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央视八套大戏《荆轲传奇》开播,立即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但剧刚播,首先引发的不是收视高潮,而是编剧于正就署名权一事跟投资方发生的纠纷。
据于正先生表示,他于2001年7月受李惠民导演邀请,撰写36集电视连续剧《战》的故事梗概,即后来的《荆轲传奇》。
在写完《战》故事梗概一年,由于始终没有找到投资方,李惠民还是跟于正签了合约书,任命他为《战》的编剧。直到2003年,李惠民找到投资方,决定开机拍摄该片,要求于正重新改写剧本,当时于正在北京写戏,他让助理刘芳祺留在上海改写剧本。剧本完成后,李惠民工作室一直拖欠剧本费,并扬言要剥夺于正的署名权。
于正表示,他现在万万没想到,已播出的电视剧《荆轲传奇》片头顺序是:故事李惠民,编剧孟蕊(李惠民太太)、王秋雨(李惠民签约编剧),而将于正的名字打在了片尾,还把排名压在他的助理刘芳祺之后。
于正告诉记者,他除了拥有著作权之外,还有一些有力的证据:一是故事的第一部分里每一个虚构人名,每一段小故事都有出处,比如叶小沪的故事来自《麦克白》。二是他在写故事的时候,故意留了两个很大的历史性错误,李导演没有纠正过来。三是故事最后一部分于正偷取了自己以前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中篇小说《桃夭》里的情节,李惠民照搬照抄到了荧屏上。
记者问于正,为什么要留那么多证据在剧本里,于正说:“这个圈子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草木皆兵,学会保护自己,那么你就等着哑巴吃黄连吧,所以我宁可被历史学家骂,也不想沦为别人的枪手。” (特约记者 刘伟 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