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上海电视节2009中美影视高峰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23:30  新浪娱乐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能够看我们这次有关说东道西,我们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因为我们是在我们的广电大厦演播厅,也是这次上海电视节的一次论坛。这次,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特别棒的听众、而且我们今天有非常特别的嘉宾,来自中方和美方,他们都是非常棒的制片人,首先是Cyrus  Voris编剧,来自美国的执行制片,他的作品包括《防弹武僧》《功夫熊猫》,他还有《最后一刻》电视剧,这是非常有名的电视剧。我们知道,你再一个新的电影叫《罗宾汉》。

  Cyrus  Voris:是的,那是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在做,明年这部电影可以推出来。

  提问:现在是电视剧转到电影?

  Cyrus  Voris:都做。

  主持人:第一次来上海吗?

  Cyrus  Voris:是的。上海非常棒。

  主持人:马中骏在中国也是非常有名的制片人和编剧,他的作品包括《少林武王》、《傻阿甘》、还有《射雕英雄传》,非常欢迎马先生。您有没有曾经和外国的制作方、外国的制作公司合作过?

  马中骏:有,我们和德国合作过一个《真爱无敌》。

  主持人:Ethan  Reiff和Cyrus  Voris合作了20年,《功夫熊猫》、《防弹武僧》、《罗宾汉》都一起做的。一开始Ethan  Reiff是摄影师。

  Ethan  Reiff:是的,那非常早了,那时候我还在学校,在做摄影的工作,后来转行。

  主持人:第一次来上海?

  Ethan  Reiff:不是。

  主持人:第一次来吗?

  Ethan  Reiff:我的太太是上海人。

  主持人:怪不得。那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你编了《功夫熊猫》和《防弹武僧》。

  Ethan  Reiff:可能这也是有部分的原因。我和Cyrus  Voris是对半开的,我不想把所有的功劳放在我的身上解释,《功夫熊猫》是我们一起做的。说到中国,过去的20年我一直和中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作品。

  主持人:接下来的嘉宾是赵智江,赵智江也是我们非常有名的中国制片人。与此同时,他也是海润媒体公司的负责人,他的作品包括《血色浪漫》、《洋城安哨》,最近比较有名的作品包括《亮剑》,欢迎赵先生。这三位都做过武侠片,您是唯一一位对武侠片没有太大兴趣的制作人?

  赵智江:这和我们公司的制作风格有关,不同的制作公司不同,马总的公司做武侠剧比较多,我们公司做武装戏比较少一些。

  主持人:名不代表您不喜欢武侠片?

  赵智江:是的。

  主持人:说到武术,在中国的行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去年,好莱坞的《功夫熊猫》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震撼,我们现在来看一段录像。

  (短片)

  从另外一方面,马中骏先生也是做了很多的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获得了很好的好评。我们这里再看另一段录像。

  (短片)

  如果大家感兴趣,你们应该去买一些DVD。

  首先,我对《功夫熊猫》非常感兴趣,我第一次看这个动画的时候,我非常的惊讶。因为整个故事的情节非常有意思,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武侠片,而且这个中国武侠片是由好莱坞来做的,这两位先生,尤其是Cyrus  Voris先生,他从来没有来过上海。

  Cyrus  Voris:我和Ethan  Reiff,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很早就有了。在我小的时候就看到了港台剧,包括80年代,我们在纽约大学,我们看到了很多香港的武侠片。看到了吴宇森等其他导演拍的很多片子和功夫有关。80年代的时候在纽约,其实有三家可以看中文的电影,当时只要这些电影出来我们就可以过去看,我们也受到了这些电影的影响。说到《功夫熊猫》,这也是属于我们对于这些影视的钟爱。这些类似的功夫片,我们可能看了几百部了,当然我们也看了一些其他题材的中国电影。

  中国人为什么可以接受《功夫熊猫》?不仅仅是我们,包括我们背后的一些艺术人员,包括制作的人员,我们也特别忠实原汁原味,所以我们并不是针对中国的观众,我们一开始还是要满足美国的观众。当然,现在中国的观众也非常喜欢,这对我们来说也感觉非常的酷。

  主持人:我另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功夫熊猫》?你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的?因为你太太吗?有这样的灵感?

