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品说一下观点,第一点这个作品文化意义比较深厚,显示了剧作家、导演这种人文关怀,深刻的人文内涵。我们的艺术作品里面人文精神,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来促使我们社会进步,人类的进步。这个作品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价值的诉求,所以导演说他要讲一点导向,讲一点美学,这个作品是准确出现的,重点表现对人的个性尊重,对自有思想的尊重,对人价值尊重,也是对人声明尊重。央视为什么选中,可能选择的也是这个,这个作品最主要的有普遍的文化价值。
这个片子艺术特色,第一是非常强烈现代意识,通过现代建筑女性非常时尚的服装,以及造型美。第二片子里面大量动态构图,运动形态准确的揭示了当代女孩子们的非常生机勃勃的一种生命力的张扬,这个做的比较好。第三点是适度广角镜头运用,展现了空间里面的自由,空间里面的意识和青年人的心态结合的比较好,在这种动态的流动生活流里面展现出来的青春美、青春活力和青春意识,我就讲这些谢谢。
《光明日报》艺术评论版主编李春利:《青春》让电视机能为社会发展的助动力。
对于青春题材我很关注,因为我觉得电视机前不应该是家长里短,大爷大妈看的戏,应该是社会发展助动力的。《青春》这部戏有难度,平常生活平常人经历的平常事怎么一集一集吸引住人,两对主人公各有特点,父母也代表不同阶层不同观念,也是各色人等的缩影,这部戏辐射面大信息量大。这里面有诸多讨论,隐含在人物丰富鲜活语言中,让人有一定的思考,也让这部并不厚重青春题材有了一定的重量。这部戏融合偶像剧诸多元素,漂亮男女,不打不成交的邂逅,浪漫的都市等等,尤其年轻人比较流行语言方式,多次出现的网络语言雷人等。语言是这部戏值得说的,但也要注意,所有人都是这个路数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埋没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中国电视艺术家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李舒东:《青春》将哲学问题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
我觉得《青春》这个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用平常心,以生活中的平常,以自然的手法将深奥的哲理,崇高的人性,自然的融于生活之中,无造作,以是非,无去所,高兴就笑,悲伤及哭。但是呢,就在平凡中间,又能做到将一个很深奥的哲理,与人生的衣食住行打成一片,以平凡中见崇高,以人性中见感悟。
第二,我有一个建议。我们通常考虑怎么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怎么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觉得在《青春》这部片子里头,把哲学的很多问题从大的到小的,比如和谐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因为认识自我在哲学上是非常深奥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人类一个是如何认识自我,一个是如何认识自然,在每个人思考和探讨当中都是怎么认识自我。比如小样说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贴切,我渴望安稳,但我又是不十分安稳的人。比如高齐说过,每个人各行其则,这个社会就和谐了,过程和结果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探讨的,我们到底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还有责任和享受,益和利的这些问题,都在很轻松的聊天中间,很简单的故事情节中间,都得到了非常有力的,而且有说服力的诠释。这部片子可以作为把一个很深奥的哲学上的问题,于生活中非常成功的诠释的典型的,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片来,可能会比我们宣讲那种哲学的枯燥的观点理念更有成效,尤其青年人中间,这部片子可以作为哲理教学片,非常生动有效,我就谈这点。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青春》是一部难得的好戏。
这部戏从我们选片和播片一线工作者来讲非常的珍贵,很难选到。大家都说你们中央台播那么多农村戏,播那么多战争戏,包括还有一些军事戏,为什么不播一些这类戏,实际上不是我们不想播,市场上能够够一黄标准的类型剧太少,这里面显得我们赵宝刚导演是非常珍惜的一个艺术家,他能够坚持现实剧创作,家庭情感这类戏创作一线,我们非常的崇敬。由于这部戏把这些寻常百姓面对苦难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态度,我想说赵宝刚导演对观众的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的,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媒体的朋友,包括能够把今天我们各位专家这些非常对这部戏有帮助的有提高的理论的东西,能够在咱们的各个媒体能广为发表,然后把这部戏不要简单放到青春戏的范畴宣传,而确实是一个厚重,能够为我们今天的观众带来更多东西的一种类型剧,不是简单的青春戏。
