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章子怡
章子怡
章子怡
这是章子怡第一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虽然之前她数次亮相各种国际电影盛会,但是这一次的心情充满期待。因为由她主演的电影《夜宴》在这次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礼。在章子怡飞赴意大利前,记者和她进行了这次对话。此次采访的由头是《夜宴》,但是我并不想把话题拘泥于此;也不想仅仅把章子怡定位为一个当红影星一个娱乐人物,因为她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已远远超过她作为一个娱乐明星的意义。有评论说,章子怡是中国走向世界打出的文化牌;北大张颐武教授曾撰文称“一个姚明,一个
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由此,这一次让我们从中国电影出发以文化的高度解读章子怡现象。
“没想到与冯导的第一次合作就是这么大的正剧。婉后这个人物给我很大压力,但是在现场,你不会从冯导那里感受到任何压力。他给了我们很好的创作环境。我特别信任冯导,也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很难得中国有一部戏将有广阔的美国市场,所以我要尽力表现,希望一切都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公正评价,一定是最宝贵的”
《夜宴》讲述的是一个女人被欲望毁灭的悲剧故事,章子怡饰演的婉后就是这个被欲望所煎熬的女人。“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人,虽然本质上善良,但是被一个外围的环境所逼迫,要做很多,要下很多很坚定的决定,这种表演要吃透在骨子里,对我来说这一次的表演经历是非常强烈的,这种直透到骨子里的表演是相当过瘾的。”章子怡说。
之前有报道,包括冯小刚导演也说《夜宴》是你演技发挥最淋漓尽致的一部电影,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其实每部戏都是我的极致,我都很珍惜它们创作的过程,而且每部戏都有不同的启发和感触。《夜宴》中的这个角色是让你不太敢碰的角色,也就是说难度比较大,但这也正是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所以虽然开始的过程很艰难,驾驭角色难度也大,但突破这一点之后,就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灵魂,演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无论演技还是其他方面,这个角色的选择于我都是一个很好的揣摩机会,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完全释放的空间,这个舞台仿佛是为我设计的。演员很难真正碰到一个对演技有挑战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这也是《夜宴》对我的意义所在。
你第一次完整看到这部影片是什么时候?
那次是导演请演员还有工作人员以及家属一起看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看。葛优的父母也去了,之后冯导演给我打了个电话,“葛老爷子从来没有当面评价过我以前的作品,但是这一次他给了全方面的肯定,而且也特别肯定了你的演技:年纪这么轻就能把这个人物驾驭得这么准确,非常好”。导演很兴奋。
别人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点,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表演,是不是更苛求一点?
我在创作每一个人物的时候都是一丝不苟的,这种苛求是没有人看得到的,它只存在于我与我的角色之间,我愿意听观众的观后感,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公正评价,一定是最宝贵的。
你是否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所谓众口难调,一部电影有赞扬的就有批评的,对各种不同的声音你都能平静接受吗?
当然,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就像你所说的“众口难调”,我们可以参与和控制的只是创作的那一个环节,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制片人,都要面对电影公映后的不同的声音;演员也是如此。拍电影其实就是一场赌博,只不过我们用的是智慧,我相信冯小刚,我也相信这一组人的智慧。
在《夜宴》中你演的皇后,是一个被欲望毁灭的女人。她都有什么欲望?
一开始,这个角色没有任何欲望,她就是为了保护爱情,保护她爱的皇太子,违心嫁给了皇叔,这也是惟一的选择,我觉得这份爱情是很伟大的。但这个女人有个蜕变的过程,她的欲望也是一个从被动变主动的过程。当她发现自己的命运和希望根本无法寄托到太子身上的时候,她开始慢慢坚强,这就是在别无选择的状况下由被动演变成主动。而渐渐地,她寻找到了自我,同时也可以驾驭他人,这种权力的欲望和控制一切的欲望就产生了。全片最后一场有一大段的独白戏是很令人震撼的,她的没落、她的感慨、她的悲喜,这种百感交集的情绪都是令人感动的。
看过影片的人说最后一场戏你的表演很有感染力。
像这样大段的独白戏我从来没演过,至少在电影中是很少有的,这种分量的戏是对演技的绝对考验。“死亡”两个字是残忍及悲伤的,此时的她情绪错综复杂,这场戏是全片的感叹号。
之前你也演过一些所谓“狠”的角色,婉皇后的狠有什么特别?
看完这个片子,不是一个“狠”字就能确切概括婉皇后的,她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在某些场景里,比如她要下毒杀死皇叔,她必须要用这样的方式。但在表演上,决非形式化地表现她的“狠”。她是个爱恨交加的矛盾集合体,有时是个小女人,有时是个掌控大局的女皇,所以如果单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立体的人物是很片面的。
《夜宴》是一部悲剧色彩很浓的电影,你一直觉得悲剧最有震撼力,据说这也是此戏打动你的地方?
