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电视剧《开天辟地》研讨会(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14:48  新浪娱乐

  王锋:下面我们请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同志发言。

  陆贵山:表现大题材,书写大叙事。这里面有很多文艺理论的东西,我觉得他是写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实际上写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这是一个很大的创造。

  第二,他书写了大叙事,西方有的我也有,特别现实主义,反对叙事的,我们《开天辟地》写的大叙事,写得是大气磅礴、波澜壮阔、大义凛然,看来一个民族他的艺术创作,包括影视在内,没有宏大气势不行的。这个剧作是对现实主义观点的批驳。我觉得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宏大叙事。

  我看电视剧的时候是非常感动的,也非常动情的,当时的中国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的中国的政治气氛是非常厚重的,非常沉重的,我们看到了,这里面洋溢着青春的这种活力。这里影视剧他表现了对革命的失败,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失败以后所进行反噬,进行的奋斗,剧情表现得非常惨烈,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描绘出来的非常温馨的人性美、人情美。在血雨腥风百折不挠的斗争中,磨炼我们革命先辈的灵魂,表现他们的胆和识,表现出他们的英雄气概,表现他们的坚韧的性格。

  我看了很感动,既有宏大的构思,又有比较精美的动人的细节。感受内心的感受,当时受压迫的中国人民都是在流血,这个细节非常贴切,非常反映毛泽东内心的情操。

  第三点就是他确实表现出大人物。当时就是我们画面上: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他们都是20年代的中国青年,他们20年代有胆有识的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作为一代天骄,他们是矿世奇才。

  我就想,在历史导言里面讲,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是一大批举人,应该产生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我们中国20年代,就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到他们的感情,多才多艺,有个人有笔,有的用剑,有的身子兼用,参加变革,这个现实的、伟大的斗争。并且在这个斗争当中,塑造了他们的性格的坚强,这是很难得的。

  这个电视剧最后很让我感动,意味深长的。

  当时从共产国际到中国党内,对中国革命的对象看法一致的,三座大山要推导,但是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道路,这个分歧很大,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到中国都以为一定要走苏俄的道路,在城市以工人为通过暴力革命来获取革命胜利,毛泽东这种大智慧和大创造,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解决以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就是毛泽东一生革命成功的秘诀。最后事实上正确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党的伟大创造,中国党的大智慧大战略。我们有文化自信。在这个问题上超越了世界所有的政治家,这里也有中国文学史的问题,鲁迅对毛泽东的看法是有差异的,陆续不断发现农民的消极的,麻烦的,落后,愚昧的一面,毛泽东他看到了农民身上的先进的一面,很面善、很麻木的,毛泽东把革命的重点放到农村,通过长期的武装格局壮大自己的力量,最后获得了政权,这是伟大的创作,我们有文化自信,就是我们有文化创作精神,后来所有的政治家在评价毛泽东的时候,这是独树一帜的。

  那么最后我希望《开天辟地》的剧组,编导和表演艺术家们,在《开天辟地》所取得的技术继续《开天辟地》,在你们的事业上,在你们的领域当中继续《开天辟地》,不断的创造高峰,不断的创造出新的业绩。

  王锋:我们请一位党史专家,就是刚才胡导介绍的李红亮同志发言。

  李红亮:这部戏很多的情况知道得很多的,今天主要是听各位专家的评论。

  我觉得开天辟地这部剧,作为我一个观众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剧,我参加这部剧的拍摄过程我把我放在观众的位置,我要是一个观众我怎么来看这部剧,怎么把这个戏拍得更好,这部戏是拍得比较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拍这部剧的导演制片方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归结成一点,就是胡玖导演所说的一句话,我们拍的是一部正剧,他不是戏说,不是瞎编,不是胡来的,是要绝对是要尊重历史,从整个大的方面全过程到整个细节我们尽可能尊重历史,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所以这部戏的拍摄过程当中,方方面面才能体现这个指导思想,我觉得这就是这部戏能够基本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指导思想是对的,尊重历史,因为历史本身他就是丰富多彩的,不需要我们去过多的夸张、虚构,去偏离历史的轨道,只要尊重历史了,这部戏他就有了一个成功的根基。

