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米高梅破产:骨感现实下的好莱坞缩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19:24  精品购物指南
text1 雄狮不再嘶吼
text2 《飞屋环游记》

  撰文、编辑/张晨   供图/IC

  一切来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又是理所当然——洛杉矶时间11月3日早晨,美国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正式宣布破产保护。总结其过往,三个数字或许可以囊括——4100、170和40亿。

  4100,破产时,米高梅这头曾久负盛名的好莱坞雄狮拥有4100部电影,这其中,不乏有《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宾虚》等传世之作;170,这是米高梅获得的奥斯卡奖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米高梅的著名电影经理人梅耶在美国洛杉矶饭店发表演讲,倡导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影学术机构,而该学院就是奥斯卡奖的主办方,米高梅也成为奥斯卡奖的创办者之一;40亿,这个巨大而残酷的数字,正是米高梅在破产时的欠债数额。

  难怪有人调侃道:电影很浪漫,现实很骨感。未来,86岁高龄的米高梅能否通过重组,再现雄风,让观众在影片中与狮子利奥重逢,我们尚无法得知,不过,无论如何,米高梅都是好莱坞的先驱与电影业的传奇,它的辉煌与没落,高潮与低谷也正是好莱坞文化的承载与体现。或许,如今意气勃发、正准备向好莱坞看齐的中国电影业,可以通过对其“诊断”,从中得到些借鉴。

  诊断一:没创意了

  根源:制作上的保守与想像力上的干瘪

  原本,米高梅一直都是创作力和大制作电影的先驱。1929年拍摄的《百老汇的旋律》,1958年推出的《宾虚》,这些带有明显冒险特征的电影投资,虽然险些掏空公司资金,但同时也史无前例地缔造了米高梅的辉煌。

  1962年的第一部“007”上映后,便迅速走红,接下来的22部系列电影更是为米高梅带来了122亿美元的可观票房。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电影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视觉效果成为电影公司的宣传噱头以及影迷们进影院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相对好莱坞各大公司在制作投入上的热血沸腾,米高梅显得有些淡定,甚至倚老卖老,在自己公司多部电影票房低迷甚至惨败的前提下,并未将老将“007”发挥得当,仍旧利用原有的情节和表现风格拍摄。这也使得在追求视听震撼以及高科技画面上,“007”落得个陈旧、老套的名声。此外,米高梅近年斥巨资拍摄的《狮入羊口》《瓦尔基里》《骑劫地下铁》等也表现得与时代需求格格不入,以至于票房惨淡。显然,汤姆·克鲁斯丹泽尔·华盛顿等老牌影星的号召力已经远远难敌精美的3D视觉盛宴。

  与此同时,好莱坞其他大鳄们在电影效果制作上的投入,却毫不吝惜。2008年,美国派拉蒙公司耗资1.95亿美元完成的《变形金刚2》中,有大半都花在战斗特效的制作上,为此,导演和150人的特效团队付出了一年半的时间。最终,该片也不负众望,获得了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

  当然,要想达到一定的电影效果,想动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在视觉效果背后,都是钱烧出来的。”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感慨地说。那么,反观中国电影市场,是否有足够殷实的家底来让人“烧钱”,又是否有先进的技术来“烧钱”?

  冯小刚曾说过:“中国电影很像中国足球,从技术的角度讲与世界的差距很大。过去既缺技术也缺钱,现在不缺钱了,光缺技术。”他认为,目前的国内电影制作技术和好莱坞相差十几年。确实,中国电影不缺钱的底气来自于无限大的本土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75亿元。从2003年的10亿元起步至今,相对增长幅度平均已超过30%。与此同时,以电影银幕数量来看,美国3亿人口约有3.6万块电影银幕,中国6亿城市人口仅有4700多块电影银幕,这也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那么,技术呢?《阿凡达》视觉特效总监查克·康姆斯在谈到中国在电影特效上如何拉近与好莱坞的距离时表示,“你们需要的是一双充满想象的眼睛和充满创造力的头脑”。