任何一部电影不管是正剧还是悲剧,关键是故事能不能打动人。故事好,再加上一个强而有力的创作班子,有可能会成为一部好看的电影。我个人喜欢看这种文艺性质比较强的片子,碰到这么大的悲剧情节,复杂性又这么强的电影,恰恰满足了我的个人喜好。这部戏给了我绝对大的创作空间,我演得很过瘾。
这部影片的色调和整体氛围很压抑、晦暗,拍摄期间它影响到你的心情了吗?
应该会有,特别是这样一个人物,还好现场有冯小刚和葛优,他们两个都很幽默,经常帮我从那样一种心境往外拉。这部戏拍得很累,不是体力上的,是心累。这个角色是悲楚的,比如当皇上死在她怀里时,她才发现她对皇上是有感情的,但是那一刻,她什么都不能讲;没有台词让她去表达她的心情,观众是通过无声的表演去感受她痉挛般的悲伤。当你在体会和完成这种悲情时,是很难从这种情感里抽离出来的。
《夜宴》的演员阵容很强大,在表演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那种“高手过招”的快感了吗?
演员的表演是需要互动的。有很多场戏我都印象很深,比如和葛优最后那场,当他发现是我在酒杯里下的毒时,两个人的情绪都很复杂,是很感人的一场戏,我们俩都落泪了。其实感人的戏并不是靠那几滴泪水,关键是泪水背后的内容是否打动人。好演员是用心交流的。
“如果我的影响力可以演变成一种生产力,能给他人带去便利和效益,这种快乐就变得更有意义”
章子怡对自己获得的成功十分“感恩”。她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很好的机遇,而她也适时地把握住了机会。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读书以来,得到了很多著名老师、知名导演和前辈的帮助,这才使得她获得了今天的成就。为了使中国电影的知名度在国际影坛中继续提高,她还会继续着自己的努力。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2005年曾撰文称:这位雄心勃勃的中国女孩正在成为一位国际超级明星。“我现在对很多东西没有奢求,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拍摄一些能留得住的电影,这就足够了。现在我有条件过奢侈的生活,但因为我一直以来的生活原则,我不会那样,我会一直保持着朴素的心态。”章子怡说。
有评论说《夜宴》是冯小刚走入国际的一部电影,而章子怡正是《夜宴》走入国际的“代言人”,你怎么看?
这个帽子似乎有点大。说老实话,中国电影在欧美市场的需求是挺大的,而中国电影走入世界这道门刚刚被为数不多的导演打开,像张艺谋、李安他们是功臣,不管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目前,中国电影有了这个机会,问题是有没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不能只是指望这两个人。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希望能看到更多走向国际的导演和演员,更重要的是好的作品,这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注,《夜宴》如果有机会能够延续这条路,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电影,我们都很欣慰,所以我很愿意做这件事。
你的欣慰不仅仅来自《夜宴》走入国际,而是由此让中国电影被关注。
对,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媒体应该多多支持我们自己的电影产业。像韩国电影如果没有韩国媒体的支持,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虽然他们的程度没有中国电影进步这么快,但是他们这种全民总动员,像个运动队一样,体现出的整体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电影也是个团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
作为旁观者,我们注意到你正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和号召力在为中国电影尽力。比如戛纳电影节期间,你就努力地向相关各界人士推荐冯小刚和《夜宴》。
我觉得我于《夜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演员,所以我有责任向世界各国的人推荐它,我想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导演,他在做什么。我们的电影被更多人认识,能让不同肤色的人都产生共鸣,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这方面你个人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不可否认,冯小刚借助你可以让他步入国际的路走些捷径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可观的票房。某种程度,你的影响力已演化成一种生产力。
其实这不光是我个人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果我的影响力可以演变成一种生产力的话,能给他人带去便利和效益,这种快乐就变得更有意义。
今年五月份,你参加了华盛顿的中国电影节,它跟你以往参加其他各种国际电影节活动在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这个中国电影节是胡主席访美期间的一项活动。电影局的领导、胡安导演、陆川和我,参加了这次电影节,我感受最深的是,虽然大家才相处了几天,但是可以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因为我们是带着同一个任务来的,就是为中国电影做宣传,让华盛顿的媒体多报道中国的电影。我们都不是代表个人,大家很团结,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这种气氛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代表团。
电影节上,你、陆川都用纯熟的英文回答记者提问,让国外媒体对中国电影人的“国际化”刮目相看。
如果我们自己人也能这样想,就太好了。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一件事,现场气氛很轻松,当有人问到我中外导演的区别时,我就用了几句玩笑话来形容它。没想到,竟然被国内记者翻译成“李安导演很自私”。第二天,连电影局的领导看过不实报道后都很气愤,因为他当时在场,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那你当时为什么不给予澄清?)这种被杜撰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得太多了。我不能每件事情都站出来说吧,要不是我们聊到这里,我也想不起来提。
说到英文,你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多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交流方式,视野会更开阔,这是毫无质疑的。
胡主席访美期间,你去白宫参加了布什总统为胡主席举行的欢迎仪式。感受如何?
