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对话赵宝刚:《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22:53  新浪娱乐
独家对话赵宝刚:《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赵宝刚:《青春》不是《奋斗》

  《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创意构思近三年

  新浪娱乐:我看了这部剧,看第一集的片头首先感觉是炫,新、酷,特别最后有一个男生的独白,给观众的感觉是很青春、积极、向上,自己感觉还是延续了《奋斗》的?

  赵宝刚:从主题上还是有一点,因为都是写年轻人的事的,风格也有一点相似,那个理念是奋斗的理念,这个是青春的理念,跟那个理念还是有些区别的,但是内在还是有一些联系。

  新浪娱乐:听说您不希望这个戏跟《奋斗》做比较?

  赵宝刚:那也无所谓,比较也可以,我觉得这个是观众的感受,我最注重的是这个片子里面我所表现的理念你能否接受,你的反馈是什么,可能我更注重的是这些。关于其他的我倒不是特别注重,人们怎么说都行,说是《奋斗》的续也行,是延续了《奋斗》的主题也行,怎么说我都没有意见。

独家对话赵宝刚:《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赵宝刚的《奋斗》曾掀起收视高潮

  新浪娱乐:《奋斗》完了后,石康一直说想再做第二部,您却一直没怎么说过,之后我们就看到了《我的青春谁做主》,怎么构思的这部剧呢?

  赵宝刚:没有大纲,这个构思是原来在三年前,严格讲叫四年以前的一个构思,有100集,这只是第一部,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原来叫《表姐妹》,就是写了四个表姐妹,后来我把这个东西不断再丰富,一直在丰富,丰富到今天的主题。两年前,也是一次开讨论会,当时我提了这部戏叫《我的青春我做主》,意思就是完全站在青年人的立场上说“我的青春我做主”。结果我们另外一个编剧就说不如改成问句,我说那就叫“我的青春谁做主”,站在客观的角度讲。

  当这个主题提炼出来后我觉得比较陈旧,于是又用了一年的功夫把这些东西全部给改过来,改成现在的样子,而且拍戏过程中是边拍边改,一直拍完了才改完。其实整个创作过程当中,编辑大概跟我磨了有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做这个剧本。

独家对话赵宝刚:《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讲述与编剧磨合过程

  新浪娱乐:做《奋斗》的时候您和石康也是边拍边磨。

  赵宝刚:最近这些年的剧本一直在磨合过程中,去阐述我的意识、思想。因为我不太愿意说别人给了我一个主题了,除非这个主题我认可去拍,如果这个主题不是我认可的再好我也不会去拍。最近几年我要拍的都是关于年轻人与时俱进的一些思想意识和未来有可能发展的一些思想意识。

  年轻人他本身看不到,可能我们因为年长看到了,我这个人又不是强压着去灌输自身的理念,我去讲一个道理,或者说摆了一些问题,然后你们自己根据这些问题和道理,根据自己的情况处理你们自身的问题,变成这样一个信念。我下面要做的一个片子是《北京青年》,《青春》写了三妈,三个女儿,下面的《北京青年》是四个男孩、八个女孩,四个爸。实际上就是四个儿子,四个爸,四个儿子叫何东、何西、何南、何北,四个儿子。其实我把这两个一组合,我能拍一个40集,都是这个主题的延续。下一个主题就是这些人都30多岁了,有的结婚了,有的生孩子了,又讲了现代婚姻生活的这么一个状态。

  新浪娱乐:之前在《奋斗》的时候我们觉得赵导您的风格可能变了,后来您又拍了一个《夜幕下的哈尔滨》,好像又不太一样。现在这个剧又是一种完全新的尝试,一直想做一些新的,让您有刺激和感动的东西吗?

  赵宝刚:现在是这样,就是说比如你们网络的通称叫新媒体,一部电视剧一定要设立一个理念,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现在的媒体,但是你设计这个主题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讲传统电视剧,新媒体想都不会想,不会关心它。

  新浪娱乐:比如什么?