  Ethan  Reiff:你好像要一直说我的太太了。(笑)

  不是的,其实我们的投资人梦工厂,来我们这边,让我们考虑一下写一部电影,告诉我们名字叫《功夫熊猫》。他们好几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说要有关一个有功夫的动物,当时并没有任何的剧情,当时就给我们两个关键词——功夫、熊猫。所以我并不是想把所有的故事情节归功于我。有了这两个关键词之后我们开始创作,然后我们看哪些是比较有意思的。在这样的名字框架下我们开始写。包括我们武侠等,我们想了很多的动物,我们首先要看传统的武术打斗的情节。我们一开始构思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最不可能成为英雄的。这个熊猫是非常温顺的,你在动物园或者是其他的纪录片,如果看动物,你可能永远不会想到熊猫可以变成一个功夫大侠。那如果是猴子或者是蛇,或者是其他的动物,都是出人意料的。我们非常喜欢功夫,非常喜欢武侠,喜欢海报上的故事任务。所以我们两个人就是喜欢功夫,包括我的太太,我和太太看《功夫熊猫》的时候,我太太告诉我,这个熊猫是美国的,师傅还有乌龟、雷霆武侠是很中国的。我们就想,每个人参与电影,应该是一个协作,因为我们有那么多人可以做团队的工作。如果你看这部电影,如果大家看正版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我们有几千人的名单都在上面,可能看其他类型的盗版,就有很多被切掉。

  主持人:我是看的正版,所有人的名单都有。

  Ethan  Reiff:所有人都为电影付出了努力,我们完成操办的时候,我们说服投资方进行投资,还要有很多的艺术家要进行创造。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情节,某种意义上是有喜剧和其他的内容在里面,主要是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从一开始,从我们的动画、绘画都是一个杰作。

  我们对于武术和中国的元素我们都付出很大的尊敬,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尊重这样的中国文化、中国无数,而且大家都是非常的兴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也非常的尊重、热爱。我们刚刚推出的时候,我们当时的期望,或者是在美国,我们感觉到中国不一定是非常的成功,因为你要知道,如果是好莱坞,可能有中国元素在美国很流行,但在中国未必成功。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在这边这么成功,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一开始创作的时候,包括我们其他的动画人员,包括其他的艺术人员、包括导演,从内心都有对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尊敬、热爱。

  主持人:马先生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武侠片的制片人,他对武侠片了解很多,我们来听一下他的看法,《功夫熊猫》的感觉如何?

  马中骏:当时我看了感觉非常震撼,刚才他们也讲了,他们的策划人和他们的老板提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功夫,一个是熊猫。这两个元素,应该是差异很大的,应该是属于完全不能搭到一起的,但是搭到了一起。需要奇特的想象,而且从好莱坞来说,完全是一个很东方的、很另类的、很异国情调的元素。我觉得从创意来说就很了不起,当时我看的时候是带着小孩看的,我女儿就说:“爸,这太好看了,你怎么做不出来?”

  主持人:孩子的意见说你怎么做不出来?你怎么说?

  马中骏:我说你爸没有能力,想象力太差。

  主持人:但是《射雕英雄传》要拍成电视也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

  马中骏:那个层次比我还要高一个层次。

  Cyrus  Voris:马总所做的事对我们来说影响很深远,没有这样的影响我们也不会做《功夫熊猫》。所以你是始作俑者。

  主持人:所以我把你们请到一起也是为了这个,大家都喜欢功夫,大家是做一样电影的人。赵先生,你们海润集团每年做超过几千小时的电视节目,但是你们不做功夫电影,不做武侠片,对一个不做武侠片的人,您怎么看武侠片?您看过《功夫熊猫》吗?

  赵智江:刚才马总说到了很关键的问题,《功夫熊猫》里面有两个很关键的元素,一个是功夫,一个是熊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是两个很关键的元素,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稀有动物,功夫又是中国的功夫,这两个很中国元素的东西,美方可以把这两个元素拿过来,做得既为中国观众接受,又可以被美国的观众接受,欧洲的、其他的市场的观众都可以接受,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倡议。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关心的就是怎样可以把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给我们一些启发,让世界接受,这也牵涉到我们的影视作品怎样更好的走出去,这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看到外国朋友,西方的剧作家、制作人、投资方,敢于投资在这样的题材上,当然虽然他们两位说了当时瞄准的是美国市场,但是实际上是全球的发行。他敢于做这样的事。但是相对我们自己中国的创作人和制作方,相对好像很少触及西方文化背景的故事,这个您怎么看呢?是因为市场的原因、文化的原因还是什么造成的?

