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专题 >正文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史话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8:46 新浪娱乐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决定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电视艺术委员会录制部和中国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合并组成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系直属于广播电视部的正司局级单位,并于同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 1985年2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并入中央电视台。

  中国电视剧的诞生,要从1958年录制的《一口菜饼子》算起,对这部第一次以“电视剧”来命名的节目,现在谈起来,连许多业内人士都语焉不详。当时电视传播的范围很有限
,拥有电视机的人也寥若晨星,在所播出的节目中,电视剧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因此不大为人所知。

  最初的“电视剧”,是舞台表演与电视录播技术的简单结合。有人形容当时的电视剧是“一条主线,两三堂景,四五个人,七八场戏”,由于没有录像设备,只能采用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实时播出的方式,这种“一次性消费”的局限性,使我们今天已无法再看到当初的情景。1979年由中央电视台完成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首次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而后逐步完善,并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影制作的手段,根据电视传播与收视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拍摄方式。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经过1958年——1966年的初创期、1967年——1977年的停滞期、1978年——1982年的恢复期,至1983年进入了全面复兴和发展的阶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欣逢良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创建伊始,来自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的60余人、中国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的120余人和电视艺术委员会录制部的10余人组合在一起,共同谱写电视剧创作的新篇章,中心的徽志——三段圆弧组成的一朵新花,就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意念。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是中国电视剧的复兴时期,随着电视覆盖面的扩大和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逐渐成为了中国大众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心创业前后生产的《蹉跎岁月》、《走过暴风雨》、《生命的故事》、《夜幕下的哈尔滨》、《寻找回来的世界》、《小木屋》等剧目,取得了开门红,广泛赢得观众的好评,为电视剧在中国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还着手将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逐一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这一前所未有的尝试显示了中心领导的过人胆识和老一辈艺术家的非凡才智。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风气之先,以电视剧的形式完整地诠释、演绎了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欣赏要求。1986年5月,25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时播出,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创造了电视剧收视的空前纪录,在内地和香港同时掀起了“红潮”,令两地观众欲罢不能,叹为观止。

  随后拍摄的《西游记》开始了神话类通俗剧的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奇妙的神话世界,播出后受到不同年龄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反响巨大,收视率达到同时期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段电视剧收视之最,之后在国内外多次重播仍然经久不衰,广受欢迎。

  1987年,中心拍摄了长达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这部气势恢宏的超级制作,其财力投入之大、编导水平之高、阵容之整齐,场面之宏伟、景物之精致、技巧之完善,在迄今为止的电视剧中都堪称独步。《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购买此剧播映权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都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三国文化热”,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997年精心策划的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把握原著精神的基础上重现了北宋时期的民情风貌,烘托出民间市井文化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江湖英雄豪杰的侠肝义胆。香港袁氏兄弟的加盟,使该剧的动作设计、武打场面更具观赏性。片尾主题歌也不胫而走,广为传唱。该片在海外的播映权达到了国际电视剧市场的标准。《水浒传》的成功给四大古典名著的改编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显著成就,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一具有开拓性的举措,构筑了当代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时间证明,这四部电视剧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使它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此外,中心20多年来相继推出的《努尔哈赤》、《末代皇帝》、《唐明皇》、《东周列国-春秋篇、战国篇》、《太平天国》、《文成公主》、《秦始皇》等一系列古代历史题材的鸿篇巨制,使中心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剧制作业的领头羊。

  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电视剧市场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决策者与艺术家,也受到了来自市场压力的冲击和严峻考验,但他们始终牢记一条基本的创作理念:以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电视剧为历史使命,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价值取向,既要进军市场,又要保持可贵的艺术品格。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心一贯将此类创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拍摄了一批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艺术作品,如《巨人的握手》、《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潘汉年》、《李克农》、《中国命运的决战》、《日出东方》、《孙中山》等,其“故事的吸引力、人物的亲和力、视觉的冲击力和情感的穿透力”都非常突出,体现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崇高使命。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依托改革,发挥雄厚的技术制作力量和自身的人才优势,以大量的优秀现实主义力作奠定了自己在主流电视剧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些人们所熟知的电视剧:《蹉跎岁月》、《苍天在上》、《北京人在纽约》、《9.18大案纪实》、《人间正道》、《女子特警队》、《大雪无痕》、《刘老根》、《省委书记》、《江山》、《浪漫的事》、《记忆的证明》、《民工》、《任长霞》……它们既体现了昂扬的时代精神,又热切关注现实生活,颂扬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不断给荧屏增添新的亮点和激扬的气息。