  这部戏从1920年相约建党开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结束,都是献礼片当中比较起来,他跟其他献礼片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党成立之后,我们把整个大革命时期,把他概括进去了,其他的献礼片没有过多的反映大革命时期的情况,更多反映建党的情况。

  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时间的概括,那么就有了这些人物他们更多的丰富多彩,不光是建党这一段人物出现的,像更多的是在大革命时期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人物形象的展现,这应该感谢制片方,感谢邵老师,写出了一个好的剧目,概括了这样一段,我从一开始看到这个剧本我很有兴趣,他不单单是一个建党的一个过程,他把整个大革命时期都给他概括进去了,把建党之后干什么,整个历史来合作,他的轰轰烈烈这样一个历史脉络,能够艺术地展现出来,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事情,无论是现在的文艺创作还是以前的文艺创作,这个历史至少是没有完整的展现。

  我们这个剧按照历史的脉络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把它串起来,把它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功绩,也是这个戏能够成功的的一个关键之点。

  第二点我感觉到这部戏相对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有一个很好的剧本,有一个很好的导演,有一个很好的主创队伍,还有很好的制片方,责任心非常强,我我是第一次能够参加电视剧的拍摄,以前只是看,只是评论,评头论足。这一次是知道什么叫拍摄电视剧了,辛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时间非常紧,几乎是天天的,早晨天一亮就开始出发到现场,不是天黑才回来,而是半夜才回来,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回来以后一般同志们都休息了,导演还要去开这个会,开那个会,也就是第二天的问题,看到一些片子,很辛苦。胡玖导演作为一个女同志做现场,其他同志都很累了,没有一个炸刺的,除了胡玖导演还有杨导演等等责任心非常强,制片方从吕超制片人到下面制片,责任心非常强,这个片子没有拍不好的,工夫下得很大,你像30多集的内容,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就把他全部拍完了,我们整个春节就初一放一天假,其他时间根本不放假,就是连周转,我作为外人参加制片工作,我都累得一塌糊涂了,我对大家拼命的这种干劲我非常感动,实际上不光是我说的这些,包括现场的很多小人物,打灯光的,有时候他早晨在那里支着,支完之后他没事干了,他甚至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场拍什么都不知道,他就在灯光底下从早晨到晚上,一坐就十几个小时,一个小小的打工仔,有这样一种责任心,他一直在那里坐着。

  第三点,我想说说演员队伍,咱们这些演员队伍很不容易,我不知道胡玖导演怎么把这些演员选出来的,我就是偶尔看了看,谁长得怎么样,像不像,到了现场一看这些演员队伍不得了,咱们的演员最大的演员就是卢奇老师了,岁数最大,绝大多数都是30多岁,20多岁,年轻演员比较多,这么一支演员队伍他要演好一些伟人们,要演好他们,那是要下很大工夫的,我作为历史顾问,导演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培训演员,不是上课,是一个一个的交流,绝大多数演员我都跟他们接触过,我感觉他们都下了很大的工夫,我见了他们那些演员头一句话就是功课做了没有,就是你要演这个角色,你知道演这个人物是谁,绝大多数演员都能给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说明他们都做了工作了,事先做了准备,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在这个基础上跟他们交流更方便一些。很多演员到了痴迷的程度演这个角色,你比如说杨开慧。张萌同志演杨开慧痴迷到什么程度,只要见到我,不管是见到我,马上就拉住,商量杨开慧是怎么回事,最后把我搞得没词了,连我都不知道杨开慧怎么回事了,最后我支了一招,你也没结过婚,你也没抱过孩子,我说你赶快练抱孩子,他赶快把小孩抱来了,你看我抱得像不像,你赶快练,你去找他妈,他妈怎么抱,你什么时候把孩子抱得像了,你就演成了一半,都已经痴迷了,这样的演员,咱们的演员队伍很多,不管是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这个角色没有像我们写得这么细的,咱们这个戏对陈独秀这个人物体现很多,他在党的历史上的作用,展现得比较多的。