  赵智江:里面可能有一个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国一些故事,中国做的一些东西也好,西方可能理解上有差异。包括我们自己对西方的观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喜好我们不是很了解,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我觉得美方可以把中国的元素《功夫熊猫》做好,可以为美国观众所接受,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好的启发,下一步我们的作品怎样可以做出东西,为美国的观众所接受,这是一个课题,当然首先是文化的差异。第二是要有很好的资金和技术层面的支持,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创意,马总也说到了,创意对我们来说我们是需要提升。

  主持人:马总,不管《功夫熊猫》做得怎样,您觉得里面表现出来的中国功夫或者里面的哲学思想,您觉得够中国吗?还是停留在很西方的中国?

  马中骏:我觉得挺中国的,我觉得那背后有很懂中国文化的创作人员和他们一起合作。第二,沿着你的问题说下去,《功夫熊猫》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当时我看完之后我就说,如果没有这个《功夫熊猫》,马中骏做《功夫熊猫》,我给熊猫一个鸭子的爹行吗?我觉得过不了。

  主持人:而且从头到尾没解释。

  马中骏:而且他不要解释。刚才说到题材,比如小龙就在做一个电影的准备,是帕蓝朵,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做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西方也是熟悉的。像西方吸血鬼的元素也是很流行,而且现在也有魅力的吸血鬼。但是这些我们在《聊斋》当中也有的,像我们有《画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西方的吸血鬼和东方的结合,弄一个行不行?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些问题。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我们的观众也应该有很多来自美国、中国的不同背景,这样的话,你们应该非常熟悉《豪斯医生》,《豪斯医生》的制片Deran  Sarafian、《绝望主妇》的David  Warren,先生,还有张国立先生,郑晓龙先生。郑晓龙先生的作品中国人都知道,而且有很长时间的知名度了。郑晓龙先生做过《北京人在纽约》,你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觉?您认为《功夫熊猫》对你来说是什么感受呢?

  郑晓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片子吧,有奇幻的想象力,而且有点不可思议。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那种喜剧的感觉中国人都可以接受,我觉得非常舒服。其实从根上来讲,《功夫熊猫》不是东方的产品,是用西方人的价值观和产品来解释中国的这两个元素,也就是熊猫和功夫。并不是中国的价值观和情感来解释的。像师傅和徒弟的关系不是这样的,父子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这样的,熊猫本来不会打,突然就厉害了,而且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这都是西方的。其实我觉得他们原来想的是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最大,美国市场喜欢了,中国这块马上也喜欢了,这里面背景是中国的熊猫和功夫,这让很多中国人去看,而且还感觉,怎么我们就拍不出来?这是挺难受的。但是说实在话,如果我们解释西方的东西,他们会不会喜欢?很难说。因为文化还有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还用一个是否强势的问题。我在2000年拍过一个电影《刮痧》,那就是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很多地方的不同而带来的那种,甚至可以说是悲剧。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和文化水平,整个的引进包括提高,我们现在不光讲差异,我们开始讲融合了,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比如说《功夫》。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我非常好奇,你们之前所说的梦工厂先找到你们,让你们根据想法来写一个作品,这个想法的范围很广,而你们两位实际上是在这样的命题之下来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怎样的?《功夫熊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个案,就像Ethan  Reiff所说的,梦工厂找到你们让你们做电影,这是一个通常做事情的方式吗?马先生是否会带着你的作品找赵先生,说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电视剧,哪种方式呢?

  Cyrus  Voris:实际上这要看具体情况,有时候你没有一个既定的方式,你可以先写一个剧本,然后把你的剧本拿出来,看看摄影棚是否接受?公司是否接受?如果他可以接受,我们也许就会做这个片子,就像Ethan  Reiff和我也做过类似的东西,我们作品写出来,然后卖到公司去。

  Ethan  Reiff:在好莱坞,我们有时候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写作。你之前在投资的时候,把你的精力和其他的东西投入进去你不知道会写出什么样的东西,你不知道精力投入之后回报是什么。你的作品写出来之后拿给别人看,看是否可以接受。在好莱坞也是这样的,有的老板看到你的作品喜欢就买了它,但是你之前不知道,你会先花一两年的时间写出来,但是没有人买。

  主持人:一般的成功率是多少?

  Ethan  Reiff:成功率不高。

  主持人:那应该说大多数的编剧,你可以知道,有那么多人写,大多数的编剧并不一定特别好。如果他们都写得好的话,你知道,有些人可能会有盗版或者其他的原因,有的人可能写得非常好,但是没有人购买他的编剧,有些人可能也写得不那么好,也没有人要,这都很正常。一般的制片怎么做?