作为中国人,看到我们的国家主席受到最高级别的礼遇,是很骄傲的。
我看你拿着相机在拍照片。
胡安、陆川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拍照片。大家都像小孩子刚加入少先队那样兴奋,这种瞬间离你的生活好像很遥远,你会觉得很新奇。
你说如果有机会看到布什总统,你会问他看过几部中国电影?
我确实很热爱中国电影,这是我的事业,我也希望它越来越好。虽然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些事情。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你作为评委有机会看了很多电影,由此,是不是对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现状做个比较?
是的,我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导演带来的不同电影的理念,尽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也做过一些比较,比如,我觉得我们国家有我们的特殊性,我们没有分级制度,有时一部电影承载的内容和适应的面太多,这样可能会影响到艺术的创作。
现在中国电影走入国际的大多是武侠片,你觉得国外观众除了对武侠还对我们的哪些题材有兴趣?
说老实话,在中国有很多题材我们是涉及不了的,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限制的范围,我相信大多数的电影人都知道我们的特殊性,其实国外观众对中国很多题材都是感兴趣的。武侠片种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是无法复制的,不同的导演去尝试这个“中国的特色”,也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拍电影也要考虑市场的因素,电影也要看利润,如果不卖钱,恶性循环会影响市场。
你在各种国际电影节和时尚活动中亮相,获得与其他好莱坞影星同样的礼遇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不仅是对多年来作品的回馈和肯定,也是对中国电影人的尊重。
《夜宴》之后你一直没有接拍新戏,在忙些什么?
我希望拍好电影,一直在寻找有挑战和难度的角色,这个过程是需要耐心的。另外,现在对制片比较感兴趣,想多了解些东西,对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想多看多学些。
曾经的“四小花旦”现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都在不同方面有所成就。你关注别人的进步吗?
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比过,我觉得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路途,大家都在不断进步、成长。生活中我们几个人有机会都会在一起聊一聊,相互也会鼓励。总之,令人高兴的是大家都在不断地努力。
你的影响力让你成为各种国际知名品牌代言人的首选,在广告方面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很少看到你给一些低端产品做代言。
如果单是为了赚钱我可以接大量的垃圾广告,各种广告找我,甚至有人拿着现金找我谈,但我不能容忍我的照片被印在各种各样的包装盒上,然后被人丢弃践踏……我接受不了。我觉得大的品牌有一定的质量和口碑的保证,就像和好的制作团队好的演员合作一样,两者相得益彰。这是我个人的追求。
你现在对物质的态度是什么?
如果我不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在好莱坞一年可以拍好多戏,但是想拍好戏就要有足够的耐心。我现在不缺物质上东西,我缺的是自由和快乐。我的快乐是建立在精神上的,比如事业和情感方面。太多人有钱,但他们太不快乐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的追求是能不能超越我自己去创造一个特别的我,我不想随波逐流,我不会为谁而改变,当然,我羡慕那些有绝对自由的人,作为公众人物是要有责任感的,做事需要三思。
章子怡的影视作品
1998年 《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张艺谋
1999年 《卧虎藏龙》导演:李安
2000年 《尖峰时刻2》导演: 布莱特
《武士》韩国导演: 金性洙
2001年 《英雄》导演:张艺谋
2002年 《紫蝴碟》导演:娄烨
2003年 《2046》导演:王家卫
《茉莉花开》导演:侯咏
《十面埋伏》导演:张艺谋
2004年 《狸御殿》日本导演:铃木清顺
《艺伎回忆录》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2006年 《夜宴》导演:冯小刚
从章子怡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处女作的《我的父亲母亲》到《夜宴》,她合作的每一个导演都是知名的实力导演,出演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心制作的大片,所以我们说章子怡能够有今天的高度,和她的起点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无关系。
章子怡亮相国际杂志
2005年章子怡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的人物。在“艺术家和演艺明星”的年度人物中,章子怡获得了《时代》周刊相当的好评。在题为《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一文中,理查德·科利斯说,出生在北京胡同中的章子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漂亮的“中国洋娃娃”,很好看,但是很脆弱。不过她在《卧虎藏龙》中的出色表现让观众看到了她坚强果断的形象。理查德·科利斯说,章子怡已经成为继巩俐之后西方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国女演员。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章子怡:“在亚洲同样一个好的演员是可以成为一部电影的灵魂,推动影片令它更具魅力;中国演员章子怡在她的影片中便展示了她这种表演上的吸引力和张力。”
在2005年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推出的封面故事《中国的世纪》(China’s century)中,章子怡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封面上,背后衬以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和上海东方明珠塔。封面还用红色标签注明:特别报道。该刊以“未来是否属于中国”为总题。
文章说,以前,美国人不知道章子怡的名字,也没有人能搞清楚她到底来自于哪个国家。而现在,章子怡正在和她的同伴们共同努力,通过他们在艺术上的表现,使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其实,没有中国的电影,就没有令人目眩神迷的中国功夫,没有精彩的视觉效果。
“葛优一直都是我最钦佩的演员之一,他在《活着》里的表演是我到目前为止最为欣赏的。与其他几个优秀演员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也是让我十分期待的。这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次探险,充满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