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纯:首先我们是从形似,我过去演过很多军人,虽然我不是当兵的,但是我演过这么多军人,每次拍戏的时候,或长或短地下部队生活过,我觉得我可以上来就演了,这次不是,首先是在海南,很热的一个地方演,演员和当兵的往一块一站,首先肤色就不一样,我们由于工作的关系,再一个在室内呆着,光照不那么强,观众一看就看出来了,你是演员,我们首先就是变黑的一个生活训练,变黑也不是三两天的,因为拍摄周期比较短,没有那么大的容量时间给你,让你慢慢变黑,既不伤皮肤也要达到要求,我们就是提到一个叫速成变黑法,就是泡海澡,把身上弄湿了,再晒,干了再湿了再晒,确实几天就黑了。
李洪涛:我刚刚到海南的时候,车接我进我们住的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人,一个挺年轻挺漂亮的一个男人,光着一个大膀子,我说这是谁啊,他们说这就是陆涛,这是第一印象。
刘长纯:第一印象不是他理想中的当兵的印象,所以后来再给他的印象就不是当初给他的那个印象,我们第一要形似,第二步就是要神似,我们要体现跟当兵的部队战士,同吃同住同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你就理解了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思想,跟他们更接近了,这样演起来就容易理解剧本,理解人物,创作出符合生活原形的角色。
主持人:所以体验生活对演员太重要了。
刘长纯:过去啊,以前拍电影,会很长时间,提前半年,一年下到那个地方去,跟你要扮演的人物,那群人同吃同住,让人看不出你是演员,现在周期短,资金等等问题,没有那么长时间让你去享受生活,一个靠演员平常生活中的积累,再一个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为了创作这一部戏,你要贴近这一部戏所给你的情景,那种氛围,要速成地去补足一点东西。
主持人:在看了仅仅四集之后,非常多的网友都在问,这几位主演真是军人吗,真当过兵吗,因为真的太像了,一出来,他们就觉得这是我们的战友,或者心目中的军人,导演呢,你看到这个剧出来以后,是不是对所有的主演都满意。
陈胜利: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不仅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而且也忍受了我的严酷,我确实要求得好象和现在的潮流不太一样,现在每部戏的出炉,是剧本一出来,一谈价钱,明天到剧组,就可以拍了,我好象是保守主义者,我许多想清楚,我觉得没有太明白,我觉得一份劳动一份收获,天道酬勤,至于下不下生活,是形式的问题,但是根本的问题是,有没有捷径的问题,洪涛没有当过兵,长纯也只是演过兵,他们过去演的兵的概念,我也没有来得及看,他们来到这儿以后,我觉得距离很大,缺的是质感,我既然追求的是质感,这个就很重要了,有捷径吗,没有,你只有一点一点做起,要是电视剧都这么做下去,可能会拍死,因为资金啊,各种因素在里面,就构成急功近利,所以粗制滥造是急功近利得来的,这个片子大家拍了一百多天,可能是扛不了了,可能是我和这个潮流不接近,在那个情况下,就是可能比不投入做得好一些,是不是达到了一个更好的东西,像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所有的演员提前半年到部队里,我们为什么要相信神话,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捷径,科技的发展,是给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和方法,不是说,不要你的劳动,它是种复杂劳动,把最简单劳动变成最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或者是一种更心智化的劳动,否定劳动是错误的,肯定是没有价值的,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大家都在讨论今天是不是可以出一个好作品,明天是不是可以出一个好作品,都在期盼着,广告都在说自己是最好的,最好的。
你要没有投入,都不行,投得不对,也不行。他们俩的努力,包括全剧组所有演职人员的努力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我当时就是也很不冷静,就是非要拍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这也很苛刻,大家要吃饭,还要拍下一部戏,另外我们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长期那么多人,人困马乏,拍到一定的时候,我也无力回天。
关键词:遗憾 如果能多有108天
主持人:所以你也是有一些遗憾的吧。
陈胜利:遗憾总是有的,遗憾不少,一进来的时候,我想象挺好的,开始拍的时候,拍了几天感觉不对。
主持人:不对在哪儿?