  Ethan  Reiff:制片要和明星联系,这个明星你是否愿意加入我这样的电影?如果他们愿意在电影当中出演,你再卖给公司、好莱坞可能更容易。就像《功夫熊猫》,是因为公司先到编剧这边,他们是想有一个剧情,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主题,然后告诉我,你希望怎么写,他买了你的剧本可能已经有相关的功夫的东西,然后你帮我写。有的可能会买一些作品,或者是买一些其他的媒体,包括像日本人有时候也会这样做。

  Cyrus  Voris:还有《变形金刚》也是这样的。

  赵智江:从做电视剧来看也是这样的,有的好的小说出来了,比如《亮剑》,这本小说的基础非常好,我们就把版权买过来,我们再请编剧进行改编,改编的思路方向我们再和编剧一起探讨。还有一种是原创,和他们谈的有点类似,有的时候是公司觉得下面要做什么样的作品,比如根据现在的市场需求、观众的需求,我们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比如我们刚刚完成的《晚婚》,这部剧实际上也是讲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现在的生活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比较大,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很多女性结婚越来越晚。这个故事里讲到了家庭里面的姐妹两个,然后有一个妈妈,50年代的,小姑子70年代的,奶奶30年代的,这个家庭的五个女人都没有结婚,衍生出来的故事就是五个女人对婚姻态度的解读和对生活的渴望,由这个概念来找编剧,写出剧本,剧本完成之后我们感觉有一个很好的点,我们就拍摄完成了。这是很有特点的一个东西,从女性解读生活,解读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主持人:这就是从小说改变?

  赵智江:这是原创,《亮剑》是小说改变。

  主持人:像剧作家带了剧本给您,这样的情况在您的经验里面成功率有多少?

  赵智江:因为有很多年轻的编剧,比如刚从中戏或者电影学院戏剧系出来,他们写出来的不是很成熟,成功率比较低,还有一些成熟的编剧,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成功率比较高,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包括他们所设置的故事结构、人物是比较成熟的,他们拿到公司,公司对他项目的判定成功率相对来说高一些,当然公司运作的角度再会和编剧探讨一下,看怎么修改这个剧本,无非就是从政策层面、市场风险、成本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来考虑。

  主持人:马总又是编剧又是制片人、制作人,对您来说,您过去的经验通常是制作公司或者是别人找您?别人说马总您写一个剧本,或者是您写了东西去让别人拍?

  马中骏:没有人找我,我太老了。

  主持人:您是说在中国编剧层的年龄越来越低?

  马中骏:我长期脱离编剧实践,人家不愿意找我了,手生了。这两位比较老道,要我来说,马上问他们要联系方式,马上就干活、合作。我曾经前段时间通过其他的方式找他们没有找到,这下巧了,正好两位都在,一会儿联系啊。

  主持人:您刚刚说的是真的吗?您原来想联络这两位?

  马中骏:是真的,我找美国的朋友找他们,说梦工厂多牛啊,人家怎么理你?结果现在跑到现场来了。我特别感谢白玉兰国际电视论坛,感谢说东道西。

  主持人:说不定你们合作说东道西还可以挂名。

  马中骏:有佣金。

  Ethan  Reiff:你可以拿制片的费用,你也可以作为中介。

  主持人:像我这样作为中介,好莱坞这样的工作模式有效吗?在这两者之间,比如编剧、制片、导演、演员当中有经纪人或者中介吗?

  Ethan  Reiff:肯定不会像这样的形势,这样我们谈得很开心,有很多是在外面的见面。比如我和他见面,有一个电影,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要买这个电影,然后我雇你,他必须要把这个时间、费用谈好,当然不是直接和我们谈,我们很多和中介做。我也想做经纪人,这个角色非常好。

  主持人:在中国编剧、导演、制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马中骏:编剧干编剧的活、导演干导演的活,制作人干制作人的活。我们公司可能看了某一种小说、某一种题材很好,很有市场性,就想找哪类的编剧合适?有了合适的剧本就找合适的演员、导演,我觉得这个美国人和我们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区别。

  主持人:就是一个像工业的产业链?

  马中骏:就是一个程序,美国电视制作这块,我们也了解了一下,比如说编剧,大量都是制作人,他们拿着资金和电台谈,像上海电视台,看看行不行,做一到两集样片,他们来做,做了播,如果好了就签长约,播得好了就再续。我们的定制模式和美国比较接近。但是我们其他类似的东西是中国特有的,因为中国有很多的电视台,通过我们制作的剧卖到各个电台去播出,然后把这个收益交给我们,这个和美国有些区别。

  主持人:赵总,在我的印象当中,您监制过策划的戏,您很少兼顾其他的角色,就是扮演一个非常忠诚的制片人。像其他的两位外国嘉宾、马总,都是又编剧、又制片,甚至像张国立导演、又演、又导、又制作,您对于在中国电视环境里面,制、编、导互相的关系怎么看?

