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电视剧《开天辟地》研讨会(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14:48  新浪娱乐

  闫东: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方给我们纪录片参加这样一次研讨会,我非常高兴,应该说这个片子在播出的时候,基本上是八点九点段同步在十天当中我们是19号开始播,28号结束,当时我们旗帜摄制组,我们剧组成员,其实每天都没有散,都在剧组里头,我们都在一个团队,我们几十号人在一起,同时我们在看自己的节目,九点在看开天辟地,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包括我们第一集片名是开天辟地,十集的片名,第一集就是开天辟地,所以我们对这部长达30集的电视连续剧的播出很关注,刚才几位老师都史学文献,这些理论的专家的角度点名了这个片名,我仅以纪录片的角度,一线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一下看了我们这个片子前五集的感受,后面看得断断续续,我看了前五集我比较认真地看过,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从历史的影像表现,我现在觉得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以现在真实还原历史文献纪录片,一个就是演义历史为主的历史影片和电视连续剧,那么很幸运的是,我们在今年建党90周年的时候,两部以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历程的这样两部重大的历史题材,齐头并进开播中央电视台的一套黄金时段,应该说给我们广大的电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补上这样一个了解党史一个发展历程的可能,那么看前五集当中,我首先感觉到,因为主办方更了我一本书,我看到是这样说的,阐述首先这是一部具有很强可视性的历史证据,我在想,在前五集当中,我认为是我们的编剧把多年来的史学,党史成熟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很好的在编剧的这样一个编剧当中完成在节目的创作体系当中,刚才大家说好看,其实就是由于这样一个丰厚的基础,我们看正史,其实平时大家看得不多,那么在这样一个特定时间,拿出这样一个丰厚的有力度的电视剧,实际上是集成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心血,这个我想这么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的编剧,这个背后一定是吃了很多方面研究的成果,这不是说这个片子时间周期,实际上这个远远要有成倍的时间,我觉得这个里面是我感受比较深的,还有一个就是在整个的全片当中,在第一集当中,我们从纪录片当中就是注重细节,在尊重历史细节当中,我们看这个片子的发展,第一集当中李大钊驾着马车护送陈独秀,中间有他们在家中的彻夜畅谈,后面为共产党起名字的细节,我记得我很幸福的是1999年,做李大钊这部片子的时候,我采访了91岁的李宝华先生,能不能在采访他的时候多了解一下,有没有可能了解一下陈独秀的内容我就在跟他聊的过程中,我就说,李先生,当时陈独秀经常到你家里来,您作为那么年轻,可能六七岁的样子,听到的一些什么内容,我当时在问这些细节,我当时我觉得李宝华先生给我讲的一些细节,12、13年前依然历历在目,当时知道是陈独秀掰掰,他来了以后经常和我父亲争议,他的母亲经常是在中间给他送茶倒水这些细节,当然就是从现在的电视剧当中已经吸收了一些史实的部分,给我们第一集的开篇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在片当中,还有一个醒目的字幕,1920年2月,南城北里相约建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本片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大家想一想,在一年半之前南城北里他什么样情况下开始谋划策划在做这样一样上个世纪的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在第一集从这些细节开始的叙述当中又没有丢掉毛泽东在长沙,周恩来在天津一系列的,也是一些重要细节的一些表现。为后面,我相信为后面30集整体的表现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看了这块感触是很多的。

