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娱乐商业化十年-十年中国影人的海外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9:05  青年周末
中国娱乐商业化十年-十年中国影人的海外之旅

章子怡

  十年中国影人的海外之旅

  章子怡好莱坞混脸熟

  ◎ 文/本报记者 徐帆

  李安、张艺谋、陈凯歌、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这份名单上的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载入中国娱乐编年史。

  十年来,全球一体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中国电影人的海外拿奖和明星的勇闯好莱坞铸就了中国娱乐圈国际影响史上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尽管其中夹杂着西方误读中国的插曲,充斥着“奥斯卡和好莱坞关中国人什么事”的批评声,但无可否认的是,十年来中国电影对海外市场“反辐射”能力的扩大和中国明星国际影响力的递增。

  导演: 十年一觉“冲奥”梦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窗口。”2005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比利时影评家路易·丹维尔如是说。

  十年了,中国导演军团海外拿奖的势头越来越猛烈。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戛纳金棕榈奖……这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外,中国人还斩获了奥斯卡。

  1997年,李安曾嘲笑陈凯歌“冲奥”

  1997年时的张艺谋,已经拿了不少国际大奖。早在1987年时,张艺谋就凭《红高粱》为中国电影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级的大奖——柏林金熊奖。此后他执导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几乎拿遍国际各大奖项,却倒在奥斯卡门口。

  1997年时的陈凯歌,已经是中国第一个拿过戛纳金棕榈奖的导演。1993年时,《霸王别姬》一举拿下戛纳金棕榈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却倒在奥斯卡门口。多年后,陈凯歌在宣传《无极》时,对《霸王别姬》和奥斯卡失之交臂的事依然念念不忘。他曾分析说,当年奥斯卡评委不是觉得《霸王别姬》不够好,而是看这部影片已经得了很多奖,他们又没看到《霸王别姬》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便以为陈凯歌并不在乎再多得这一个奖。

  可是,中国导演们还是在乎。今年,冯小刚在宣传《集结号》时曾说道:“你怎么看待中国导演的奥斯卡情结?奥斯卡可以带来名和利,‘金鸡奖’不能给你带来这些。至于拿奥斯卡,我原来是有这想法,但现在也把这事儿看明白了——你没那关系网。关系,什么都是关系。”

  事实上,在1997年时,一个最有条件构造好莱坞“关系网”的中国导演正在美国积攒着人脉。他就是李安。

  当时,李安刚拍摄了一部叫《冰风暴》的美国文艺片,这部影片连普通美国人都没怎么听说过,却在西方影评界收获了李安自执导筒以来的最佳口碑。李安回忆说:“影评有四分之三都非常好,比我过去受到的瞩目大很多。我过去拍的东西都比较温和,在《冰风暴》里第一次尝试挑战。”

  当时,李安却没想过,以后要凭着拍《冰风暴》等美片积攒起来的好莱坞经验和人脉去“挑战”奥斯卡。十年后,他写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带点自嘲地回忆说:“记得拍摄《冰风暴》前,陈凯歌拍完《风月》到纽约,我俩吃过饭在车里聊天谈起影展参赛的甘苦。他正说得兴起,我一时牙关没咬紧蹦出一句话来:‘你几岁了,还在比赛!’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讲出这么二百五的话来。不过也是报应,后来我自己也得参加影展竞赛。”

  2001年至2006年,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

  此后十年,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成就了华人“冲奥”的最高峰。这种成就背后,李安解释得很坦率:“我去影展,基本上就是为影片造势推销。华语片走入国际市场,多靠导演亲自叫卖,这是华语片、非英语片特有的现象。因为华语片在本地不景气,又没有海外市场,需要额外费力去打出来。”

  2001年,李安携《卧虎藏龙》赴奥斯卡,获得十项提名,成就了4个让国人难忘的奥斯卡瞬间:

  当夜,剧场内嘉宾刚刚坐定,第一项奖便已石破天惊地颁出:最佳艺术指导——叶锦添;随后,鲍德熹赢得最佳摄影奖;接下来,最佳原创音乐奖的小金人轮到了谭盾;最关键的时刻紧跟着到来。颁奖嘉宾朱丽叶特·比诺什在故意停顿了许久之后,终于念出了最佳外语片奖《卧虎藏龙》的名字。中国人沸腾了。

  李安的成功显然再度刺激了中国导演“冲奥”的雄心。此后几届奥斯卡,中国导演复制《卧虎藏龙》“武侠+大片”的模式,一次次发起对奥斯卡的冲锋——

  2003年,《英雄》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4年,《天地英雄》代表中国内地影片角逐最佳外语片提名未果;

  2005年,《十面埋伏》获得了最佳摄影提名;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获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连一贯走商业贺岁片路线的冯小刚也带着《夜宴》加入到“冲奥”大军中。尽管《夜宴》为避免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强交手,“曲线救国”地代表香港地区参加奥斯卡角逐,但这两部中国武侠巨制依然颗粒无收。

  但2006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最炙手可热的名字还是李安。一部纯粹的“美国制造”《断背山》终于将李安推到了奥斯卡的巅峰奖项——最佳导演奖。李安在红地毯上接受采访时说:“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不是美国人,但我有绿卡,我是合法地在美国工作。”

  2007年,“冲奥”的不再是武侠大片

  十年过去了,中国导演海外拿奖的名单上多了几个新鲜的名字:2007年,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获威尼斯金狮奖; 2005年,顾长卫执导的《孔雀》获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十年过去了,国人“冲奥”之心依旧,但多了分反省和从容。

