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2004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专题 >正文
演讲人:《南京零距离》总制片人张建赓(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21:03 新浪娱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张建赓:

  谢谢主持人!

  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代表江苏电视台向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做一个汇报。在此也预祝2004创新创意制片人活动需的圆满的成功!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新浪交友一展您的才华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就是说,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在电视新闻采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并正在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电视新闻的全新实践。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观念的全面冲击。民生新闻这一观念,不会满足于停留在社会新闻报道的领域,相反,它要向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拓展。既然作为“观念”,明确的界定也就变得十分困难;用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来概括、也相对变得不那么重要。

  作为观念的民生新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涵,但最重要的是公共平台的内涵。电视新闻栏目不仅是公共信息的发布平台,也是公众意见的交流平台。来自政府的声音和社情民意均有表达的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单向传播来说,“公共平台”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新形态。目前《南京零距离》每天有上万门观众的热线电话和现场参与电话。每天新闻约三分之二的线索来自观众。在南京,零距离热线是几乎与110、119等热线具有同样知晓度的“社会公器”。

  《南京零距离》还推出了“现场调查”。如“你是否赞成取消大桥北路收费站?”(12346名观众参与),“您赞成了哪种出租车交接班方案?”(8526名观众参与),“长假期间,营业场所厕所该不该向社会开放?”(16553名观众参与),“你赞成市民精神的那一种表述方式?”、“你认为南京地铁车厢应用什么颜色?”等等。“零距离调查”是公共意见交换的重要平台。

  《南京零距离》正是从公共平台的观念出发,理解如何报道政府信息。政府信息是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是满足观众知情权的最重要方面。一般来看,《南京零距离》的内容以社会事件的报道为主体,追求内容“平民化”,追求报道贴近性,但是它在时政题材、政府活动的报道中决不“缺席”,而是充分运用强势的传播平台,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如人大选举、城市建设、抗击非典),这也是栏目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支持的根本原因。

  其次,民生新闻强调新闻节目要有一定的“体量”,发挥规模效益。《南京零距离》率先做成一小时的直播节目。去年7月又衍生出一个40分钟姊妹栏目《绝对现场》,今年7月把《绝对现场》扩版为一小时。第一个星期,周平均收视率3.2,比开播前一周上升18.5%。其收视率的抬升,使紧随其后的《南京零距离》的收视率更为坚固。迄今该栏目已经连续100周位居18:50-19:50时段南京地区的收视率首位,今年度收视率约8个点(位居第二的是江苏台老牌综艺栏目《非常周末》,5.6)。这样,整个晚间时段(18:00-23:00),平均收视率达到4.0-5.0,保持南京地区第一强势频道的地位。《南京零距离》在南京地区取得远远超过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广泛的美誉度,使电视摆脱了单纯娱乐工具的尴尬局面。

  南京地区与《南京零距离》类似的节目还有《直播南京》、《法制现场》、《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社会大广角》、《标点》等,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而类似情况,在各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均不鲜见。有同行认为,办“民生新闻”,怎么办、有没有实力办、会不会成功,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下决心、上规模。

  在江苏城市频道,新闻栏目的扩张,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电视新闻应该做成多大规模?民生新闻实践者的理解是:新闻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剧只是解决收视率的手段之一。新闻节目具有最好的投入产出比。让新闻成为电视屏幕的主体,这是电视功能的回归。

  《南京零距离》的媒体实践,已经远远不是单一的新闻报道所能概括。经过初步统计,该栏目两年来举办了15期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班,涉及美容、园艺、编织、烹调、电脑、家政、少儿书法等多个方面。该栏目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口号“节日您放假,我们不休息”,每当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均组织“节日应急服务队”,为市民提供维修家电、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零距离社区行”系列活动,从“春的问候”、“清凉一夏”、“金秋送爽”到“冬日阳光”,每周进一个社区,记者、演员和居民同台演出。为了展示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让老百姓“换个角度看南京”,又成功策划了两次“空中看南京”大型直播活动。日常在新闻报道中,力争为观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为受伤的义务反扒队员献爱心,为换肝大学生组织募捐、为白血病患者拍卖书画等。现在这个时候,零距离“百场经典影片进社区”电影纳凉活动,正在江苏电视台举行首发仪式。