  赵宝刚:不能说(笑),大部分,我敢讲大部分,你们都不会去关心的。因为他们不具备新媒体的思想,或者叫不值一提的思想。在过去的五千年的文化过程当中,我们确实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理念,但是近期很多理念没有了。改革开放这30年会吸收了很多的新的思想理念,而这种理念我们在用电视剧去表现的时候,大部分的电视剧,尤其是当代电视,都是很传统的家庭理念。它跟这个时代已经不相称了,或者我们讲它已经是糟粕了,你们新媒体不会关心这个事,那这个戏的影响力就不会有,它的作用就会少。我们设立这个题材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你们这些新媒体的影响力,必须在新媒体说,大伙儿议论起来,把它聊透,我们可能没写到的,通过你们聊给聊出来了,这个作用可大多了,我管这个叫“新媒体概念”。

  传统媒体有传统媒体的概念,他们也会议论,人家是妈跟妈议论,爸跟爸议论,但是他不会上网贴。年轻人就不一样,拿这个戏做一个预测,未来新媒体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概念?假设应我的话,我估计新媒体会炒起来这个事,如果收视又还可以,老百姓也很爱看,那我的目的达到了,那我新旧媒体结合的概念也就达到了。我作为一个导演,希望做一点导向,它不是按过去就是讲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放到现在远远不够。应该再有一个这样的形式的东西,就是说创作者与观众产生一个互动的形式,我们叫话题性,《我的青春谁做主》本身就是话题。

独家对话赵宝刚:《青春》和《奋斗》完全不同
笑对争议

  新浪娱乐:您为这个剧设立几个将来可能会引起争论的话题。比如像一些对于未来的迷惘,或者对于爱情本身速食化的概念。

  赵宝刚:后1/3讲的是他们怎么沟通的,怎么理解的。尤其是中部问题特别激烈,前面是暴露问题,中部是问题的厮杀,后面是解决问题,大概分这么三部分。

  新浪娱乐:我感觉您在做一个议论文。

  赵宝刚:对,我是完全按照一篇论文去说的,你这个还是说对了,整个架构就是一篇论文,是带形象的论文,我比他们的论文写得好(大笑)。

  《青春》叙事方式很现代 色调张扬明快

  新浪娱乐:我看这个剧感觉表达方式很激烈,带着年轻人的这种思维感,而且它的恋爱的形式也是很快的,包括在第一集里面,爷爷去世了,悲伤一下子,下一个主题又出现了。觉得未来观众看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快。

  赵宝刚:对,我们叫多变性,什么叫多变性?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变性社会,变化非常快,几天就出一个理念。比如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处理一个老爷子,一上来就死了,为什么?因为是拿一个年长人跟一个青春的东西做对比,你们经常在生活当中突然发现,哟,这人怎么没了。当一没的时候你马上联想的是什么呢?我自己啊,我得珍惜我自己。经常我们会突然,爸爸没了,姥爷没了。你守在病床前看着他离开人生的瞬间那种感受,你就会反过来要对人生做一个思考。

  世界上什么事万物都可以弄明白,但是有一个事弄不明白,你为什么生,为什么死?人们会珍惜这么短短的时间。假如只剩青春的时候怎么办?这里面赵琳演的赵青楚表达的思想,第一,我不想当一房奴,但是干吗买车?它可以给我带来自由、快乐,给我节省时间,这些理论都是年轻人的。而且她说“妈,你已经管了我这么多年了,我很感谢你。但是你要我立马结婚生子,那我自己的生活在哪里?”她想要这个,但是父母不理解。父母年轻的时候也要这个自由,凭什么你老了闺女就没有这个了,凭什么?我不知道你看到王络丹演的那个钱小样父亲受伤的戏没有,她们家里人不愿意让她在北京发展,管她,要把她弄回去,然后她和男朋友在火车站跑了,她爸去追她,结果撞了,瘫痪了。老娘说“这个孩子太不靠谱了,你说你要不往北京跑,你踏踏实实工作,你爸能这样吗?”我要返回来说,你要不拉我回去,我爸还摔不了呢!但是对不起,生活当中就是发生了这么个事,怎么办呢?就是所有人生活中都要遇到事,而且遇到的是难事,是痛苦的事,是不能解决的事,发生了,你怎么办?

  过去的理念就是哎呀太惨了,太苦了,这一辈子倒霉呀,完了这一辈子算完了,对吗这思想?又不对了,那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必然要面对非得面对的事情你怎么办?我就告诉你用什么心态,你去对待它,你从中还有快乐。钱小样的理想是在北京发展,挣大钱,最后的理想就是让我爸爸站起来,为了让他站起来,我努力工作,最后倒成功了,成长了。但这个过程她也很愉快,为什么呢?因为心态的改变,不陷入到一种苦难了。所以剧中表现她有时候在发呆,她爸爸问她发什么呆呢,她说我在思考,这很逗。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呢?俩人都思考完了,达成一个特别美好的共识。讲的是这个理念。这些理念都是现代社会急需具备的一种生存理念,用你的生态去对待生活。

  新浪娱乐:其实您创造的这三个典型的人物都是经历着社会上比较典型的事件,像离婚,房奴……有些放到现在的社会上也是很有争议的?