  我们演员队伍绝大多数,可以说90%的演员们在现场拍戏非常辛苦,没有炸刺的,可能没有拍过电视剧的不知道,我现在才有所体会,一些演员简简单单一两场戏,他在那里等着侯场很长时间,两个月都没拍他的戏,演邓小平的演员他一直耗到最后了才轮到他上戏,等两个月肯定不容易,演员怎么没有邓小平呢,他自己也说,演员没有他自己。

  这部戏总的来说是成功的,现场跟着走的人,我都觉得遗憾很多了,现场有很多遗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时间紧,前面拍的时间紧,到后面制作的时候,时间也紧,后期制作,有一批人后期制作忙着赶,我非常不希望出现初级错误,但是最后在电视上一播还是有一些初级错误,还是不应该的,你比如说昨天晚上播的这场戏,毛泽东见陈独秀说一句话,我刚当了十天农委书记怎么把我叫回来了,这是错误,应该说刚刚当了十天湖南省委书记叫回来了, 这都是播出来的错,怎么出现这样的错误?

  你比如说前面还有毛泽东见面,下面讲了一句话,这个戏是全国的,怎么是自修大学呢?是农讲所,配音成自修大学了。还有一些看着不起眼的,可能观众根本就错了,孙中山在广州成立的这个府,这里解释了一下什么大元帅负,海陆军大元帅负,应该是大本营,错了就留下遗憾了。

  还有一些,还有不少,我觉得我有责任。作为历史顾问当场没有纠正,后来像冯玉祥,专家意见也讲到了,冯玉祥身高1.9米,胖胖大大很魁伟的,我们这个冯玉祥不像风云翔,这都是一种遗憾。这些遗憾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时间太紧,如果再有半年时间的准备,再准备得细致一点就更好。

  王锋:我们请一位影视专家,请著名导演张黎同志发言,大家对他的两部《走向共和》和《人间正道是沧桑》。

  张黎:从这个片子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们老说28年的故事,21年到49年,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人物,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像《开天辟地》这部戏里面这种层次的的戏,其实他是自信的问题。当一个剧本,当一个故事,当主题鲜明、主张坚定的时候真的不容置疑,不用那么多的演示、矫情,我们表达就可以了。

  所以我拍那么多戏以后,最简单的化妆到道具,他就是一个简单准确的一个场景,我们说演员的表演他透着两个字真诚,有的时候很灼,从演员目光里面看到一种坚定,当主张明确的时候就是这么拍戏,没有那么多所谓炫来炫去的特效什么的,首先我们拍一个朴素、朴实、明确的、清晰的影像,这个我想跟胡玖导演的创作历程上,是一以贯之的。我们还看到了他的场面调度,他的镜头语言,其实非常简约,非常干净,他使观众有可能用最大的注意力去获取他的受众的注意力和听和看,有些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的演员表演,包括镜头语言都是清晰愉快的,但是目前我看的要闷了,这个闷的原因是没花钱,像这种题材在那种年代,应该是锐利明快的,不是我们一拍这种年代戏,历史题材都是乌云密布的,作为戏主要人物的出厂和造型一定是突出的明快的。这个可能从专业上来说是有遗憾的。具体技术问题我们单独交流。还是把时间让给大家。

  王锋:有两位同志急着要走,一位是中国艺术报的主编向云驹同志请他发言。

  向云驹:这个剧向社会公布以后,我们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报是中国文联的机关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这个剧各个方面的情况,今天给大家一个版的在宣传,意思就是说也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的观众和读者,我们前面也有对这个剧进行了宣传,应该说我本人也看了一下作品,非常受感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可以说几点观感:一个首先说说这个《开天辟地》的这个诠释,我认为这个剧作非常好的完成了对于《开天辟地》从神话到现实的诠释,因为开天辟地这个词一出来,首先想到中国一个伟大的神话,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用这样一个神话象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里面有很多深刻的底蕴。那么盘古开天讲述了人类对世界起源、宇宙起源,地球起源、人类起源的世界观,这是一个盘古打破世界,分开天地,创造天河,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过程。这个神话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类的宇宙观,他与中国人的思维、眼界,解释了天地的形成,世界初创的原因,盘古是人类的象征,是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与西方上帝创造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盘古开天辟地具有伟大的象征,象征着人类伟大的世界观,象征着伟大的创作精神和首创的精神,象征着打破一个旧的黑暗的、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天清地灵、江山永固的世界,象征着伟岸着巨人的形象的贪生,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的开端,所以开天辟地,应该把这个古老的文化跟这个剧作,使用这样一个名称联系起来。因为陈独秀里面也提到这样一个寓意,同这个角度上可以全新的理解他,我们把整个开天辟地的意义得到了非常有力的、非常准确的这样一个诠释。

