不支持Flash

07上半年香港电影盘点:北望神州 悲喜交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16:03  新浪娱乐
07上半年香港电影盘点:北望神州悲喜交加(图)

《门徒》是上半年香港电影中的佳作

07上半年香港电影盘点:北望神州悲喜交加(图)

金牌编剧游乃海的导演处男作《跟踪》出手不凡

07上半年香港电影盘点:北望神州悲喜交加(图)

杨千嬅在《每当变幻时》中的表演十分精彩

  6月30日,著名华语电影导演杨德昌在美国病逝,而当天晚上,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晚会在香港举行——香港电影,在这些喜喜悲悲的欢喜忧伤说不上传奇的故事里,走过了半年,而北望神州的道路,也越来越清晰,就如香港著名投资人吴思远在回归前夕所说吧,香港电影必须向北看,内地才是香港电影最大的市场。

  于是,北望神州,而得与失,也在时代的变幻中浮浮沉沉……

  票房总量有进步 但本土电影不容乐观

  上半年的香港电影市场的票房,比起去年的同期,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早在三月份,贺岁喜剧片《博物馆惊魂夜》就以大约3700万港元的成绩超越了去年的票房冠军《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3583万港元),随后的《斯巴达300勇士》《憨豆先生的假期》也都取得两千多万港元的票房,五月的《蜘蛛侠3》《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等更是票房连连报捷,远远的胜于去年同期的票房。

  与此相反的是,香港本土电影的票房情况却很不乐观。尽管《门徒》以大约3000万港元的成绩与去年的贺岁片《霍元甲》(blog)几乎相持平,但在这半年当中,只有《门徒》和《十分爱》两部作品票房过了一千万,只是相当于去年同期的《霍元甲》、《春田花花同学会》《天生一对》《黑社会2:以和为贵》的一半——2006年的香港电影是八十年代以来最为低潮的一年,年产量只有51部,而票房也只是占了年度总票房的三成不到,但2007年的状况更不容乐观,上半年的产量基本上与去年持平,票房却有着很大差异。(如果相比于外语片的票房,香港电影在这半年的衰败更是明显。)

  不过,从影片的质量上而言,上半年的香港电影略胜于去年的同期作品。同样是寓教于乐的说教式的作品,《门徒》的凌厉下影像与叙事比《霍元甲》上了一个台阶,叶念琛的《十分爱》延续了去年的《独家试爱》的都市OL一族的现代爱情故事的模式也显得更为的成熟,罗永昌与杨千嬅的合作也较之《天生一对》有很大的进步……

  香港电影在进步,只是本土票房不容乐观。

  大男人主义之风扭转 女性受到更多关注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的香港电影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男人主义,而也往往忽略了女性的感受等,无论是张彻的武侠片、吴宇森的黑帮片、刘伟强的古惑仔片,还是成龙(听歌,blog)的功夫喜剧、王晶的世俗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等,主流电影大多数将女性视为性幻想或者是拯救的对象,却缺乏对于女性自身内心情感的关注。包括到最近的《老港正传》(blog)毛舜筠饰演的妻子被创作者忽略了其作为女性的情感,而莫文蔚(听歌)饰演的阿敏则是证明左忠的成功的道具。

  但是,这半年的香港电影在整体上还是融注了创作者对于女性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月份上映的《生日快乐》(blog),是改编自刘若英(听歌)的短篇小说,原作中的叙事者“我”也直接被故事中的女主角小米所代替(但影片在叙事中也还是出现了一些的全知式的视角),细腻的刻画了小米的内心的发展与变化;邱礼涛《性工作者十日谈》中以十个女性(包括一个是变性者)的故事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这些年的变化,将她们的内心情感(尽管她们在普通人的眼里是边缘人,但她们也有感情也有想法)宣泄于影像之中;罗永昌的《每当变幻时》原名为《阿妙的十年》,在1997到2007年这十年的时代与历史的变迁中贯穿的是阿妙的情感的发展;而叶念琛的《十分爱》和李保樟的电影处女作《单身部落》,都是讲述讲述现代都市女白领的情爱的故事与内心的挣扎;即使是主流的警匪片,在这半年中也呈现出新的暗流,如《连环局》将传统的男性的警匪动作转换为女性之间的角力,银河映像的重要编剧游乃海的第一部作品《跟踪》在警匪故事模式的背后也是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狗仔”的故事……(7月初,由黄真真导演的《女人本色》也将上映,又是一部刻画女性在这十年的情感生活内心经历的故事。)

  以往也有少数的一些电影刻画了香港的女性,尤其是舞女或妓女或者歌女之类的角色,像六七十年代的《不了情》、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应召女郎》系列以及前几年的《金鸡》系列等,但如此大规模的讲述女性的情感、生活以及成长的故事,在这之前是一片的空白,如今,终于呼之欲出……

