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声援张淋感激涕零 赵忠祥准备发表声明回应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26日10:03 每日新报
新报讯:(记者赵北辰)前天,刚刚从病榻上起来不久的张淋,收到了一封出自北京文化界10位前辈之手的慰问信,信虽不长,但字字珠玑,这给正在坚强地走出阴影的张淋加了一把劲。昨天,针对此信,本报记者又及时地与张淋本人、赵忠祥的代理律师和撰写此信的发起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春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他们分别向记者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张淋,虽然身体在一天天地康复,可是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而此时收到这封来自首都文化界老前辈之手的慰问信,张淋激动万分,他说:“老先生们的这封信虽不算长,但字字珠玑。我忽然感到我并不孤独,社会上有这么多人都在关心我、支持我。我很感动,同时也很后悔,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并支持着我,我没有理由不振作、不坚强,更没有理由轻视生命、逃避问题。尤其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李普先生、戴煌先生也在其中,更令我这个晚辈心里有了底,我由衷地感激前辈们和许许多多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对我的关心。”
据张淋介绍,近一段时期以来,几乎每天他都能收到全国多个省市的陌生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和寄来的信。但当记者问及包括10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慰问信在内的这些社会声援是否会对张淋的上诉起到有利作用时,张淋表示不大可能。但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他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将官司进行到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排除和解的可能,据张淋透露:目前双方仍在“两条腿走路”,也就是一边准备上诉方面的事,一边两方的中间人也在为和解做努力,但一旦和解不成,张淋要坚决打到底,甚至考虑“检察院抗诉”这一环节。
接着,记者又拨通了此次声援的发起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专家王春瑜先生的家电。说起此举的初衷,王先生认为,这完全是出于对一位遭遇不幸的青年人的同情与关心。向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对于张淋这位年轻的记者,王先生认为,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身体,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都要有相当的承受能力,坚强起来、振作精神,不能将一件事半途而废,更不应选择过激的方式回避或屈服。他们作为写书的人,与读者的心也是相通的,他们相信慰问信中的观点在读者中也占了相当一部分。但是王先生最后强调,这些只是老先生们的个人行为。
就在前天晚上,当得知北京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向张淋致公开信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与赵忠祥北京一案的代理律师王富取得了联系。开始王律师有些将信将疑,在未经核实时,他认为存在新闻炒作的可能性。但他表示一旦经过核实确有此事,他将立即与赵忠祥取得联系,并针对此事发表一个声明。对于此事是否会对日后此案的二审判决造成某些影响的说法,王律师予以了否定,他说:“法律不会受舆论的影响,法律是拿事实说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