最后我特别的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向各位老师学习,同时也对剧组的同仁,包括导演,包括两位作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中央电视台提供这么一部好剧,谢谢大家。
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艺委会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感谢赵宝刚领军的主创团队对文化艺术的高情商、智商与胆商。
我表达两层意思,从电视艺术委员会角度,给中国电视艺术吹进一股很清新的风,虽然可以把类型剧划分,或者作为各种题材进行挖掘和梳理,但是更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创新的话题剧去看。我认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电视剧艺术,走到了这样一个行当,站在潮头的艺术家,敢于以创新的勇气和艺术的创新能力去突破自我,对我们传统的现实剧,青春立志剧、家庭伦理剧的整合,设置一个话题,在人性挖掘上,在时代把握上,在诠释因果、破解矛盾、释疑解惑,我们不同的观众能够得到心灵的启迪,或者现实的感悟,我觉得这个可以说从话题剧角度能够丰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品种门类,现在是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或者是我们呼唤这样更多创新深度的探索。
第二点,我特别同意刚才几位专家说,这部剧创作过程中,从艺术角度、审美角度发现了主创团队的,赵宝刚领军的主创团队的高度情商和智商,还有非常重要的是有文化自觉艺术的胆商,除了有自身学养素质,有一种责任,对时代,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民族的深深的爱,我觉得我表示由衷的敬意。我觉得特别是现在我们现实剧,可以说不到一年前我还自己不断的老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好的现实题材剧确实很少,也就一年时间,我们现实题材剧有了不少的硕果。但是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的,直面我们敏感现实问题的剧还是非常稀缺,我觉得宝刚导演团队是非常优秀,也得到中央电视台鼎立支持,作品得到大众认可,期待这个团队未来有跟多更好的作品问世,谢谢。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黎鸣:《青春》成功的体现了和谐的主题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或者说我们宝刚导演的最近很多戏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想首先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系。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自然是人的和谐,当然要和自然和谐,但是首先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自然对提倡和谐电视剧关注。
有三点感受。一个就是任何一个成功者艺术家就是在创新,电视剧更是创新的一种门类。如果是总是重复性,造成艺术性降低,使很多作品陷入平庸,看点非常低。第二点是语言风格话,评价这部电视剧演员特别精,最重要的是字幕话,所以字幕化是优点还是缺点,现在不看字幕你就看不出听不出语言的丰富性和色彩。但是也可能有弱点,王司长说了,希望我们国家打出国外,翻译成了问题,你字样很长的文字,打出字幕,就没办法翻译。
第三我认为都市言情是这个剧的特点,这个情况下都市言情很多要素,宝刚导演对这个题材是非常有造诣的,比如新人的众多,有的是明星大腕的,有的还在学校的,新人众多。还有时尚,所以元素的运用我认为非常到位的,非常纯熟,纯熟到可以怎么玩儿都可以。不管倒着来横着来,这是这部戏成功的一个因素。
我说的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宝刚导演今后还要拍第三部,一定可以为我们电视观众风险更多优秀精神食粮。总的来说,这部戏非常成功,是难能可贵的,宝刚这样题材的戏确实有很高的升华,对这样题材电视剧作出很重要的贡献,也是标杆性的电视剧,很值得研究,总的来说还是感谢我们到会的各位同志。
主持人张德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各位老师专家非常深刻、非常到位,对这样的话题剧,可以说电视剧创作的新的模式新的类型进行深入探讨。这个作品不能简单的看是一个青春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贴近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切中我们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比如说成长与成才,这里面有非常严肃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对这个作品意义进行开掘。
第二就是今天我们同时看到,赵宝刚导演二十年来创作历程,很多专家总结了他的电视剧特色,李准老师提出的赵宝刚模式,并且进行了概括。这个都是逐渐的对一个导演,艺术实践的过程以及他的成就理论上研究探讨,以后还会继续。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今天下午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