  赵智江:马总刚才解释得很到位,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编剧,从艺术层面上他是一个基础,特别是像电视剧,非常重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时候编剧就是很重要的核心因素。导演,剧本出来了,他决定了作品的成色、品位,如果导演的功底深厚,拍出来的作品成色非常好、非常有艺术的品位,非常有生活的质感,那导演的作用就充分的发挥出来了。制作人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制作人看作一个项目经历,要负责整体的项目,对项目整体的判断包括用什么样的编剧、什么样的导演,包括成本的控制,包括后面制作的流程和成本的预算,以及后期的播出,可能从运作的角度制片人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一些。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位置,在各个层面上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听起来这个制片人可以控制很多的支出,应该说制片人在制作的工作中是最重要的。

  赵智江:制作人应该对项目整体负责,从前期项目剧本要不要做,这个项目的利益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作为什么样类型的剧?应用什么样的编剧、什么样的导演,成本要做到多少,将来在市场销售的预期等都是由制作人负责的,所以制作人在这里面承担了对项目整体控制的作用。

  主持人:马总觉得制作人说了算还是编剧说了算?谁的声音更大?

  马中骏:以前我干编剧,因为编剧说了不算我就不做编剧了,就干导演了,后来觉得导演也不行,就做了制作人,一步步向赵总靠拢。我编剧、导演都早不干了,就干制作人。编导演,干这种农民活的,只有张国立。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做成面包,钱都自己挣,这不好。特别在金融危机现在的时候,你看怎么可以呢?应该有活大家干。

  张导认为呢?

  张国立:我觉得他形容的特别好,我就像一个农民一样,但是农民要讲收成的,这个收成不一定是把钱赚到你的口袋里面,因为你一个人种的粮食自己是吃不完的,要给别人粮食。但是他褒贬是买主,他是夸我的。今天中方的几个人都是这样的,郑晓龙也一样,不仅自己是导演,还要自己写剧本,他还是一个国有公司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要带着很多人一起去种地。马中骏也是,我们两个认识很多年,他也是很勤奋的一个人,我知道,今天在中国的电视业,如果不是勤奋的人,那都是不可以再继续生存的,首先要得不把自己当成人才行,真的。所以他说我是一个农民,我很收益。

  主持人:在美国是怎样的?

  Cyrus  Voris:在美国也是这样的,你就像狗一样,整天累得要死,你什么都要做,每个人都希望你能够帮他们成为一个明星,一个大明星。而且你为了要成功,你就必须必须要累得要死,做得非常努力。我们很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想过。我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在美国是这样的,在美国你的未来就是未知数,你进入演艺界前,你可能就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在一个粮油店或者是杂货店工作的人,你说你想成为大明星,然后你进入到这个里面,你开始做一个大项目的一员,你会觉得,我现在成功了,我现在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了,但是你就会发现,在你前进的路上这刚刚开始,前面还有更大的困难等着你呢。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多年轻、有才华的人涌现进来,向你挑战,这是不会停止的。

  主持人:谁来做总负责?是制片人还是其他人呢?我想问你们的是你认为最好的机制是什么?

  Ethan  Reiff:最好的机制就是我们负责,我说了算。在美国是这样的,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是在电影院,在电影里面,有电影特定的方式,另外是电视,也有特定的方式。电影是制片人做负责人,有时候可能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导演,也许巨星说了算,甚至有的巨星雇导演、制片。但是在电视里面,电视负责人基本上是编剧作为中心的,在美国的电视剧首先要把剧本写出来,有不断的剧本、有故事作为支撑、供应才有其他的东西。如果编剧的供应链断了那就是灾难了。就像一个机器,你要不断的喂原料进去,这些原料还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人来创造的,那就是这些有IDER的编剧了。在中国,我不太确定。美国电视的预算要比电影小很多,我想中国也是这样吧。你要做一个电视剧的时候,比如说像做电影那样的特技、撞车,一个车说爱砸就砸了?不可能的。你要更多考虑剧情本身,因为你没有钱去找那些大明星,所以这和故事片有很大的不同。这里面要做最终决定的时候,比如说故事的结尾、故事的长度,谁说了算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上海电视节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