  第二个这个剧本,整个这个作品他确实是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的四种意义,因为通常我们讲三性,任何作品都是四性统一的,有的作品只要有三性两性就可以说,像这样一个作品在四个性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统一,像知识性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这四个性方面,我刚才也特别提到了,这个作品有非常大无畏的唯物主义的精神。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体现着这样一种气概和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气,有一些作品很难写到这样的程度。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放在近现代史的宏大的背景中,在历史中展示其中的主旋律,这个在无比复杂的历史事件,各种各样复杂的历史人物,繁复的历史情节和人物性格中塑造人物、塑造共产党的形象,我觉得在这方面确实是把中华民族的追求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中国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党的伟大都深刻的揭示出来了,这个特别让人感动的。

  另外在这个中间体现了很多的,比如我们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个人有一个感觉,过去我们这个党史不是吸引人的课程,那么后来随着党史研究逐渐的解放思想研究过程中,挖掘了很多话题可以说,很多细节出来,很多人物得到了重新的解释和认识,那我们整个党史的认识水平、理论高度、客观性、准确性都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发展,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接触里面,但是我们大众没有接触这些最新的党史研究的成果,我们影视作品就非常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我觉得这个剧组过程把最新的东西拿出来,也触及,我们过去有很多空白的事件和人物不敢触及,现在大的事件大的人物基本上没有空缺,历史是完整的,在完整的历史中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他的完整性,他的准确性,否则我们东西解释不了,一个细节把所有解读都推翻了,这一点是有直面历史的勇气。

  这个也是过程中的一个感触,这个中间对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共同认识的一些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一些是基本的描述,比如说中国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这样一些东西都是非常熟悉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不可推翻的,就是历史的结论,但是我们通过影视剧感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个给予我们新的诠释,对于一些新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结论和真理,有了一个陌生化的解读,有了一个艺术化的呈现,让你感觉到对原有的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艺术的功能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非常好的表现的,他能够生动的吸引年轻人,特别是一个老读者熟悉党史的同志看了也有新鲜感,对于不熟悉党史的同志也有巨大的吸引的魅力,这是充分给予肯定的。

  像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解读,关于毛泽东农村问题和土地问题,还有敌我的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小小的这样一些东西,大家说这个中间表现得非常有魅力,让你看得一点都不陈旧。这是这个剧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大的一个贡献,其他的就不展开解读了。这个剧非常成功的地方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觉得这些人物形象都非常新鲜,非常的丰富、不是单一的、模式化的、单面的,都是把他的复杂性,把他遭遇的复杂的局面和他个人表现的复杂性都表现出来了,另外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人物,在历史过程中,这几个人物都是对等的,比如说共产党对蒋介石这种评价,这个人非常厉害,但是有驾驭野心的手段和能力,这种评价相反能够塑造共产党人的这个过程中面对这样一些超强的对手。不管是理性还是实力上,一个人物更加生动,共产党人的这种形象得到强化,不用说话自然就跳出来了,这是非常成功,我们演员在重要演员的塑造上,蒋介石、汪精卫那种感觉都是非常好的,蒋介石那种特殊的笑声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党的的几个人物也都是比较不错的人物,我们希望更深入的了解关于周恩来,我们后面的历史对他了解比较多,前期这么大的作用,这么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么多历史事件,我们也知道他打响第一枪,但是这样一些丰富的东西,从我个人来说,觉得对周恩来同志,所有这些党史人物都有一个吸引你吸引你走进他们的历史,从他们的历史中更多的理解他们,所以这些人物形象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温红彦:正像我们人民日报6月15号,首播的那一天,有我们的人民日报的著名记者李访(音)写的四千多字的文章刊登出来了,然后这篇文章也得到了上海的几家报纸大量的转载,正像他在文章里面说到的,这部剧给共产党的一个礼赞,是给上海这块伟大土地的一个献礼,是一部流动的影像,比教科书更生动、更形象,我非常同意。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在于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天时他非常好的时机推出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地利就是主要是由上海来主创的,上海是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所以创作起来肯定有不同的感觉。

