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张淋自杀事件众人谈(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15日12:07 南方网
张淋在两次和赵忠祥相关的官司中均遭败绩,自称因受不了压力而自杀,获救。本报记者采访了圈内部分人士,众人纷纷对此事发表了看法。
(图:自杀获救后的张淋在医院中)
宗帅(《戏剧电影报》记者):听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别去招惹这些名人。在北京尤其存在这种问题,一写负面报道,就有可能再也不能见这位明星了。其实我们写稿时倒不是针对个人,但明星总会认为是故意与他为敌。所以我还是提倡双方一块做新闻,就像香港王菲与谢霆锋的恋情曝光,可能就是在该唱片公司默许之下与记者联合炒作的结果,对两位歌手不造成任何伤害,只能帮助提高知名度和人气。这就叫“一切尽在掌握”。国内许多人认为炒新闻是件丢脸的事,这种看法不正确。就说这件事吧,我认为赵忠祥完全可以大度点,人都会做错事,做错了没什么,承认一下错不就行了,也许这样会在大家心里的形象更高大,而中国记者的现状也挺可悲,如果报社不支持,官司肯定只有输。想来想去,怎样在娱乐圈里做出名堂?我看大家包括歌手、记者都不要有什么企图,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机会赚点钱就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夏钢(电影导演):我不知事实究竟怎样,但我认为这种商业行为也无可非议,既然这么做了,也得让人家说,所以我想如果记者不是虚构事实,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对的。至于说侵害名誉权,公众人物有什么名誉权?你从公众中得到的已经够多了!美国明星要与这些记者打官司打得过来吗?当然任何人都要尊重宪法精神,记者的新闻自由要有度,公众人物对宪法要了解,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不能随便告记者,凭什么就只能听吹捧不能受批评呀!但不论怎样,张淋自杀完全没必要,打官司就得有心理准备,大不了让我赔个三五十万,我倾家荡产也赔不起,那又能怎么样?
张小莉(广州电视台新闻主持人):事实怎样不大清楚,但我想记者与名人要各打五十大板。因为现在有些记者采访并非百分百真实,而有些名人的行为也不那么正大光明,所以会有误会。名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检点些,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太在乎人家说什么,而有些传媒对名人的私隐报道有时也太恶心了,双方都要检讨。赵忠祥年纪大了,什么风浪都应该见过,对一点意见不应这么较真,而官司败了对张淋或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来说肯定都挺难受,但这得靠自己去平衡,自杀太不必要了。
阿年(导演):记者对名人进行舆论监督应是合法的,如果他报道属实却败诉的话,那我只能猜测是否法律偏向公众人物。赵忠祥是公众人物,对记者表明态度是应该的,但在此前他应该忘掉他的名人身分,法官也是,记者也是,换成是与一个普通人打官司,那位记者还会有那么大压力吗?平时我对批评我的记者大不了在家里骂一句“傻X”就完了,犯不着动真格的去打官司。任何人只有在平等的层面上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巍子(演员):对我们来说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有时别人突然拿来一篇文章,把我写得面目全非,弄得哭笑不得,有时我也很恼火。记者不是俗称“无冕之王”嘛,每人职业不同,记者他手上握着一支笔就是要报道事件,但很多事对当事人来说是无辜的,所以被他们写出来我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不理吧,别人理,很多读者相信呀,理吧,还得花上时间就更生气了,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沉默,随你怎么说吧。法律是公正的,那位记者输了两次官司,可能也得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够细致,否则结局不会这么惨吧,以后对当事人也好读者也好,记者们应该多负点责任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田震(歌手):有时对无中生有的报道挺生气,因为名人也是人嘛,但如果是善意的批评,我会从他的角度去分析,还是很可接受的。但如果是恶意中伤,我会考虑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站在记者的角度来说,我呼吁不要过于注重通过挖隐私或写一些夸张的东西来吸引读者。本报记者谢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