  张艺谋说:“奥斯卡不应当是中国电影人最终的追崇目标。那个奖项是无法预测的,但它可以提升观众的关注度,可以提升导演的‘江湖地位’,所以有条件的都会去争取。中国电影也不一定需要这个奖项,但是它对于提升中国电影的关注度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10月,广电总局电影局宣布,尹力执导的《云水谣》将代表中国内地参加明年举行的第8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这也是最近5年来中国内地首度选送非武侠类型片角逐奥斯卡。此外,杜琪峰的《放·逐》和李安的《色·戒》也分别代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冲奥”。

  今年最热的两部大片《投名状》和《集结号》都不是那么急迫地要“冲奥”了。陈可辛声称《投名状》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好去竞争2009年的奥斯卡单项奖。他甚至还透露,希望让李连杰去竞争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冯小刚则称,比起奥斯卡,他更在意票房。

  对于商业意识越来越强的中国导演们,通过海外拿奖提升影响力,通过影响力提升票房,这是他们更关注的。今年初,美英两个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对中国影市做了联合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影市将持续“牛市”3到5年,且2010年的票房总数将达到7.2亿美元(约合57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影市“牛气烘烘”的背后,是十年来中国导演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开花结果”。

  演员: 十年“长征”好莱坞

  这十年,不仅仅是中国电影“冲奥”的十年,还是华裔明星进军好莱坞的十年。成龙、周润发、李连杰……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彻底颠覆了好莱坞长久以来让华裔演员饰演丑角、奸角、配角的“传统”。但这十年来,还有另一个名字迅速崛起,那就是章子怡。

  1997-2007,从“谋女郎”、“安女郎”到“Ziyi”

  若论中国新一代女星中最具国际地位的巨星,章子怡现在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2007年的章子怡,现在正拍着三部好莱坞大片,身后还有一堆美国人嚷嚷着要跟她签约。回首十年,章子怡自己也颇为感慨:“十年前我考入了中戏,开始进入了电影这个行业,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以后可以不用在舞蹈学院受苦了,特别高兴。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已经在这个行业里走过了十年。”

  这十年,章子怡完成了颇为艰辛的“三级跳”。

  1997年时,章子怡还是中戏的大二学生。那年,她给榨菜厂拍的一个广告正在全国电视台播出,她在广告里露脸不过几秒钟。1998年,章子怡很幸运地被张艺谋选中,一部《我的父亲母亲》让她迅速走红。从“榨菜女郎”到“谋女郎”,只跨过了一年,可这一步却是可以以光年计算的一步。

  2001年,章子怡到了演艺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李安的《卧虎藏龙》拿下四尊奥斯卡小金人,也让章子怡真正走进好莱坞。

  2006年,对于章子怡的国际巨星之路,是狂飙突进的一年。凭借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章子怡成为第一个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中国女星。同时她还首次被邀请加入电影学院评委会团。9月,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全球娱乐圈一大话题。11月,并非商界领袖的章子怡因为对娱乐界的强大影响力入选“亚洲十大商界女性”。章子怡的名字开始成为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Ziyi”。

  就这样,把经纪人从不善与媒体打交道的章子男换成在好莱坞人脉颇丰的新加坡人纪灵灵,在红地毯上从饱受讥笑的“肚兜装”到国际顶尖时尚大师的手笔,从当年的榨菜广告到取代张曼玉成为国际顶尖珠宝的代言人,从结结巴巴地秀英语到为一部正儿八经的美国片《忍者神龟》配音……章子怡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

  当然,这种巨大的成功之外,是同样巨大的非议。甚至有媒体专门做了专题,称章子怡的每一步成功背后,都有一段成功的绯闻。

  此外,十年前的章子怡是北京人;十年后的今天,她靠香港“优才计划”已经转为香港籍。

  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的好莱坞十年

  章子怡进军好莱坞的最大幸运之处在于刚起步时,就能遭遇李安这样的“贵人”,就能出演《卧虎藏龙》这样具有国际美誉度的影片。与她相比,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国际巨星显然走过一条更为漫长的好莱坞征战之路。

  在好莱坞,并不是在一部《卧虎藏龙》之后西方人才认识了中国功夫电影,才见识了中国功夫。功夫电影在西方的预热要上溯到李小龙时代,李小龙之后,成龙担负起“后李小龙时代”动作片巨星的重任。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成龙已经进军过好莱坞,但真正让成龙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却是1999年的《尖峰时刻》。如今,成龙已经能说出这样的豪言:“是他们(美国媒体)搭飞机由美国飞来访问我,现在是好莱坞要我,不是我要好莱坞。”

  周润发登上国际巨星的宝座也同样在这十年之间。从1999年的《安娜与国王》到如今的《加勒比海盗3》,发哥甚至被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杂志《娱乐周刊》评为“25位令人敬畏的动作英雄”,而且发哥的名次(第7名)在成龙(第11名)和李小龙(第15名)之上。

  1997年时的李连杰已经因为《黄飞鸿》、《方世玉》红得发紫,但真正让美国人对他惊为天人的却是1998年的《轰天炮4》。此后,李连杰一发不可收拾,2001年他以千万美元片酬接拍《宇宙通缉令》终于晋身一线国际巨星之列。今年的李连杰 ,不但是《功夫之王》的主演,还是这部好莱坞大片的投资方之一。

  再接下来,或许已跻身顶级巨星之列的华裔大腕们会离好莱坞的权力核心越来越近,或许会有更多的中国明星踏上征战好莱坞之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