  那么人和我感觉就是刚才大家都说到的,我们有好的编剧,好的导演,也有一批好的演员,所以造就了《开天辟地》的成功。

  这个电视剧有三无,我没有看完,但是这个三无,这个电视剧无噱头、无戏说、无硬伤,刚才李红亮说的那些可以算小小的瑕疵,就是说他不是在迎合市场,恩格斯有一句话,在学术研究当中,一切献媚于经济利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都是卑劣的。我想这部剧他确实是一部正剧,他没有迎合,而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首先这部剧在艺术价值上,可以说他是一部文史结合的力作,就是编排历史剧最重要的尊重史实,当然就是必要的推理和想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史书的写作当中都是这样的,更何况是文艺作品,因为没有谁按照教条创造出真正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所以说想象还是很必要的,但是这部剧《开天辟地》却没有任何的凭空的想象,而是根据史学家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来想象的,这样就非常严肃,他是从这个史料当中还原我们党创建的历史,我们从电视剧细节当中都能看到这一点。你比如说一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这个他就是根据史实的考证,他当时是7月23日,还有就是很多被遗忘的历史风云、逸闻趣事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比如说陈独秀父子的关系,他们性格摩擦,还有邓颖超因为白色恐怖而流产,还有而八一南昌起义的仓促和反复。我觉得这种功过判断非常符合历史学的这种基本原则。

  还有就是25年,这个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5年振兴中外的五卅运动,热血日报的创刊,这个报纸共刊出了24期,是1925年创刊的,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们人民日报的创刊是从1948年6月15号创刊的,如果要是追溯到热血日报,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影响我们的报纸也有80多年了。

  这个电视剧在大事方面都是不虚的,小的细节又很好,所以填补了很多历史史的空白,许多历史事件其实原本是模糊的,尤其是细节方面,而这正是电视剧发挥的空间,《开天辟地》在这个空间上发挥了非常好,很多历史的疑点,大家感兴趣的点,在这里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表达,比如说毛泽东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的,这里解释得非常好,是陈独秀教他的,在海边,共产党宣言当时有错版的,错成共党产宣言,这里也有比较合适的阐释,我觉得这些都是吸引观众的地方。

  开天辟地我感觉他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有些是大家说了,我再简单阐释一下,我一种创新的青春演绎的手法,他讲的年轻一代的奋斗史,而用的演员多数都是年轻人,给人感觉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这个对吸引当代的年轻人了解党史非常好的一个创意,也是成功的地方;

  第二个我感觉他在艺术上还是形神兼备的,前一段有个评价说,《开天辟地》走的是神似的道路,因为形似,大家心头认可的这种特形演员请去拍别的片子了,很多演员还是形神兼备,像黄海冰,他不仅相貌很像,言谈举止,分寸把握得很好,从他这个表演当中看到他们忧郁的眼神,就传达出领袖的忧患的意识和举止肃穆的表情折射出毛泽东的济世的情怀,开始的几集我看的时候偶尔找能一丝像《日落紫禁城》里面的容庆(音),还有上官宛儿的古装戏的形象,但是感觉越看越像,感觉毛泽东已经附体了,非常认可这个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都是这样的,演员一般选好的话,对于观众来说是强迫性的,建筑是强迫的艺术一样,他伫立在那里了,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我觉得《开天辟地》里面的演员没有强迫观众接受他们,而是努力用自己的演技说服观众,就是告诉观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这个角色舍我其谁,非常自信,这样让观众看着看着越看越像,如果不是他还能是谁呢?如果不像的话,如果说不像的话,就是演的开慧和邓颖超翠形象上看上去不像,但是这两位演员非常有功底,他们非常传神,也会让你越看越像,从不接受到接受,就是感觉她们心中有以后,眼中才能有,气质上才能表现出来,让观众也能接受,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在他们的身上,这种年轻演员身上表现出来,这么短的时间内非常不容易,像刚才李红亮老师他做了大量的功课,所以像他们表示致敬。

