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众寄望春节晚会 你莫走进误区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0月23日13:14 华商报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又开始进入了紧张的筹备,对于这台已举办了将近二十年的联欢会,观众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一位在高校从事大众传播研究的刘先生说,其实对中央台春节晚会怎么看有很特殊的背景。首先中国地域辽阔,受众构成十分复杂。大中城市已进入网络时代,在娱乐方式上它有很多的选择,同时它的观赏需求也变得很高甚至很挑剔,所以,每年搞完一台晚会下来,相当多的一部分批评意见,也基本来自这里。这很正常,尤其对多元化追求的时代来说。第二,源于我们中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过年都讲究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团圆,加上电视的日常性和家庭性功能,决定必须有一个针对性的节目去面对老人、夫妻、孩子等,这也就是所谓“新民俗”说法的形成。第三,大量的小城市、县城及农村通电视的地方,它的娱乐方式不是很多,而这台综合国内最有名的通俗歌手、喜剧演员的很能消磨时间的晚会,自然成为期盼。至于好与不好,对他们来说,已不重要。
位于西安解放路深业商厦的一位工作人员李女士说,除夕之夜的文艺晚会,像一道传统的美味菜肴,必不可少,就像中秋吃月饼,在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习惯,也是一种需要。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吃团圆饭,一边欣赏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综合性节目。然后大家一起评头论足一番,一来互相沟通,一来在节日吃喝玩乐之外,还增添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文娱活动,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好事。可是,这几年的文艺晚会越办越滥,看起来没劲,不过瘾,演员也是老面孔。现在的晚会再也找不回十年以前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翘首以待,让人想起小时候的歌谣:过新年,穿新衣,放鞭炮,过元宵———希望今年的晚会,新颖好看,有品味,值得一等、值得一看。
一位出租司机说,每年都看,因为过年也只有这一次的晚会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走亲访友。为什么大家感觉晚会办得一届不如一届呢?因为看得太多了,这也为难中央台,这就跟看秦腔一样,《三滴血》、《周仁回府》多少年了,还是一样有人爱看,它就那个形式。
从事影视编导工作的党先生认为,现在的情形似乎是应付,晚会成了中央台的一个负担。最初这个晚会出来时,有创意、有兴奋点,受到各界热情关注。所谓第一块砖出炉,是艺术品,再出来的话,就成为产品。这和观众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当时中国缺少那样的大型综合性晚会,演职员也有创作冲动。但问题是,现在的晚会,已没有创意,总是一幅老样子。现在虽然也有变化,但都是形式上的,比如“三地互传”,内容上没有多大变化,程式化、无个性、套来套去,依然是小品、歌舞、相声等。《正大综艺》也面临这个问题。对创作人员来说,也没有了创作冲动,老是那几个人在折腾。前几年,一台晚会可以红透一个星,可是现在就没有这种现象,因为现在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已呈多元化趋势。从大的范围来讲,媒介多元化,超出了地域性,各省节目差不多都上了卫星,所以,观众有比较了。不会有以前那种“一台独尊”的
现象。我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第一,中央台没有好好研究现在的观众是什么心态。应该冷静下来,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做些基础性的研究,不要搞表面的、浮夸的东西。第二,意识形态负载得太多,教化的东西太多,比如倪萍非得要流泪不可,过后想想其实这很肤浅。第三,中央台走到一个误区里,就是自己炒自己。离春节晚会还有半年时间就开始炒作,无形中给观众一个很高很高的期望值,最后一看,很失望。反倒不如唱低调,如果你真的办好了,那观众就可能喜欢。
西安美院学生黄涛认为,通过这几年
的高投入,晚会在舞美方面很有特点,引用话剧、歌剧的形式,大家比较喜欢。从去年开始,中央台渐渐有了感觉,由过去一个有全国性的特色向中央台特色转变,如由中央台主持人和演员共同来参与演出,形式比较活泼,也出来一些新人。同是学生的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的张昆说,整个晚会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在艺术上越来越有文化味,有点像往文化部的晚会靠拢。但也有缺点,节奏掌握不好,一个节目大家还没回过味,就来下一个。也比较看好舞美,出新人,服装、道具、串词跟以往的茶座式、板块式不同,有了变化。今年导演也出现了竞争,平息了观众对主持人的意见。整个晚会在布局上趋于大气,有文化品位,不一味迁就观众,体现了民族特色。焦海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