  从公交车内的拉环,到市民广场的电视大屏,到处可见《南京零距离》的身影。江苏城市频道成立了策划推广部,专门从事栏目品牌的推广,口号是:让“零距离”成为南京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新闻观念,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说什么与怎么说”的界定。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说什么”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说什么”相对还是一个比较容易界定的话题。简单地说,就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实际操作中,问题往往并不是这样简单。生活要成为新闻,还受到一些本质规定性的制约,比如重要性(即关联性,目前《南京零距离》已经大大减少了对重复的、相对较为次要的小型社会事件、社会纠纷的报道)、时效性(大量地采用SNG卫星直播的方式,随时切入节目,使新闻的“时差”降低为零)、现场感(“拍到就是硬道理”,电视首先是画面的艺术,画面应传递足够多的信息)、故事性(讲故事比说道理更重要,情节、矛盾冲突、悬念、细节等文艺作品的要素,对新闻同时也是适用的)。这些本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只有极小一部分题材,能够成为优秀的电视新闻。

  “怎么说”,几乎是一个与“说什么”同等重要的话题。个性化主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南京零距离》选择了堪称“另类”的主持人,他的特色不光是在形象上(光头),更在于其主持的独特风格,即平和中不失刚性,幽默中包含冷峻。平实的语言和形象,使他获得了“市民主持人”的赞誉。在《孟非读报》板块中,他既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又严守媒体的分际,到位而不越位。个性化是节目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源泉。专家认为:“看孟非怎么说,比他说什么更为重要。”

  在新闻的叙述方式中,所有的民生新闻节目都在尝试引进一些综艺的元素,小到节目的配音、包装,大到节目的取材和结构的安排。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形式也可以转化为内容,比如《南京零距离》中《小璐说天气》,主持人摇头摆尾的说天气方式,广为南京市民所接受。又比如,对“情景再现”的运用,理论界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是只要不影响观众对真实性的判断,就可以谨慎地使用。“观众对真实性判断”的标准,既有社会性,又有历史性。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域,它即使不能被明确界定,也是可以被感知的。

  对一种新的新闻观念,政府的态度总是会表现出一种滞后性,但是取得其理解和支持仍然是可能的,这是新闻栏目来说至关重要。

  让政府官员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新闻的题材,可以进行“正面题材”和“负面题材”的划分,如车祸、火灾、打架等应该就是“负面题材”。但是,对新闻作品,就不能简单地进行“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划分。负面新闻从字面上理解是“产生负面社会影响”的新闻,对社会主义新闻媒体来说,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东西。负面题材的报道,只要不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注意正确的舆论引导,完全可以产生正面的社会效果。关于《南京零距离》中负面新闻的问题,外界有各种推算和猜测,主要是因为在正面题材与负面题材、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概念上存在混淆引起的。《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没有一起报道受到过政府部门的通报和批评。

  当然,负面题材的正面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选取什么样的题材进行报道?用什么样的手法进行报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特别是卫星连线报道,由出镜记者在现场进行直播,如何掌握分寸与尺度?这些方面,都要求记者具有很高的政治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惟因如此,国内外电视媒体都极为重视记者队伍的培养。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记者的素质;通过新闻生产的“标准化”,可以尽可能减少记者个人因素对新闻品质的干扰。将负面题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是可以做到的。

  争取政府支持的第二个方面,是对重大的突发性社会事件的报道,抛掉“客观报道”的幻想,强调新闻的纪律性。从低的层次来说,这是关乎媒体的生存;从高的层次来说,这关乎媒体的社会责任——而现阶段媒体的社会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知情权”的问题,还包括稳定、发展等更多与国情有关的内涵。在南京江宁汤山发生特大投毒案件时,在南京集中治理“三小车”、不少车主集体闹事时,《南京零距离》就是采取了这样的立场。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坚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与人为善”的原则,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立足点出发开展舆论监督,同时在数量上从严控制。有不少投诉,经过《南京零距离》的报道和协调后,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迅速得到了解决,化解了许多可能进一步激化的矛盾。同时,还特别注意对舆论监督报道的下落追踪,尽量报道有关部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情况。

  大量公益活动的举办也架起了媒体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

  以上就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向各位汇报,非常谢谢大家!

  《南京零距离》简介:

  《南京零距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每天晚上18:50到19:50每天一个小时现场直播新闻栏目,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2003年上半年平均栏目收视率达到20%,南京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4%,2004年上半年平均收视率达到,22.1%,南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7.3%,目前该栏目已经一百周南京电视节目排行榜的榜首,该栏目收视需持续上扬的表现被业界称为收视率的奇迹。

  张建赓简介:

  张建赓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毕业,曾经在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任编辑,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当制片人和策划部主任,现在是城市频道副总监兼《南京零距离》的总制片人。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mp3 明星美图 
 赵薇 鹏菲恋 好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