  还有一个成功之处是他的音乐的烘托,非常成功,刚才大家没有说到,他用这种国际歌做开头的音乐,用演绎了的国际歌做片尾曲,都非常成功,中间一些重要的细节都是用国际歌的开头来起这种音乐,让人感觉到既新鲜又认同,因为国际歌是咱们中国人非常认同,甚至全世界非常认同的无产阶级的歌曲,非常认同这部电视剧。

  他的现实意义,刚才几位老师说得非常多了,他是一次党史的教育,一次精神的洗礼,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我觉得这个戏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哪里诞生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为什么要去加入共产党,为什么这些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这些人愿意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是最核心的价值。

  在当前这种市场经济非常浮躁,价值多元这种情况下,传达出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理直气壮,这个剧做到了,就是他告诉我们,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必然,就是年轻人也会得出这种结论,这是他非常成功的地方,我相信,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如果重播的话,会有越来越年轻的观众会喜欢上这个电视剧。

  王锋:一位我们中国文联的荣誉委员,原任副主席,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李准同志。

  第二位是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的王强处长。第三位是我们剧中的一个著名演员我们剧中孙中山的扮演者卢奇老师。现在我们继续发言,请我们老前辈杜高同志发言。

  杜高:我没有想到能够拍得这么好,是一种创新型的突破性的成就,这个戏获得的艺术成就使我感觉非常兴奋,首先是剧本写得好,这个剧本这样纷繁复杂的历史斗争能够构造出这样一个戏剧性非常强的、非常吸引观众的这样一部电视剧,这个剧本有一些场景非常精彩,这个非常精彩,另外就是台词写得非常好,很有文学性的台词。第二,就是人物写得好,从建党到大革命失败,这个漫长的七年的斗争,他把历史叙述得非常清晰,而且都化为戏剧情节,而主要的又描写这个人物,这么多的历史人物,几乎每一个人,不但是他们政治面貌很清晰,他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得非常好,这么多的人物,另外一个这个导演,他把握的这个整个的主题,刚才解释了这个主题是非常好的,我也想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戏,总的主题,他和当代在精神上联系起来,这个戏是青春的主题。

  李大钊当时呼吁青春中国,这部戏里面体现出来了,他是成长的一代,一个党在成长,这个党在成长,这个共产党人也在成长,这样一个成长的主题,发展的驻地,正好和当代现代在精神上联系起来了,这个对于当代人的思想意义的话,他对现实意义的话,这是从精神上,从信仰上,从理想上把正在成长的这一代和上一代正在成长的共产党人从精神上联系起来了,所以为什么要唤醒青年观众的兴趣,这是这个戏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特点拍出有青春气息的戏,吸引青年人,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成就,我们过去很多电视剧,历史题材电视剧看过很多,当然有一般就停留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上比较多,像这个戏真实以史带人,所以获得文学成就比较高。

