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世同堂》制片方一一回应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17:28  新浪娱乐

  四、 回应质疑

  1、京味不足?

  制作方:京味一直是我们艺术创作上的一个追求与方向,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淡化京味,而是力求原汁原味,胡同背景里的吆喝声都是我们从老的资料中截取过来的。但是,我们也不会一味地玩味京味。同时,我们提倡不要将《四世同堂》地域化,作为文学史上的瑰宝,《四世同堂》属于所有北京人,更属于所有中国人,而不应成为北京人的专属品。

  京味不足是新版本最被诟病之处,原著小说与老版电视剧都强调着地道的老北京味道,当然,这种北京味更多体现在语言上。

  事实上,为了强化京味,制作方做了许多功课与努力,首先新版所有配音演员全部是北京籍北京腔,而且明确了必须是北京出生的配音演员,而大赤包的配音演员隋永青更是制作公司煞费苦心、精心挑选最符合其特点的一个。

  作为制作方而言,为了考虑全国观众特别是南方观众的欣赏,刻意避免了很多晦涩难懂的老北京话语言,由此虽然很多观众觉得京味淡了,但大家在接受老舍先生作品的角度明显更简单了,通俗易懂了。

  试想,老版的话剧味与舞台腔让今人说出来,谁也不会听着习惯,还是现在的北京普通话更加生活一点。

  而从背景环境方面来讲,剃头匠、烧饼果子等都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后面还会有庙会、杂耍、狮子、吃五毒饼等细节支撑,甚至小顺儿的长幼礼仪都十分讲究,这些都是为了加强背景环境逐渐展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同里远远传来的叫卖声,都是制作方专门从许多老的资料中查找截取出来的,细心的观众一定能听得出来。甚至为了一块煤饼的形状,剧组还专门请教了老北平的民俗专家。但是,如果全剧的人都穿小崔一样的抿裆裤,那实在会有碍观瞻。

  所以,京味一直是新版艺术创作上的一个追求与方向,从来没有淡化京味,当然,也不会一味玩味京味,它只是电视剧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某些观众有此质疑,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与老版相比,新版讲故事的方式变了:老版用了大量的篇幅营造了宁静、和谐的氛围,其风格是写实的,但新版在力图营造老北京生活氛围的同时,用的是戏剧性的篇幅来交待老北京的场景,重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加入更多因素,在真实的基础上揉进某些夸张的手法,这也避免全剧整体气氛过于沉闷与悲切,叙事方式的不同,让新版不会有那么多篇幅用在营造生活氛围上。

  现实为证:电视剧《龙须沟》是京味十足了,可是,纯旧式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韵带来了什么呢?是以卖不出去而惨淡收场。相较之下,怎样做才是真正糟蹋钱呢?

  2、演员表演不够朴实?

  制作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演员,经典只应是里程碑,而不该是终点。

  经典重拍,人们免不了喜欢来个新旧对比。但是,正如《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号》无法比较一般,首先每个年代的演员都是不一样的,其次现在的人们对老舍先生《四世同堂》的评论与以前的评论也是不同的,一切都在与时俱进。

  有人认为新版的演员不够朴实,太靓丽了。虽然我们的演员已去体验了老舍纪念馆,听风俗专家讲了太多老北平的生活习惯,甚至不许她们吃好的,要求女性更接近黄脸婆一点,演员也很配合做得非常好了,比如蒋勤勤就收敛得很厉害,但演员是个体创作,都有个人特点与魅力,不可能学以前的,不然就叫模仿了,成为了单纯的模仿秀。

  至于长得像不像,这样的要求有点牵强,我们尽可能贴近了原著中的描写,但与形似相较,我们始终坚持神似更为重要。比如,新版的冠晓荷由赵宝刚饰演,较之原著描述的矮与瘦,赵宝刚要体面了许多,但他准确把握住了这个角色的灵魂,所以,大家都较接受他的表演。

  有人觉得元秋还有“包祖婆”的影子,其实演员都有自己表演的基本方法,这是很难改掉的,而且大赤包在当所长前后是一个分水岭,没当所长前,没职没权,就是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咋咋呼呼;当了所长,就拿着点劲,不那么港味了,这是一个逐渐入戏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元秋原来是学京剧的,科班出身,所以,并不是完全的港味,不识京味。她还认真看完了老版,竭力让自己有一些漫画的效果,以求更加贴近原著的讽刺效果。

  有人认为大赤包等汉奸的部份有些夸张,而这恰是我们想要的效果。事实上,这种风格与原著完全是一拍即合。原著写汉奸的嘴脸都是十分夸张的:比如,说大赤包大笑几声房顶上都会掉灰,或者蓝东阳的眼屎都大得能搓成球……包括给原著搭配的漫画,丁聪先生也是写意的,并不是我们人为夸张,一切都符合原著的笔触和文风。

  所以,李婉芬老师的大赤包只能成为里程碑中的一页,不断超越经典才是对名著最大的尊重。

  3、《四世同堂》没有一个绝对的版本

  制作方:梅兰芳数次更改《贵妃醉酒》,最后总结出一句话:移步不换形。对名著同样需要有一个时代性的看法,而不是把它送到历史博物馆去收藏。

  我们从来敬重老舍先生的著作,更尊重曾经万人空巷的老版《四世同堂》,但此次重拍,我们无意于非要比较出个高下,因为《四世同堂》就没有一个绝对的版本,一个范例,说除此之外就都不是《四世同堂》。

  今天我们重读《四世同堂》,我们的感受是什么?相信绝对不会是当初阶级论的观点,时代不同了,评论便不同,表现方式自然更加不同,这是一种进步。

  汪导将新版与老版比做酒和茶的关系,想喝浓郁的酒,还是清淡的茶,就看各人所好了。

  但任何一版都不会成为绝响,不同的时代,一定会有不同的诠释方式来呈现全新的《四世同堂》,因为名著一定是长寿的,而对它的演绎也会是永恒的。

  4、怀念老版《四世同堂》,是放不下自己的青春岁月

  每代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记忆与情结,老版《四世同堂》是那个年代久违的甘露,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成为美好的记忆,故而今天会排斥重拍,甚至不愿看到它有丝毫的变化,那是那代人自己舍不得放下自己的那段青春岁月。如果能正视一下时过境迁的周围,看看对于《四世同堂》只闻过其名的年轻人,老版还能成为他们欢欣鼓舞的期待剧目吗?

  好在,新版〈四世同堂〉应运而生了,它将会种植在另一代年轻人的记忆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