  在五彩纷呈的中央电视台荧屏上,在异常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一大批现实主义力作无疑是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傲立潮头的柱石之作,我们不会忘记这些作品在电视剧艺术史中所确立的位置及产生的“开风气”之波澜:

  1992年正值“出国热”、“留学热”的时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合拍、在华人圈引起轰动效应的《北京人在纽约》,第一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在种种冲突中人们所经受的困惑与痛苦,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视性的完美结合,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4年《9.18大案纪实》开创了公安题材电视剧纪实风格的先河,神色兼备,豁人耳目;承袭和发展这一特色,收视率与社会反响俱佳的《女子特警队》(1999年)也成为同类题材的佼佼者。

  1995年,电视剧《苍天在上》的面世,被媒体称为“放胆”的作为。这部重量级的反腐电视剧,直面现实,针贬时弊,渗透着时代精神,以空前的尖锐性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地拨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弦,这一曲“仰天长啸的正气歌”被业内人士尊为“堪与国家队名份相称的启示性作品”。2001年播出的另一部反腐力作《大雪无痕》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从人性的深度挖掘腐败的原因,体现出坚实的质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1995年根据全国十大女杰事迹改编的10部20集系列剧《她们的故事》,开系列单本剧的风气之先。其中《牛玉琴的树》呈现给人们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更成为单本剧中一支清新、素朴、独特的乐章。

  1997年《香港的故事》,1999年《澳门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家庭的离合,人物的悲欢,配合着百年回归的特殊时刻,更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艺术感染力。上述两剧和2002年的《台湾海峡》,被称为祖国统一的“三部曲”。

  1999年《中国命运的决战》以崭新的角度观照历史,全景式地表现了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中国命运抉择,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2001年的《日出东方》以人代史、以史写人,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相互渗透,将历史艺术化和心灵化,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0年,第一部全方位展现我空军发展壮大历程和现代化建设宏伟成就的电视剧《壮志凌云》面世。以史实为主线,描写了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入闽作战等重大事件,全景式地反映出人民空军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

  2001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创作的《省委书记》,第一部正面歌颂我党高级干部的电视剧作品,以9.17%的收视率高居当年度“献礼片”之首。

  2002年《刘老根》的播出,激起了人们对农村题材电视剧久违的热情,真实、诙谐、贴近生活的主旨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以13.9%的高收视率,创该年度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的收视率之最。

  2003年,中国首部电视音乐剧《水果姑娘》亮相,以时尚靓丽、清新流畅的风格沁人心脾,开电视音乐剧风气之先。

  “如果有谁还有良心的话,就请你站出来,为我可怜的兄弟们做一个证明!”2004年岁末,一部重量级作品《记忆的证明》呈现荧屏,被誉为“凝重、犀利、黄钟大吕式的新锐力作”,是“对电视剧创作文化品位和审美品位的一次提升”。区别于其他战争题材电视剧,该剧以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审视战争,反思人性,以直指人心的力量,震撼了观众的灵魂,在日本本土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2005年4月,在“感动中国”的女公安干警任长霞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电视剧《任长霞》及时推出,各界好评如潮,收视率一马当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及其他有关领导同志,都对该剧高度重视,给予表扬。5月25日,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赞扬电视剧《任长霞》,并要求全国公安系统以任长霞同志为榜样,在全国开始推行为期三个月的公安局长一把手“开门大接访”活动。