  “弃城而去”成为港人的选择

  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所编写的《双城映对》的序言中,张伟雄提到,“香港电影是由颇稳定的地理感出发,然后才是时间迁移上不稳定身份的个别探究,南下、土生、侨居、迁徙、回流、非法闯入、自由行,与新兴的北上(脱离香港本体),各有各精彩”。香港电影作为一种本土化、城市化的电影,也在有形或者无形中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变迁,或者展示着城市的芸芸众生,并融入创作者的情感,如青马大桥,在关锦鹏的《愈堕落愈快乐》与在陈木胜《三岔口》中有着明显不同的意义,还有《麦兜故事》系列,麦兜的成长的背后是香港数十年间的发展与变化,而最近的《连环局》和《跟踪》,也是游走于这个城市的迷宫里……

  但相比于以往的与香港这个城市有关的电影,最近的港片却流露出更多的对于弃城的苍凉,有如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后的咿呀咿呀拉着的二胡。先是马楚成的都市爱情故事片《生日快乐》,香港、东京、上海等城市之间的场景的变幻寓示着港人的弃城而去,奶奶、小南等人的死也是弃城的暗喻;尔冬升(blog)的《门徒》是一首对于城市的昔日的辉煌的挽歌,风起云涌下的香港呈现出一幅末世的苍凉感;宣称记录了香港四十年之间的风云变迁的《老港正传》更是一心的北望,象征着传统的香港的母亲在回归前夕病逝,而儿子左忠也一而再的北上;《每当变幻时》记录的是这十年的香港的变迁,众志成城重建的“富贵墟”终究是一片的废墟,昔日的或繁华或门可罗雀也都是今日的苍凉……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在麦理浩总督的治理下迅速的腾飞,港人的自主意识也随着发展,西西便以小说《浮城》和《我城》分别刻画了香港这个城市的无根的、自主的一面,香港的粤语电影也成为主流,而成龙主演的《醉拳》更是颠覆了五十年代的关德兴版本的黄飞鸿这个传统的中国侠客的形象;八十年代中期确定香港回归的日期后,香港电影也在“狂城”的意象中涌动着“伤城”的暗流,也终于在近几年汇流成河,如《杀破狼》、《伤城》《无间道》系列等。城市已伤,弃城而去成为港人随后的选择,于是,《生日快乐》、《门徒》、《老港正传》等,都展示了弃城的一面。

  倒也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曾在香港求学的张爱玲留下的重要意象:倾城。2007年上半年的香港电影,成为倾城的回响。

  盘点半年港片之“最”

  周期最“长”的作品:《双子神偷》

  《双子神偷》大约是这十年来香港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作品了(香港电影素有制作快的传统)——居然拍摄了二十多年。《双子神偷》的故事与动作,完完全全是八十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影子,想不到导演江海道将这部片子,一“拍”就是二十多年,使人有种回到八十年代初的错觉。

  最望北却找不着北的作品:《老港正传》

  “北望神州”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一句宣传词,也是香港电影的发展方向,不少的作品都有着这种趋势,如《门徒》等。但其中最为望北的还是《老港正传》,以港人中少数的左派为主角,表现出港人的所谓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但是,马屁拍到马蹄上,内地的观众对于港人的生活没有那么的热衷,港人也只是在影像中看到浮光掠影的时代的变迁却难以共鸣,毕竟,这部电影意图展示出香港四十年之间的变迁,但却有意的忽略了港英政府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的麦理浩港督的时代所带给香港经济的腾飞。此外,影片中对于女性的刻画都显得很大男人主义,与当年的《金鸡》系列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佳新晋导演:游乃海

  相比于去年的老将纷纷出马,这半年涌现了一些新导演,如《明明》的区雪儿、《单身部落》的李保樟、《跟踪》的游乃海等(《十分爱》的叶念琛跟《每当变幻时》的罗永昌的导演经历也并不多),其中游乃海的表现最为突出,他将这部比较传统且主流的警匪片融入了女性的个人成长的主题,且多条线索有条无紊的展开,最后汇聚一起,也使得影片成为半年来最好的作品之一。

  最佳女演员:杨千嬅

  杨千嬅以前是以傻大姐式的角色而出名,近几年她也开始的转型,《三更2:饺子》再到《天生一对》,而这部最新的《每当变幻时》中她几乎完全的舍弃了当年的大大咧咧的形象,以内敛的方式展示出一个普通女工的十年间的情感与内心的变化,张力十足而杨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最佳电影:《门徒》

  “北望神州”既然已经是香港电影发展的趋向,如何的在此同时保留本土特色则是香港导演所要探索的,而尔冬升的《门徒》是今年最为成功的一部将望北与本土相结合的作品,既取得不俗的口碑也收回不低的票房。影片一方面寓教于乐,题材、故事也是“望北”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并借助影像、人物等保留着港片的精华,也寄寓着创作者对于一个时代的缅怀。阿木/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