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淋状告赵忠祥名誉侵权案的三大疑点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4月06日14:41 齐鲁晚报
沸沸扬扬的《华商时报》记者张淋状告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一案昨天在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本报记者旁听了庭审的
全过程,原被告双方主要围绕三大焦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疑点之一:张淋是否在售书现场?
张淋是否在售书现场是双方争论的问题之一。被告在法庭上出示了济南某报记者的证词,证明当时在现场只见到了《
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山东工人报》等报社记者,没发现张淋在活动现场。
被告认为张淋既然未在现场,所写报道真实性值得怀疑。原告认为,张淋不认识该记者,该记者也不认识张淋,两人
互不相识,怎能证明张淋是否到场?原告还出示了该报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的证据,证明该记者与此案有利害关系,证
词不能成为有效证据。
被告还对署名长弓的《买鞋才能获签名赵忠祥泉城卖书遭冷遇》一文提出疑问认为,原告未充分证明长弓就是张淋本
人。原告委托代理人出具了《扬子晚报》和《华商时报》的长弓即为张淋本人的书面材料。
疑点之二:赵忠祥是否使用了侮辱性语言?
本案的关键是赵忠祥是否使用了侮辱性语言。开始,原告出示了《北京晨报》陈博在1月13日发表的《赵忠祥不肯
“任人欺凌”》一文,文中提到在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赵忠祥手举《北京青年报》刊发的《“名人出书”议论多》
一组文章(其中包括张淋的文章)复印件,声称要向这一“流氓、无耻”行径讨回公道。有意思的是,双方各自提供了自己的
证据,原告拿出陈博本人提供的证词,称其当时应作家出版社邀请去参加图书订货会,亲耳听到赵忠祥发表上述言辞,而且事
后还向作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求证此事;而被告则拿出作家出版社有关人员的证词,称陈博亲口向其承认自己当时并未参加图
书订货会。两方均振振有辞,究竟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辨明。
此时,原告又抛出了一个最有力的证据,这也是他们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最新发现的证据----在全国120家电视
台播出的《中国娱乐报道》节目真实地录下了赵忠祥在图书订货会上的言行。从现场播放的录像带可以看到,赵忠祥非常激动
地说:“北京青年报1月8日第7版刊登了两篇不堪入目的文章,用下流的语言无中生有、歪曲事实、仗势欺人……他们竟敢
这样侮辱我!我不能说不为他们这种无耻的行为所干扰。”由此看来,赵忠祥的确“骂”人了。
疑点之三:赵忠祥愤怒的对象究竟是谁?
紧接着,又一大争端就是:“下流”“无耻”究竟指的是谁?
被告说,赵忠祥所说的“下流”是针对北青报将他的《岁月情缘》写成了《风月情缘》,而“仗势欺人”“无耻煽动
”也是指的北青报,因为该报在《“名人出书”议论多》一组文章中配发了编者按,希望更多的读者对此发表争论。张淋的文
章只是该组文章中的一篇,赵忠祥可能有侵权的过失,但张淋并非受害人主体,而只是“假想侵权”,赵忠祥是要向《北京青
年报》“讨回公道”。
而原告方则认为,从录像带中可以看到,赵忠祥在说到“下流”
“无耻”之词时,前面的主体是“两篇文章”,而尚未提到“风月”
“岁月”之差,因而“下流”“无耻”指的就是张淋。
此案三大疑点何日能够拨开迷雾、得见青天?我们将拭目以待。(孔昕张宇)
点击这里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