  像第二集毛泽东在李大钊家里当面请教,这个片子对毛泽东的党史刻划也是实事求是的,当时他这种思想的状态,还是在社会改良思想最后的那样一个阶段,包括上海勤奋好学的那样一段,包括蒋介石,在恒泰股份的初次亮相等等等等,我觉得在我们纪录片和电视剧的视觉形象当中,游走之间这种感觉,第三集比如说北京上海的建党小组一些细节,一些翻译小组,应该说都是史实。对于青少年来说,讲述这些事实非有价值的,第四集紧紧围绕一大的召开,会议进程,包括地址的突变等等,这一段内容具有很大的会议的悬念,其实事实也是这样的,那么第五集当中又有波澜壮阔的,在法国的斗争,周恩来,包括还有咱们南方的孙中山会师北伐这样思想的出现,这样一系列的细节,在整个全篇当中都是细节很深的,第二从编剧和导演来说为全篇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气氛,我认为叫气场,看电视剧你觉得真,一定是气场很真,包括演员,包括气场,前五集当中每一集都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大跳跃的转场,这种转场对我来讲是惊心动魄的,你比如说每一集起码都是三个地点以上,第五基是六个地点,你比如说第一集从北京开头,到长沙组织日货,从李大钊跟陈独秀上轮船去上海,一直到长沙、天津的斗争,他的史实般的场景是在这些细节和气氛的设计当中的,我觉得这是和以往看电视剧,或者雷同的原因当中,这是为什么跳出来的原因。

  第五集从嘉兴到法国,从上海蒋介石到州孙中山与蒋介石元老们在一块探讨北上,从天津觉悟社到长沙常山学社,等等这些地点、时空的平行跳跃,是没有被思绪打乱的,那么我们的观众要很好的收视下去会得到很好的受益。

  第三条,本片给我最大的一种感受是一种,我想我也是一个普通的观众,好像是从观众眼中得到一群雕像,陌生的一些质朴的一些演员群体的展现,在咱们演员队伍当中,这个片子当中,除了卢奇老师,是一些熟悉的演员外,其他大部分演员,还没有记住你们的符号,所以我觉得在通过这个片子过程当中,一一展现当中,因为你们是在刻划这些英雄,当然这批领袖人物,当年的精英才俊们,他们年轻时的问题,假如说在全篇当中是对本篇内容的最大贡献,这是刚才胡玖导演说到,本篇在接到编剧的成熟的本子的时候得到的幸福感,值得探讨的还有两点,全篇可能是由于拍片的周期问题,时间异常紧张,有些细节可能还可以刻划得更加精细,包括一些其他的内部的专业人士的贡献, 还可以做得更加精致,因为这部片子应该是在重大题材当中重中之重的重大题材,什么叫重大题材,超过这样的题材,你再分析,你所有的重大题材都是在这个重大题材领域当中的一个分支,一个局部,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全景式的,只是体现了90年当中八年的这样一个历史,中国共产党最初的萌芽,到成立,到最后的波澜壮阔,对中国共产党六年的成长,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中国青年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前世,我觉得本片应该做到巨大的贡献。

  这几个方面,从电视纪录片人来看还有很多细节还可以值得探讨。祝贺本片在央视的开播,希望在其他频道,其他的地方,卫视都能够开播。

  王锋:下面请几位媒体的评论家反映,先请文艺报的副主编范咏戈同志发言。

  范咏戈:我思考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些启示,讲这么几句话,一个我看了以后,和其他同志,开天辟地是我看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部大历史的观念和全视角的叙事重量级的作品,确实把他列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第一句是实至名归的。

  这个里面我感觉到其他的成功的经验不说了,对从事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家来说,一定要有史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思想。

  他这个大历史,这几年期间所有所有重大事件都涉及到了,除了事件涉及到以外,这些革命领导人书写红色历史,他的主要从精神层面上的原因,也揭示非常强烈的鲜明,就是信仰正义和民众,就是大历史是框架,和主导精神的这种集中诠释二者加起来就是他的大历史观,这一点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如何艺术还原历史人物,这个具体不说了。

  我们有一个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小事不拘是有前提的,如果这个小事影响人物基本精神了,影响基本的性格,他的定位了,其实也还是要拘的。有一些失败的作品,也恰恰是在这个方面太放开了,因为一般观众像我们这个也是一般观众,但是可以说是职业观,他还可以从历史大事的角度更多看这个作品。

