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购物指南:面对地震 文艺作品力量何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12:34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面对地震文艺作品力量何在(图)

眼下真正重要的,是心是否真诚、是否勇敢、是否深思远虑、警醒未来

  地震过去20多天了,电视机里不再有24小时不间断的震区滚动直播,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或革命或励志的“老片新播”,中间照例插入“振聋发聩”、惨不忍睹的各类直销广告,疯狂叫卖“塑身”内衣、“钻石”名表、“高科技”手机……它们在各台的滚动,迫使身处看似安乐地带的观众们被动遗忘那些曾经蹙眉关注的种种惨剧、惨状和相应的感动、反思,逐渐“回归”震前的“正常生活”:买、卖……房、车……累、药……又或许,大家在内心深处是十分迫切主动地想要快速忘记那些曾令人震动到无措、无语、想逃的惨剧、惨状和反思,至于感动,倒是可以忘得慢一点儿、留得长一点儿,因为偶尔洒泪、高高挂起,亦不失为一种幸福的宣泄,不是吗?

  又至于上述那些应景重播的老片,有关于“紧急迫降”的,有关于“极地营救”的,有关于“龙卷风”、“火山爆发”、“大洪水”的,有关于“奋斗”的,甚至还有关于“唐山大地震”的……可在里氏8级大地震过后,在那么多真真切切、心急如焚、感天动地、痛彻心扉的真人真事生生摆在面前时,在天堂与地狱共生、太多呐喊与追问得不到回音的彼时、当下、以后,那些大多矫揉造作、刻意催泪、避重就轻乃至编造谎言的所谓“文艺作品”,还有一丁点儿意义吗?“在现实面前,电影什么也不是”,电影大师阿巴斯如是说,即使他在1990年的伊朗大地震后拍摄出了冷静至极却力量十足的《生命在继续》。

  阿巴斯的所言、所作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悖论色彩,因为每个职业都应有每个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悖论的驱使下,中国的各路文艺影视从业者也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未几便前赴后继奔赴灾区第一线,抢拍、抢抓第一手真实素材,一个月、两个月、几个月以后,尹力导演的《汶川》、灏然导演的《我们一起……》、八一厂摄制的纪录片《汶川大地震》、西影和峨影合拍的《5·12川北不相信眼泪》便会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电视机里也将播出第一部以此次抗震救灾为题材的电视系列剧《震撼世界的七日》,首都的话剧舞台上也将分别上演由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艺突击取材、创排的大型话剧……作家、诗人们也纷纷“上阵”亲历、采访创作。但与阿巴斯的个体化、自主化创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我们的编导、演员、作家、诗人都是以电影集团、制片厂、电视台、话剧院、作协的“抗震救灾团队之一分子”的身份参与“集体性回馈型”创作的,更不同的是,阿巴斯并未在震后所谓“最迫切的时刻”赶赴前线抢拍抢创,他说:“为了这部电影,为了更加真实地在摄影机前展现我所想的,地震后我又等了5个月才去、才拍,同样,我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引起旁观者的强烈感受。”

  本报记者此次全线采访“5·12”后相关影视、话剧的主创及亲历的作家及诗人,且听他们能否讲出“作品”相较于“真实”更感人、更撼人、更发人深省的感染力与思想度。其实在短时间内抢创出真正的佳作已不可能也不重要了,真正的佳作,就算在地震百年后、千年后也不见得能出一部半部,眼下真正重要的,是心是否真诚、是否勇敢、是否深思远虑、警醒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