  赵宝刚:有,因为一部电视剧不可能把生活的整个侧面都表现出来,我们只是说根据目前的现状,一种教育理念的比较,比如赵青楚和钱小样就是一个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现在社会基本分的是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钱的,没钱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理念。大概我觉得可能这三种情况比较典型一点,我们讲叫事业,自身的事业,然后对金钱的这种观念,然后是一个对文化的观念。

  新浪娱乐:我觉得故事有这样的概念,可能赵琳演的青楚代表的是有点70后的“白骨精”,白领,骨干又是精英,可能王络丹演的钱小样有80后的感觉,最后这个霹雳,可能更多的是90后的概念,她身上的很多东西我自己都有些理解不了,您是怎么想的?

  赵宝刚:因为戏剧讲的是一个叫个性,然后发展成一个共性。比如说霹雳这个角色,不是说留学生都有这种心态,她不可能代表,因为我们是解决问题,说那孩子特别好,学习很好,最后什么也好,那就是赵青楚了,已经有了,就没必要写,肯定写一不好的孩子。这不好的孩子被逼着去留学,上剑桥是她妈的梦想,她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厨子,这种价值理念必须拉出反差。她妈有句话——一个剑桥的毕业生当厨子,仨字,不靠谱。但是她当厨子特别快乐,年轻人讲的是快乐。我们说假如霹雳往后发展,到第三部的时候,她是特别牛的大餐厅经理。

  新浪娱乐:钱小样和霹雳放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把父母气到半死,但是这个剧中我们觉得这些小姑娘很可爱,每个人物即使身上有缺点,但剧集把把他们塑造得非常阳光。

  赵宝刚:人们过去都喜欢把电视剧的人物分成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现在的只能说是这个人有多少优点、多少缺点,只想到这个问题,所以这里面没有坏人,通篇的好人,而且通篇的善良。我们这里面有一个整体的理念,就是在这个生活当中告诉人们,知道吗,其实你这么想事,这么做事是特别愉快的。说男女朋友分手就成仇人了,现在的理念哪有那个,没有,不可能有仇人的。但是很多人有,那我就告诉你,没必要,人生短暂,青春更短暂。咱说一个人活60年,你在床上就得睡20年,我这么一算就知道20年就没了。把青春算为8年的话,你还剩几年,没了。然后里面再有一年的不高兴的时候,全是倒霉事的时候,剩下哪有愉快的时候?没有,所以让人们珍惜这个。让父母也要替他们珍惜,自己也要珍惜。

  新浪娱乐:您是把一些问题摆出来,但是并没有给大家具体解决的方法。

  赵宝刚:也有一些,后来霹雳和他父母沟通的特别好,而且俩人还复婚了。复婚的时候霹雳问“为谁?为我千万别,如果为你们俩自己,那就可以。”后来这霹雳还说“我给你们提一建议,你们俩试复婚。”试复婚这是我的理念,这个理念你看不符合中国婚姻法,但是它符合现代的理念,我们只给你提这个理念,你们俩去试着接触,看看还打架不。当他们思想意识都改变的时候,这两个人倒好了,夫妻就是这样,就看你怎么想这事,你天天想,天天要打架。当你理解他,他理解你的时候最后就好了。其实教给你的不是方法,是教给你自己想事的方法。其实人是受情感支配生活的。人们往往都愿意用情感用事的方式,其实应该用一种理念,就是你时常用这种理念对待生活,对待人,对待情感,你可以活得很愉快,很高兴。毛泽东讲劳动中有快乐,艰苦的劳动中依然有快乐,就是这个道理。

  新浪娱乐:您刚才说到快乐,可能观众看这部戏的时候有点各自的情绪,但看完就变了,剧中主人公很逗 我们看的很乐呵。

  赵宝刚:肯定会起到作用,如果父母看完了,他对目前的子女的心态会有理解,但是他还是会有反对的,全篇看完他会反思的,他会在局部里面认可女儿的做法,可能这个事件不一样,但是性质是一样的,他可能就会去参照。因为我现在已经给了大概有十来个父母吧去看了一下,得到的反馈都有我说的这些作用,都会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

  新浪娱乐:这个故事本身发生在北京,充满了京味,跟《奋斗》也有一拼,这是您当初的预期吗?

  赵宝刚:对,因为我是北京人嘛,从小生在北京,对北京人特有的一种幽默方式我是比较清楚的,这些戏,比如《编辑部的故事》的也好,《奋斗》也好,因为都是我拍的,里面有一些语言是我设立的,肯定有共通的东西,但是我再告诉你,王朔是北京人,石康是北京人,冯小刚也是,我们对北京的幽默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比如赵本山的东北的幽默有他自己的幽默,但是我们有一种固有的我们的幽默,这种,我们一般都采取冷幽默的方式。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