陈胜利:第一,这个演员和人物有很大的距离,理解有一个过程,不要说感知他,这个过程怎么缩短啊,比如像的问题,长纯谈到,首先要像,观众一看,这几个人都像兵啊,他们的抬手投足,都要有一点兵气,这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前两集里面,现在的作品里还表现出一种游离状,后面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是顺着拍的。
刘长纯:俗话说像不像七分样呗,我们一开始投入是到了,但是没有那么像,五六分吧,你怎样让观众一看觉得你像个兵,就是说你要十分像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影视当中遗憾就在这儿,可能还有一些东西有一些遗漏,做得不完全到位,但是基本上要到位,这就是导演刚才说了,说他拍戏当中,可能有些地方比较严酷,这个可能和天气热有关系,他可能也燥,但是这个戏播到这种程度了,结果是这样了,我觉得跟导演的严格要求有关系,使得我们更贴近生活地,自律的能力肯定强一点,更自觉地靠近角色,去做一些事。就这样还有很多遗憾,导演刚才说了,感谢我们,我觉得不是感谢我们,因为我们接了这部戏,这是我们尽心尽责做的,这个戏呢,比如在我的身上,在洪涛的身上,有一些因为我们的原因做不到事,留下了一些遗憾,只能在以后再去弥补了。
李洪涛:实际上真正好的人物一眼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就像我们塑造的人物,不只是在外部形象下,实际上从你骨子里透出来的就是,所以我们任何的感觉,最后都是自然的感觉,自然的发挥,达到这个目的啊,与当时我们付出的努力是相平等的。
比如说到导演,比较严厉,比较严酷,我觉得他就像一个什么呢,就像一个在百米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我要争第一,一声令下的时候,他可以达到疯狂的状态,我觉得创作就是这样,艺术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所以在当时的磨合期当中,一开始我们可能有一些不适应,但是后来适应过来了,我们从部队回来了以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字都不能差,只有这样才奠定了今天的基础,才达到今天所要求的基本的目的。当然能不能完全,全面地展现出来,这个可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这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都已经尽力了,尽心了。如果说再给我们108天的时间的话,可能会更好!
刘长纯:那就准备拍第二部。
主持人:导演有这个考虑吗。
陈胜利:那就看吧。
关键词:距离 网友对情节的质疑
主持人:很多网友说他们只是看了一个头,都想知道未来的发展,而且一些朋友确实有一些遗憾,觉得节奏上面好象要硬一点,或者他们觉得还是有一些跟他们的生活有一些出入,导演有没有自己的解释?
陈胜利:因为这个片子,肯定有一些和观众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毕竟是写军营,军营的生活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所以由于这个作品包含写史的任务,写20年的经历,这个可能有一些行业的东西,所以可能给观众在看的时候,有一些距离,特别是前面,后面这个故事展开的时候,更倾向于两个人的情感冲突,和日常的矛盾。像第三集第四集有一个整顿,部队内部的条令条例,这个很职业化,这个职业化以后跟观众是有距离的,假如你要看了这三四集,后面你必定要看下去,感人的全在后面,因为牵涉到两个人的冲突,从一开始的生死兄弟到互相的矛盾,互相的理解,又开始新的矛盾,新的理解,分分合合,打打闹闹这种冲突,冲突到最后的分道扬镳,或者内心里面远了,拉开了。一直到陆涛最后做了班房,于海鹰最后做了将军,他是怎么做的,我不会说,大家看好了,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主持人:还有一些网友的疑虑是两个人物的性格上,他们觉得于海鹰太完美了,觉得生活中根本不会出现,即使于海鹰自己身为军人,他也认为他身边这样典型的形象真的很少。
李洪涛: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于海鹰是不是过于完美,不会拐弯,实际上一个作为艺术作品,他会设立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在这个人身上,实际上现实中有一部分的,但是不多,还是有这样的成分,比如这个戏中所有的事件都是存在的,基本存在的,80%是存在的,有影子,这个故事让导演倒背如流,哪个人在哪天哪日做过什么事情,确实有如此的事件,所以我们把这些事件综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实际上也不是这个人物完全是虚构的,是很实的,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了他一定的理想化,就像我们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
陈胜利:大家认为不真实,于海鹰身上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这是一定的,一个作品两个解释,一个作品,可能骨子里你会相信这个精神的真实性,你也不是说就这种人没有,有些人就是不偷人家东西,打死也不偷,有这样的一些人,有一些执着,这种人有没有,像于海鹰这么纯粹,这么明显,这个样子,你可能有一些距离。第二个,一个人物肯定要寄托于一种理想,有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里面,好象是对生活的照办和模拟,我认为也是没有价值的,只要我们认为他精神的合理性存在,这样做的合理性存在,他有他自己的道德,就可以了,这个道理是否真实,能不能说服大家,大家往后看,因为于海鹰很复杂,他有变化,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鲜明的话,我觉得不足达到观众的认可的位置上去,生活的状态和于海鹰肯定是有距离的,一个活生生的,像于海鹰这样的,只存在于《热带风暴》,不存在于现实中,但是这个影子在生活中是存在的,我深信不疑。
刘长纯:导演过去说过,一个戏里面的一个人物,未必在生活里就有这么一个人物,可能是张三的脑袋,李四的肩膀,是生活中几个影子组合成的。再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在人们生活中占了一个主要的位置,但是中华民族还要崇尚英雄,崇尚精神上的偶像,这部片子,做一部片子首先要有娱乐性,可视性,但是有很多的方面,也不妨弘扬一些民族精神的一些教育意义在里头,我觉得有于海鹰的这么一个形象在那儿,观众看完这个片子以后,从各个方面去理解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