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首播剧场》专题 >正文
重拍红色经典也有软肋 误读原著误会观众(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06:41 北京青年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小兵张嘎》

《烈火金钢》

《红色娘子军》

  两部根据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正力图在北京再次燃烧观众的激情:北京台二套播出的《林海雪原》、中国教育台《首播剧场》播出的《烈火金钢》。作为排头兵,它们身后还有一长串出身相同的革命兄弟:《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红日》、《红岩》、《闪闪的红星》等。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编剧郎云说:“据我所知,它们都会在今明两年出笼。”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电影界一度也掀起红色经典重拍之风:何群导演的《烈火金钢》、王冀邢执导的同样取材于铁道游击队的《飞虎队》、雷献禾执导的《敌后武工队》等。可是,电影界想利用观众怀旧心理的希冀收获的批评远比赞誉多:《飞虎队》已经没有了《铁道游击队》张弛得当的段落,没有了微山湖的绚丽风光;《敌后武工队》则充满枪林弹雨,给人感觉是身处现代化的海湾战争;《烈火金钢》虽然以230万的投资赚了600多万元,但仍然难以获得评论界的认可。

  令人遗憾的是,电影界重拍红色经典的经验教训并没能被电视界很好吸收,根据红色经典文学、电影或舞台剧改编的电视剧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误读了原著、误会了观众、误解了市场。这种现象如果不加重视并改进,还会继续误导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

  剧本创作:电视剧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尊重原著

  《林海雪原》剧本改编者周七月认为,“红色经典”这个概念更靠近“经典”,而不是“红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作者有创作激情,而且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为依托,创作基础扎实,创作者功力深厚,此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也是现在的创作者望尘莫及的。因此这些作品的经典性很强。他认为,红色经典的重拍一方面确实有市场需要,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经典性具有的艺术生命力使它们能够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

  改编者对红色经典在口头上的尊重与下笔时的随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海雪原》剧中座山雕有了儿子,并且还是英雄杨子荣初恋情人的骨肉;《红色娘子军》要把电影中被删到几乎没有的洪常青和吴琼花之间的感情加以放大;《烈火金钢》剧本改编徐兵告诉记者,电视剧是根据评书本改编的,增加了很多人物,他承认50%的情节都是改编后加的。

  对于《林海雪原》中的情节改动,尽管不少观众接受不了,但周七月说,情节的改动并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根据的。他说自己在动笔前几乎翻阅了整个东北剿匪斗争的历史和著作,还与《林海雪原》中的一些原型见了面。不过周七月也承认该剧的创作确实很仓促。据他介绍,当时的情况是拍摄班子已经搭建起来,制作方才找到他进行改编,几乎是自己改编一集往剧组送一集。

  对于《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改编为电视剧时的这些变动,天津社会科学院文艺评论家张春生并不赞同:首先要对红色经典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尽管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典、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对这些经典不能改变过多,它们都是当时革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虽然强调了阶级斗争、展现生活情趣不够充分,但可以说都是相当出色或者比较出色的文学作品。在张春生看来,今天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总体不成功的原因是对这些原著不够尊重,总认为它们过于强调阶级斗争。于是,在改编时就采取了生活化、比较宽泛的态度进行补充,但是这样相当危险,“今天的改编者没有原作者当年的生活,改编总有些隔山打牛;其次加入的内容很难讨好,比如《林海雪原》加大少剑波与白茹的感情,中间还多了萨沙,多多少少带有现代人的成分,不太可信。”

  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稚田认为,红色经典改编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改编者的态度和艺术追求。改编红色经典,首先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看待红色经典。李稚田说,也许有人认为,“红色经典”诞生是由于历史方面的种种原因,有“高大全”、“三突出”的时代痕迹需要改,甚至需要对某些东西做一些后现代式的颠覆。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也需要改编者缜密地思考、认真地研究,即使“颠覆”也不是可以随意为之、草率对待的。现在已被作为后现代代表作的电影《大话西游》,虽然颠覆了名著《西游记》,但其中融入了改编者全新的爱情观和世界观,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很多的艺术创造与创新,所以,优秀的后现代创作也是一种艰苦的艺术劳动。

  目标观众:老观众年轻人都想吸引造成两败俱伤

  改编红色经典究竟想吸引哪些观众?电视剧创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十分统一:《小兵张嘎》导演徐耿对记者说,《小兵张嘎》除了少年儿童观众之外,应该还有不少青年观众。而《烈火金钢》改编者徐兵认为该剧不会被年轻人接受,尤其是白领更不抱希望。

  即便同是《林海雪原》的主创人员,剧本改编周七月和出品人郑凯南的目标观众也有分歧。周七月认为自己在改编时心中设想的目标观众是比较宽泛的,希望年轻人和四五十岁的观众都能够在片子中找到快乐。而郑凯南认为《林海雪原》的观众应该还是那些对原著有一定了解,对情节比较清楚的观众,利用中老年人对红色经典的情结争取一部分观众。另外,作为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她推测部队的战士也许是另一个重要的收视群,而对于其他年轻观众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刘江华

  目标观众的不统一导致了创作上的“平均倾向”:红色经典想以怀旧情结吸引老观众,但几乎所有的改编都加大了爱情戏以吸引年轻人。取材经典是否肯定就能够吸引老观众?加入了爱情戏是否就能够吸引年轻人?

  李稚田教授认为,改编红色经典作品成为电视剧,增加感情戏是正常的,艺术就是写人,青春期的男男女女,工作战斗在一起肯定会有情愫,过去有个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截取了其中片段改编成电影《战斗的青春》,也写了男女军人的感情戏。但电视剧《林海雪原》等在感情戏上的努力,却给人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是因为如果增加感情戏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那这点增加就很不够,不足以把那些年轻人吸引来看,他们要看的也是那种韩剧日剧式的敢爱敢恨的那种;结果看《林海雪原》的还是年纪稍大的那批观众,而他们对小说、京剧和电影可以说是太熟悉了,增加的这些感情戏他们又较难接受,“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林海雪原》啊!”