  这个人物塑造,以史写人,以人代事,他这个结合得非常好。

  所以这个戏为什么说剧本写得好,导演把握这个主题,总体上非常好,刚才说了我也感觉是这样,这个戏人物造型非常好,化妆非常好,美学也很好,烘托的历史气氛,一开始一个镜头就是历史的镜头,一个可怜的中国人冻死在那里,这是典型的中国历史的画面,一开始这是一个镜头,就把观众带到历史氛围里面去了,然后陈独秀,李大钊会见,然后这个历史一点一点发展起来,所以这个导演他是从总体上把握这个主题,音乐非常好,音乐的主题是国际歌,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好,他蒋介石在政治上得意的时候,他用了一个口哨,寓意非常巧妙,他艺术成果为什么说他的艺术说的成就,是一部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就是他不仅剧本写得好,文学基础好,导演总体构思好,艺术各部门一个完整的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一个完整的一个艺术作品的呈现。这个戏最成功的是人物手法,刚才说了,这个人物这么多,从孙中山的造型非常好,孙中山、廖仲恺每个人的特点表现得非常好,共产党这里,当然回头我讲一点,因为我们电视剧第一次出现这个人物陈独秀,这是这部戏。青年毛泽东,青年周恩来,青年朱德这三个人物,写得很好,都很好,他写这个毛泽东,青年毛泽东,作为主要人物到农村去,到安远去,罢工,在长沙活动,这些他都写到,你比如说他在写毛泽东的智慧,农村的勤劳刻苦,他的个性特点,写得都非常深刻,特别有一场戏,毛泽东的智慧,他在农村讲习所的时候,蒋介石到了农民讲习所。

  本来瞧瞧的看看,结果毛泽东发现了那个坐在后面听他讲课的时候,叫醒蒋介石同学,蒋介石只好站起来了,他考试他,孙中山先生关于农民一系列的问题请你回答,这个戏,这两个人非常精彩,这是非常精彩的一场戏,他塑造了毛泽东这个形象,这个是作者想象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是塑造出来这个人物,他是围绕毛泽东的性格,写毛泽东的智慧,这些非常好,在这个戏里面,这是非常精彩的场景。

  比如412以后,他和杨开慧在长江边,他有一句台词,这是作者想出来的,太精彩了,我在别的资料里面没有看见过毛主席有过这句话,我不仅这个编剧想出来的,他站在长江边的时候,他和杨开慧讲,他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两行千年长泪,他这个忧国台词,我当时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编剧的文学素养,写出这样的台词来,这样的人物就很好了。随便举一个例子,青年周恩来,他表现他的非常沉稳,又是非常有精明的人物,领导才干,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上海组织工人罢工,还是在军队,他表现出来他的智慧,很超人的这个青年周恩来,他有一场戏,他当着蒋介石的面要把黄埔军校的旗帜换下来,蒋介石没有办法,把他换成国民革命旗帜,这个周恩来很了不起,有这么一场戏,表现周恩来,另外他在上海有一集,导演用了一个手法,一方面周恩来领导工人,一方面是邓颖超马上就要敌人就追他,造成了流产,他们两个人那个情势很紧张,同时进行的两种,一个在上海,到了他们后来见面的时候,邓颖超非常痛苦的,你不能跟他做父亲,周恩来轻轻的回答了一句话,脸色非常感人,他说天底下的工人农民的孩子这么多,都是我的孩子,这一句台词把周恩来这个人物他的情感,他的胸怀这个境界都写出来了,这个戏没有精彩的场景,都是围绕对人物的刻划,这个戏为什么成功了,为什么在艺术上他有突破性的成就,他主要不写世界,把世界和人物结合起来,主要写人物,以人物为戏的核心,这是从人物出发的,所以这个戏在艺术上才能得到这么高的成就。

  青年朱德,虽然戏不多,这三个人物都非常重要,青年毛泽东,青年周恩来,还有青年朱德,青年朱德的戏很少,有这么一场戏,他去看孙中山,孙中山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回云南组织革命,他拒绝了,他说我要另找新路,他就为孙中山要了一盆兰花,他转身去找陈独秀,把兰花送给陈独秀,他还搞不清楚,一听他是军队里面出来的,他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拒绝他了,陈独秀讲了一句话,你要了解共产党,你先要出国门,青年朱德转身就出国,他出国找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把这个青年朱德他的性格特点和他的追求表达出来了,这个戏有很多的场景,非常精彩,并且看了以后叫人难忘。