  但是一般的观众看人物是从小事看的,也的确上,写人物写活的话离不开小事的,我觉得这一点上这个创作从编导一直到导演等等这些大家都说得很多了,他这些小事我都不一一列举了,都是确实是,你比如说这里面这个人物我觉得陈独秀一个,他是这样一种篇幅来出现的,另外我觉得也是他写的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包括戏的一开始,到北京来撒传单,这个头开得不错,陈独秀在我们党历史上这么重要,从一大到五大,基本上都是他主要负责人,他在党史上过去是评价很低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写到这一段的时候,不涉及到以后评价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把他的工作,包括鲁迅评价陈独秀,实际上他门开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实际上门上什么都没有,鲁迅说陈独秀性格也是很开朗的,这里边我觉得对这一点的把握,当然后边这里面写了,他是家长制,五大的时候他不准别人讲话,他自己讲了五个多小时。这个剧也是通过一些精心构造的细节把人物写好,这是很好的经验,这是对陈独秀的评价,如果我们的视角再宽一些,陈独秀的有些错误和当时的共产国际是分不开的,学过一段党史的人都知道,他当时建立共产党的时候,准备第三国际的中国支部这么来建立的,所以五大前夕斯大林专门发表了中国革命问题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正确的意见,同时也对蒋介石这个背叛革命估计不足,像这些东西,其实都影响了陈独秀后来的右倾机会主义,限于篇幅,这里很巧妙的用几个苏联顾问的形象说一下,我看的话,如果能够更加客观,应该把这个国际背景对中国早期党的影响,包括正面的、负面的,能够说得更加客观一些。

  最后一点《开天辟地》,他诞生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包括红色题材,热衷需要的时候,这个时候现在确实非常热,人们有的说现在是三化,偶像化,青春化、戏剧化,三化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还有三个基本要把握住,基本的历史顺序不能移位、基本的历史评价不能错位,三,基本的历史人物不能走形,如果做到这样了,才能够不会留下那种戏说,才会既能够遵循这个准确的把握历史,又能够使这个作品有艺术的质感征服观众,这个方面我觉得《开天辟地》确实是带了个好头,作为向党献礼的90周年电视的依据,他是实至名归的。

  除此之外,我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在中国电视史上应该是有地位的。

  向兵:其实那个片子比现在正在上映的建党伟业强一席,后来因为浙江那边宣传1921,我想第一个是13个人拍的会能拍出什么来?看了以后确实真的有很多感受。我谈一些感受。革命是说不尽的主题,确实《开天辟地》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说不尽的主题。

  我的感受:首先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党史,这一段历史不能说是陌生的,但是看完以后还有很强的认知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发起组织的一个政党,为什么最后走上了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且以农民为主体呢?所以我认为他这个片子写的1921年到1927年很有意味,共产党在上下求索中间,李大钊当时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党,他也没想到武装夺取政权,就讲罢工。那就国共合作了,国民党合作我们帮助北伐打倒军阀。所以共产党最后才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有了八一南昌起义。

  所以这种认知的作用,过去我们都知道历史,但是通过电视剧的展示,把党史研究成果研究进去以后有很多新的认识,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毛泽东,这个山沟里面走出来的农民,当时那么多社会主义精英,为什么他能脱颖而出,为什么这么多精英都听从他的领导,这个片子里面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是毛泽东他不仅具有很多领袖的才能,当时的领导人都不具有行动力,满腹经纶的我党的精英们追求这种道路上下求索,毛泽东他不光在思想上进行探讨,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他有很强的行动力,这个发动长沙的罢工,连陈独秀都佩服了,你说发生远在上海的武昌运动,他头在韶山,他居然也能够在韶山山村组织起十几个会,掀起浩大的竞销洋货运动,他就是有组织行动能力,这是党的好多领导人缺乏的,还有一个他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力,这个片子里面进行了很好的展示,比如说东征回来以后,蒋介石找他要共产党的名单,毛泽东马上意识到这是东征胜利中农民军打下了县城,蒋介石害怕了,蒋介石意识到了民主运动的危害,因为他要把这个势力压下去。毛泽东马上意识到了。