  张春生认为,改编者对文化稳定性的不了解所造成的欣赏性代沟冲突是误会观众的主要表现。他说,红色经典历经几十年在潜在的文化层所形成的积淀、所确定的美学规则具有稳定性,不能轻易改变,如果改动过大,容易引起观众,特别是看过原著的观众的反感,“这样就会出现欣赏性的代沟冲突:老读者对新改编产生了抵触。客观地说,改编者是认真的,初衷是好的,也想在美学上有所创造,但对文化稳定性不够尊重。”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广告节目部副主任许辉告诉记者,收视调查表明,今天看电视剧的主流人群是40岁以上的女性,一部电视剧如果能够稳住这些观众已经比较好,如果还能拉上1到2个百分点的其他观众,那就是热播了,“只是很多电视剧制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许辉说,在杭州,一个电视剧如果达到4个百分点属于正常水平,《林海雪原》只是3个百分点。

  市场现状:不赔钱但也无太大的赢利空间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市场前景如何?李稚田说,一窝蜂地将红色经典改编成现代派的或后现代派的电视剧,想赚钱不太容易,“现在仍然有些导演自我感觉太好,以为我拍的电视剧,只要出新出奇,肯定能够赚钱。能不能赚钱,还是要看观众认可不认可,还是要看会有哪些观众会关注它。” 作者:刘江华

  电视台一位负责购买节目的人士告诉记者,要是没有童瑶出事的炒作,《林海雪原》的发行肯定比现在差。出品人郑凯南虽然承认童瑶在《林海雪原》剧中的表现除了态度比较认真以外确实并不是很好,但她否认了观众冲着看童瑶的心理才看《林海雪原》的说法,“越到后来,童瑶越不算什么问题,而且上了年纪的观众应该不会对童瑶的事情感兴趣。”据郑凯南介绍,《林海雪原》收回成本不成问题,但是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这类电视剧无法和普遍卖价较高的古装片、案情片相提并论。

  《烈火金钢》的制作方把该片的发行权卖出,从而一次性收回了成本。购买了该片发行权的北京天润巨星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朱学峰介绍,眼下《烈火金钢》已经与全国超过25家的地市级电视台签订了合同,另外还有5家电视台只差签约。朱学峰说,在向各电视台卖片的过程中,由于既无明星大腕,又无特殊卖点,在南京电视台单集卖到4.5万元(据他介绍,在南京电视台同类型片最高售到5万元),已经比较满意。他感到《烈火金钢》的发行不会赔钱,但也无太大的赢利空间。杭州电视台许辉告诉记者,《烈火金钢》杭州电视台已经买了,但不是很贵,不到4万元一集。

  《烈火金钢》由海润影视出品,海润公司本身拥有完备的发行网络,为什么这次要将发行权卖出呢?发行人汪世春最终没有透露将发行权一次性出售的原因。但是有一个例子可以参考,曾经拍摄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倚天屠龙记》等的北京亚环公司,在拍摄《画魂》时出人意料地将节目卖给了央视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卖给地方台,《画魂》播出后反响平平,让人立即明白亚环在商业上的精明。

  改编前景:拍不好还不如不拍

  为什么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会如此集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编剧郎云认为,首先这些文学作品的人物、故事构架已经定住了,改编无非是想升华;其次,这表明我们对现实的挖掘远远不及这些作品之于它们的时代,表明现在的创作远远不及前人。

  《烈火金钢》剧本改编徐兵认为,红色经典的优势就在于它们的名字观众熟悉,拍这样的作品比新创作的电视剧风险低。对于重拍红色经典的问题,徐兵的看法十分鲜明:红色经典多拍不好。他认为现在的问题在于红色经典定义不明,什么作品都被划进红色经典。国内制作公司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制作能力很差的小公司不知道为什么就拿到了剧本,拍出来效果很差。作者:刘江华

  李稚田说,如果编导自认为没有超越前人的功力,最好不碰或少碰经典———既然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新写一个剧本呢?当年曲波创作《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红岩》,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后来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京剧,创作者又下了很大功夫,反反复复地打磨、修改,这是今天作为大众快餐的电视剧难以做到的。其次,“红色经典”既然已成“经典”,就不单纯是一部小说或作品了,改编时稍不谨慎就容易出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比如《林海雪原》,关于时间的严重历史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有报道中说《红色娘子军》被改编成青春偶像剧,我没有看到作品,想象不出来剧中会是怎样的情形,但不由得要为他们担心,故事原型所在地会同意吗?”

  李稚田说,电视剧虽然较早进入市场,但现在的市场化运作还很不规范;而且由于每年生产数量较多,相对于电影的管理也显得较为散乱。虽然现实中能成为精品的电视剧很少,但电视剧创作者必须有精品意识,尤其是对文学名著进行改编的时候,创作者的精品意识要更为强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年对几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是优秀的范例,夏衍先生将鲁迅小说《祝福》、茅盾小说《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时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功力,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一些编剧导演急功近利,一些制作者一心追求赚钱,中国电视剧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水平上转圈,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徐兵呼吁,国家应该把重拍红色经典的市场规范起来,拍不好还不如不拍。张春生说,目前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改编者、理论工作者、政府部门管理者以及观众的注意、重视和讨论,“应该组织讨论把这些问题说透,现在担当改编的多是年轻人,如果不把改编问题讨论清楚,将来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终误导了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作者:刘江华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林海雪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