  我再讲一件事,这个青年蒋介石是这部戏里面写得极好的,演得极好的一个人物,这个演员有人说他不太像,但是我觉得这个演员演得太好了,他这个戏没有任何蒋介石漫画式写法都没有,蒋介石就是一个生意人,爱搞投机,怀疑别人,见利舍义,就这么一个人,这个活脱脱的一个人,告诉他,青年蒋介石不得志,你赶紧拜黄金荣为师,他拜倒在黄金荣面前,他第二次跪下去,是对陈洁如,求他在离婚书上签字,他看上宋家更大的一笔买卖,他要向宋美龄求婚,加上演员设计独特的笑声,简直把这个人的灵魂刻划出来了,达到这个程度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我还想讲一点,这个戏对陈独秀的刻划,这个演员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很好的一部戏,陈独秀父子不协调,陈独秀争论这个都表现出陈独秀的性格。

  应该说演得很好的,但是我总觉得演员自己也讲,他要表现陈独秀性格的刚烈,陈独秀本来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很固执,但是我总觉得,所以最后一场,毛泽东下面去告别人说,他这个悲剧性表现得,那个戏,陈独秀是悲剧性的人物,性格决定命运,常常讲这句话,在陈独秀身上最强大不过了,我不讲了,但是跟我的感觉有一点,我觉得演员过多的要表现他的刚烈,而陈独秀作为一个思想家的深沉和作为一个精神战士的孤独感和内心痛苦,如果导演再注意一点,都有一点,这个人物就更好了,我这个感想,也许是因为我很希望陈独秀这个形象,很难再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上,希望他留给当代的青年观众更好的印象,也许是我的这种愿望,使我感觉到。我本来还想多讲一点,我不能多讲了,我是怀着诚挚的心作为老文艺工作者向《开天辟地》的剧组表示感谢和敬意。祝贺你们。

  沈学明:这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开天辟地他以全景式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大革命这一个时段,这是七年的时间,这个片子由于我参加了片子前后,在剧本的酝酿过程,确实走到今天是非常的不容易,否定过几次,我觉得他们的创立是非常好的,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究竟怎么做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想把这个商业片的元素跟历史题材做一种结合,做一种探索,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关键就是怎么来结合?找一个更合理的衔接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他是要求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你怎么结合,这个尺度是非常难于把握的,从主创队伍来说,我很受感动的是,他们是把这个事作为他们的一种历史责任,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在搞这个创作,重大题材开始是提了很多的反对意见,而且我觉得可能我们说,因为我们很熟悉,我们说话也是非常不客气,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任何的对他包含一下,所以我担心这个片子能不能出得来,能不能接受重大题材小组的意见,好的作品,他要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检验,我听到这句话就说行,这个片子肯定能做好,因为他们确实有一种使命感在那里,他们有一种指导思想,就是让年轻人来接受这个片子,当时提了很多创意上的事,我讲一点,我觉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时候,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风貌能够展现最充分的就是这个片子,开天辟地的主题挖掘得最深入的是这个片子,我说为什么呢?因为《开天辟地》大家知道这是毛泽东说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一旦建立,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后面这句话的诠释,在这个片子得到了全范围的展示,就是我们这个组织刚建立的时候,为什么从50多个人,发展到8000万人,我们历史遗产在哪里?这个点在哪里?他现在从20年到27年,这个时段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开天辟地这四个字,如果在毛泽东的心里那用得着做任何的解释,他心里有一个风云岁月,他所有的革命历史艰难曲折的画面,都在他们老一代人的心里面,但是年轻人对开天辟地的感觉相对淡得多,这个主创这支队伍,我把创意延伸下来,从建党一直写到大革命,非常有远见,就是把开天辟地的主题神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最早建党的这批人他们是毫无私利的一个群体,另外这些人的组织能力,他们希望精神都是非常强的,这是最珍贵的思想遗产,一种精神遗产,这种精神遗产到今天来说应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现在这个组织你看,国共合作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是400多人,当时国民党号称三万,但是国民党是3600人,也没有把400人融化掉,而且中国共产党发展了一种人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真正意义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推动,这是大革命最重要的成果,否则北洋军阀不会那么快倒台,中国共产党的风貌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我觉得现在搞文艺创作,特别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人员向开天辟地主创人员学习,做好历史准备,我们创作前对历史的解读要准确,这个片子对历史的解读是准确的,对历史人物的定位是准确的,决定了这部戏完全是正戏,而且做出来以后有很大的反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编: 捷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