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生活重心转做慈善 拍电影只是副业(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17:34  南方人物周刊
李连杰:生活重心转做慈善拍电影只是副业(4)

孩子的表演,在这一刻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乐观精神

  人物周刊:生活重心转移到慈善上来,个人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李连杰:没有什么变化啊!我在拍电影《霍元甲》的时候就已说了,只是大家听不懂而已:这是我最后一部电影,最后一部武术电影,我要讲的都在里面了。以后电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作或者业余爱好了。接接戏拍一拍,我的精力和心愿都是在做基金了。

  人物周刊:对于你来说,名利都已经得到,对于那些有志于投身慈善事业的人来说,你有什么样的经验要和他们分享?

  李连杰:每个月一块钱,每个月一件事,就是从滴滴点点做起。我在台湾一直说,我不是去帮灾区重建,不是去灾区做什么,我学佛,我的感受是我家里有事,我要去做,我要去承担一个家人的责任。

  (区别在哪里?)如果你的心态是帮别人,就是相对立的,就是阴阳两个世界。可能你在帮的时候,你把你的价值观、社会经验强加给了别人。其实灾后重建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需要,要站在他的立场来解决问题,你要陪他一起走过。

  如果你告诉他,你要乐观,你要坚强,根据我的经验,这成功的机会很小。你必须站在他的立场。

  人物周刊:佛教在你生命中占据了什么地位?

  李连杰:我34岁起开始学佛,学佛之后你才了解宇宙是怎么回事,人性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美国人为什么这样,西藏人为什么这样,大家的价值观、生命态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学武术你知道阴和阳,学佛你知道什么应当是一,什么是二。

  人物周刊:佛教在促成你做慈善的过程中占据了怎样的位置?

  李连杰:ahundred percent!(百分之百)如果没有佛教的智慧,我肯定不会这么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中,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拼。

  人物周刊:你在香港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基金会,还要在新加坡和台湾成立,你选择团队的标准是什么?

  李连杰:最重要的是有专业的知识。但我也找了一些Harvard(哈佛大学)的学生、一些海外NGO来做,不行,不适合中国国情。你要找顶级的人来做,就像你要做上市公司,你就得找上市公司的人来做一样。我后来发现硬件可以是美国的,但软件一定要是中国的。没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不转。

  所以你只好倒回来从中国找,但是在中国这方面人才非常少。我们找到的是心,心不坏,能力有问题可以培养。心正,才是壹基金找人的标准。

  我马上要去新加坡创立奖学金,就是我给奖学金,培养全亚洲的NGO领袖人才。为了未来八年十年而培养。

  人物周刊:你演了那么多的大侠,谁是你心中的英雄?

  李连杰:没有。如果有,是释迦牟尼。

  年轻没信佛的时候,我喜欢李时珍,他没有奖金,也没人说“干好了给你个卫生部长”,就去尝百药,真的是要尝很多药,那很可能会死人的。最后研究出《本草纲目》,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帮助。

  我觉得这种没有功利目的、只是为了解除他人痛苦的精神,是我从小就喜欢的。

  人物周刊:你在上海的豪宅受到部分网民指责,可我听说你要把它用作壹基金康复中心,是这样么?

  李连杰:别人说什么,我不愿意解释;我心里要去做什么,我不需要解释。这就是我的习惯,不埋怨任何制度,不埋怨任何状况,不解释,只是努力去做。很简单嘛,路遥知马力。

  你干的事情别人又听不懂,你还解释什么?就做去吧,三五年之后就有人懂了。

  现在我做的事情,企业家就会懂,专家懂,全球公司懂啊!普通老百姓怎么会懂,(他们说)你捐一亿不就完了么?我说过我捐一亿就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过程,壹基金就是一个不能持续发展的事业。你就只能等这个李连杰死了,第二个李连杰来捐钱了。

  什么叫可持续性?就是没有了谁,一样能干。就像说我去念哈佛、北大,是冲着这个大学去的,而不是说这个大学的校长是谁。你认定是壹基金,而不是去管李连杰是谁,壹基金就是我们行善的一个共同平台。

  总有一天,我要把“李连杰”三个字擦掉,壹基金就是一个品牌。

  什么叫可持续性?就是没有了谁,一样能干。就像说我去念哈佛、北大,是冲着大学去的,而不是说这个大学的校长是谁。你认定是壹基金,而不是去管李连杰是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李连杰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