  当毛泽东从广州回来以后,人家告诉他北伐军已经到了江西了,进入安徽了,马上就要直插江浙了,还要停滞不前,毛泽东给陈独秀说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大难将至,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因为蒋介石要利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跟军阀斗,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毛泽东非常敏锐的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的感受比较深的是,剧组的创作人员毕竟都是高所,所以说他们在娴熟的驾驭艺术归类,显示出叙事的力量上有突出的特色,在讲我党的几年之间,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他把叙述的主要线索,集中在毛泽东和陈独秀身上,这是符合历史事实,这是符合本质的事实,结果事实证明是毛泽东所探索到的道路拯救了中国革命,再举个例子。

  当中山舰事件发生以后,毛泽东给周恩来说,削弱蒋介石的兵权,那个时候蒋介石很得意,他就很害怕,他害怕共产国际陈独秀联合汪精卫反对他,因为当时他力量不足,然后汪精卫这个时候也希望共产党的大当家陈独秀能和他联手遏制住蒋介石,毛泽东也把希望寄托在陈独秀身上,他们派陈独秀的儿子说陈独秀,无产阶级没有钱,就是当主力,陈独秀是一个坚守信念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是共产国际告诉他,只有经过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前期,共产党只能是协助资产阶级,不要把资产阶级吓跑了,所有矛盾都指向陈独秀,至于冲突都集中在这里,所以这个叙述的感染力非常强,层层推进,线路也很清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还有人物塑造,我想对毛泽东的性格说一下,我个人认为表现毛泽东的独有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还有一场戏非常精彩,应该留在红色影视剧的经典的位置上,蒋介石当了北伐军总司令通过限制共产党员不能当中央部长的那个案,把毛泽东赶出了中宣部长的位置上,蒋介石去请毛泽东出山再次出任中宣部长,毛泽东气都不打一处来,就讽刺他,因为毛泽东性格是很张扬的,他受到了委屈,他当然要发泄,国民党右派的一种攻击,他说有本事,把你的官场上赶走胡汉民,汪精卫的方法用在北伐战争上,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扬长而去,镜头一转,毛泽东讲,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如何让农民参加革命,这些学员没回答,一看蒋介石坐在他下面,毛泽东就跟蒋介石开始交锋起来了,毛泽东最后问他,蒋介石背出来了,你漏掉了最关键的一华,如何让农民参加革命,就是耕者有其田,这句话太关键了,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人,抛头颅撒热血中演绎出来,中国共产党最后的胜负就是这句话,共产党是耕者有其田,蒋介石没敢说话,结果蒋介石被赶出了大楼,他想起了这句话是耕者有其田,这是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一幕,他是对当时历史的高度概括,是非常具有艺术想象的一笔。非常成功,非常漂亮的一笔。

  有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制作上,可能因为周期的问题,制作上有些粗糙,和这个片子的追求,和他的成绩不符,武装起义的时候,攻打高昌兵工厂,炸点就在上面,就不见门柱上有丝毫的损害,炸军队,没有一个损伤,还到处跑着,这种东西是不应该出现的。战争中每一个炸弹爆炸,没有爆炸的震颤的质感。还有周恩来亲率工人回来开会的时候,整整齐齐的,脸上衣服干干净净的。这些都是一些瑕疵,与这个片子的品质不符。

  阎晶明:我个人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非常多了,开天辟地之所以受人关注,因为他第一有选择的这个历史时段,应该说相对来说还是过去作品里面表现得少的,我最大的感受这个作品剧本的追求是追求史实,做得非常扎实,但是在表演方面不求形似的,所以这种在剧本的历史事实上追求真实,而且表演上不求形似的做法我是挺佩服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作品有几个特点:他其实表现得是重大历史的起点和初期,并不是一个高潮的时期,这里充满了复杂性,包括历史任务那个时期所起的作用,到底是怎样的事实的一些东西,都是有很多争议的,在这点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就是这里面全部都是历史上的中国革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但是对这些重大人物的塑造不是说领袖,是他们青年的时候,在成为历史人物之前他们的一些行为,那么这个其实又提出了挑战,他既要有领袖的的气质,又不能做一些事情,这个和重大之间其实也是有一个互补,也是有一个矛盾的情况,这个作品在这个方面处理得相当不错的。