  诊断二:没剧本了

  根源:创造力的枯竭与编剧团队的乏陈

  从米高梅近几年的电影来看,其今天的结果,仿佛早有预兆。当整个好莱坞票房节节攀高的时候,米高梅在2007年和2008年也出品了近40部电影,但绝大多数都叫不响。创作力的匮乏,让其风光不再,甚至成为教材中的赔钱案例。

  而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阿凡达》,一举创下了近20年以来的最高票房;小成本的《拆弹部队》仅用“真实”和“人性”两个字就打败了若干大制作电影;《哈利·波特》的几部曲红红火火,让美国华纳公司赚得合不拢嘴……米高梅公司,却因为没有好作品几乎被人淡忘。

  而看似热热闹闹、“炮弹”充足的中国电影,又真的如表面般光鲜吗?

  不经意间发现,原来,扛着打造“新型武侠巨制”大旗的《精武风云》《叶问》之类的电影,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甄子丹仍旧念着当年的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原来,《狄仁杰》《花木兰》的故事很早以前就遍及小人书、电影以及电视剧了……在这些票房还不错的电影背后,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电影原来多是在吃老本。就连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也未能幸免,被专家们作为反面典型来评说——名冠国际的张艺谋,这一回骤然放低了身段,不请自来地加盟到这个恶搞喜剧的行列,并将“山寨”式的恶搞推向了巅峰,这也与剧本创作的枯竭有很大关系。

  那么,好剧本真的那么难求吗?

  张艺谋本人也感叹,电影已成无米之炊,“我现在拍电影大概十分之七的精力都耗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剧本讨论,我真正在导演的付出上和我擅长的部分,就剩十分之三的精力,很尴尬。保利博纳总裁于冬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十月围城》的剧本在陈可辛手里酝酿了10年,这10年,大大小小的地方改了上千次。”

  据了解,在好莱坞,一个好的剧本通常会花两三年时间去打磨,每分钟的剧情要用整整一页的剧本来表述,应该在何时制造笑点,何时制造惊恐点、悬疑点,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而回望中国电影业现状,有业界人士认为,由于待遇普遍偏低,目前的电影编剧人才流失严重,有名的编剧往往会去写电视剧,或者当导演、制片人;年轻编剧会觉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愈发心态浮躁、耐不住寂寞,陷入了收益与质量的恶性循环,致使电影故事平淡、乏味,反而让翻拍片、山寨片成了主流,最终,造成了“连张艺谋都找不到好编剧”的困顿。

  诊断三:没有控制力了

  根源:老旧的运营模式与电影产业链的中断

  在美国媒体看来,老旧的运营模式无疑是米高梅破产的症结。米高梅一度曾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而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放弃了其他业务,以制片为主业。虽然近年来米高梅也开始与电视机构合作,但是由于进入市场太晚,对于破产之势已无力回天。

  与此同时,以时代华纳为首的一批电影公司看准了电影产业的“火车头效应”,在广告植入、DVD、玩具等衍生品开发以及主题公园的建设、院线扩张等上下游产业链齐头并进,不断挤压着米高梅的生存空间。一些大的好莱坞电影公司,甚至已经成为拥有电影、电视频道、网络、经纪公司等多产业的传媒集团,靠电影周边的经营,获得票房多倍的利润。

  当然,它们中的大多数,背后都有大型的财团作后盾。像同为好莱坞制片公司的环球,已经被NBC收购,美国派拉蒙被维亚康姆收购,二十世纪福克斯属于传媒巨头默多克,新线和华纳兄弟则同属时代华纳。虽然米高梅也曾被索尼公司收购,然而颓势并没有被扭转,反倒是索尼利用米高梅的片库资源发展了自己的产业。

  那么,中国电影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目前,产业链整合已经得到本土影视公司的充分重视。中影、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一批本土优秀影视公司已正在倾力打造本土的“大电影产业”,特别是进军院线建设、电影音乐、网游等衍生品开发领域。大家心知肚明,在“投融资→制片→发行→院线→衍生品”的电影产业链中,谁掌控的链条越长,风险就越低、收益就越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