  200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拍摄的众多影视作品活跃荧屏,洋溢着浓郁“山药蛋”气息的《吕梁英雄传》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真实、生动、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幽默中凸现悲壮”,使其成为同类抗战题材剧中的成功经典。

  ……

  自古以来,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亦多,绘画有所谓“吴门”、“云间”、“新安”,文学有所谓“公安”、“竟陵”、“桐城”,当下的电视剧艺术也是百花盛开,多姿多彩,正所谓“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注重题材样式的多样化,推出了大批具有中国特色和本民族艺术风格的电视剧。20年来,中心陆续拍摄了儿童剧《太阳有七种颜色》、《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十七岁不哭》、《我要做个好孩子》、《我不是差等生》等;戏曲电视剧《家•春•秋》、《苦菜花》、《新乔老爷奇遇》、《祝福》;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天神不怪罪的人》、《帕米尔医生》、《苦楝树花开的季节》;科幻剧《非法智慧》以及单本剧《午夜有轨电车》、《官井》、《独奏》等诸多优秀作品,并获得了来自不同层面受众的充分肯定,为丰富电视剧题材的多样化,体现电视工作者深切真挚的人文关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并以自己的水准取得世界的承认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早在中心始创不久即建立起来的国际服务公司(后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电视剧界开展国际合作的开拓者。20多年来,中心与外国和港台的合作制作有:与日本合拍的《不知其名》、《长流不息》、《琉球之风》、《离别广岛的日子》、《樱花梦》;与巴基斯坦合拍的《纽带》;与香港合拍的《火龙》、《八旗子弟》、《大班》、《蔺相如》、《长城的故事》、《香港的故事》;与美国合拍的《新大陆》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甫一创立,便集合起一批拥有多年创作经验的电视工作者,和广播、电影、戏剧等专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了一支汇聚了业内精英才俊的队伍。经过20年来的创作实践,这支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不断发展壮大,在出作品的同时,也培养锻炼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使之成为中心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他们中间,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有全国电视工作者“百杰”、有全国电视制片“十佳”、有斐声九州的明星大腕、有一专多能的巧匠神工……他们既能充任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又能默默无闻地甘当配角,为人民服务,他们的生命曾经、正在、而且将继续在中国的电视剧事业中谱写着华彩乐章。

  为了创作的需要,中心领导以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目光,定位于“大中国”的观念,破除门户之见,本着“国家队”的战略思想,在充分发挥本单位人员作用的同时,整合势力,广招“外援”,采用聘请或承包的方式,将全国乃至海外的电视剧编导、制作及演艺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集于麾下,为我所用。群贤毕至,佳作叠出,成功地达到了创作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创作生产力诸因素的优化组合,为电视剧生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多出精品的终极目标。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1996—2005连续十年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的荣誉称号;1999—2005连续六年荣获“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3-2005连续三年被评为“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多年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在中央电视台的统一规划下,于生产《红楼梦》、《唐明皇》、《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水浒传》、《太平天国》、《秦始皇》等大型剧目的同时,投入巨资,“以戏带景”,先后在北京、涿州、无锡、南海等地兴建了一批具有周、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建筑风格特征的、永久性的外景群落,现均已成为国内闻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基地不仅满足中心剧目的生产需要,还面向社会,每年往来其间的海内外影视摄制组络绎不绝,并作为展示影视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观赏热点,跻身于旅游景区的行列,形成了“以建设助拍摄、以拍摄促建设”的良性循环,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了中国电视剧基地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走进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荣誉室,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满壁陈列的奖杯、奖牌,这里有历届“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以及各种国内、国际的电视剧作品奖和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奖……在中国电视“飞天奖”的评选历史上,中心还曾取得过囊括当年度电视剧各项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记录着中心全体员工20多年来辛勤耕耘,精品涌动的辉煌历史。同时,也鞭策着我们今后要不断开拓进取,拍出更多好戏,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追昔抚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将继续坚持品牌战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高屋建瓴的气概,放眼全局,立足市场,为真正繁荣中国电视剧文化产业,作出永远不懈的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