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起,文学批评家白烨与80后作家韩寒(blog)在博客上发起了一场关于文坛的“骂战”。一个月后,骂战非但没有结束,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许多评论家、作家主动参战,使得这场“骂战”逐步升级,成为一道并不好看的“风景”。
从“身体写作”到“下半身”写作,从“美女作家”到“美男作家”,从“抄袭”到“官司”……文坛娱乐化引发的“繁荣”是喜还是忧?
喜:作家开始被人关注
文坛娱乐化,让一向很“精神”的文学走向了大众。
以往的作家甘于幕后,不修边幅,懒得表达……不知哪一天开始,有人站出来大喊一声:我是美女作家。这一声惊醒了沉寂很久的文坛,于是,各种“文学娱乐盛事”层出不穷,将作家推到了前台。随着作家们前台“秀”自己,他们的作品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而酷酷的韩寒、另类的郭敬明(blog)、美艳的张悦然,这批80后作家群的出现,给文坛注入了时尚元素。也正是这样的时尚元素,让文学不再仅仅是个精神层面的符号,而渐渐亲近越来越多的人。
文坛娱乐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文学的“亲合力”、“吸引力”大大增强。而随着“作家明星”的崛起,无疑会产生更好的市场效应。郭敬明来沈阳签售当天,居然出现与歌星签售一样的盛况。
忧:作品开始迎合媚俗
作家走近市场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出现了许多“百万身价”的作家,二是作品开始向市场妥协。
最简单的方式是,书名向着丑陋狂奔。即使是严肃作家如池莉,也打出《有了快感你就喊》。至于《我这里一丝不挂》、《不想上床》、《明星那事儿》更是招摇上市。更搞笑的是,一位杂文名家新出版的杂文集,最后的冠名居然成了《忍不住想摸》。
书名媚俗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后,作家们在行为上也搞起了“娱乐”。28岁南京女作家小意《无爱纪》赫然打出“征婚启事”;一位女导演自曝与韩寒的“姐弟恋”,韩寒似乎也很“受用”,并未出面“嘻笑怒骂”。
花样翻新的媚俗之举虽然热闹,但都与文字本身无关,而那些媚俗的文字也并无太高的“营养价值”。
思考:写作为市场还是为灵魂
叔本华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两类作家,一类是为俗世而写作,一类是为灵魂而写作。同样,对于“文坛娱乐化”,也有两种不同的状态。
一种作家认为,此现象目的在于追求写作者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要增强文学对人类精神深度的表现。因此,它追求的是文学的表演性,而不是灵魂的深刻性;它是向市场和受众趣味的妥协,而不是向作家内心挺进;它是为了制造作家的明星化效应,而不是彰显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道义;另一种作家则认为,“文坛娱乐化”现象很正常。文学本就有娱乐性。因娱乐而产生明星,再由明星带动娱乐的时尚,进而形成娱乐市场,促进娱乐生产。在这个链条中,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这其实也就是文学的一部分真相。
“文坛娱乐圈”现象不可能对成熟作家构成焦虑,也不可能对真正的文学构成威胁,但是,它会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娱乐素质产生伤害。它的结果可能是,对于作家而言,高贵者更高贵,庸俗者更庸俗。本报记者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