  三,这里面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人物的斗争,也有互相的结合,这种既斗争又结合的过程,再加上共产党内部和国民党内部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甚至矛盾冲突,在故事性上增增了戏剧性,但是史实方面,线索的清晰梳理方面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四、这个作品写的都是重大人物,可以说是中国高层政治形成过程的一个展示,这是高难度的写作,同时又要写共产党人如何在建党过程当中又不断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中去实现、去证明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场景,也不是那种完全是,是来回走,其实在历史上非常难的,互相把握的,每个人说话的言词,分寸,像陈独秀和毛泽东对话,谁高谁低你也不能随便说。所以这个剧作者,导演做得不错,就是这种大的矛盾都没有,作为我个人现在是学文学史的过来的那些人看了之后还是能说服我,还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人他们互相之间的状态,所以我是表示一个敬意。

  这些人物神似方面有的做得也不是都好,比如说宋庆龄这个演员,感觉他是个多余的角色一样,但是有的人物演得不错的,像李大钊、陈独秀都是文化知识分子,都是在大学教书甚至都是作家,像李大钊、鲁迅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有些儒雅、质朴,既像个官吏,也像商人,像李大钊这种在北京旧书店里到处都是。这个电视剧选了一个非常熟的熟面孔来演他,进入一个角色是很难的。但是最后一直到就义的结局演得不错,包括毛泽东这个形象这是最大的亮点,包括事件编剧选的编剧非常好,我看他红色摇篮特别欣赏他的编剧才能,这是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如何真正从历史艺术的方位去准确的评价他,我觉得再去琢磨,再去熟悉。

  彭程:一个感觉,说说自己的遗憾,前一段庆祝建党90周年的报道,这样的时间比较多,没有特别细致的看,而且里面有几集是跳着看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仍然从中感到受到深深的感动,我觉得谈几点深刻的感受,三点,首先从这部作品的美学风格上来看,他拍的大气磅礴,其实恢弘,具有史诗的凝重品格,体现崇高之美,这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讴歌,革命先辈们忠实于自己的信仰,胸怀救国救民的热情,上下求索,追求百折不挠,抛头颅、洒鲜血无怨无悔给人深深的感动,同时这一切又是围绕一批年轻的革命者的求索奋斗而展开的,他们是时代大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是革命事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他们虽然也曾经苦闷过彷徨过,革命的意志始终不曾减弱,内心理想的火焰不曾熄灭,这部电视剧同时具有一种青春剧的激情飞扬的特点,刚才杜高老师有个概括,他说反映了一个成长的主题,我觉得这个概括非常好,成长的主题在中外文艺史上也是永恒的主题,像德国的大文豪歌德就写过威廉退斯特学生时代漫游时代都是反映这个主题的。我们这部电视剧表达的其实也是一个青年革命家群体成长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展开是在一个救国救民这样一个宏大的背景下展开的。

  如果有些文学作品体现一个人追求拯救的过程,这个电视剧革命志士如何发愿如何拯救一个处于苦难中的国家民族的过程,所以这个利益非常崇高,我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也想到了之前梁启超著名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我觉得梁启超在文章中赞美的血性体现在这部片子中血气方刚的青年革命者群体身上,体现他们一言一行中。

  第二点是对历史脉络的清晰展现和生动饱满的细节的描述的结合,比较起来电影建党伟业和其他电视,像1921这部电视剧时间跨度最大,从1920年建党前一年一直到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秋收暴动,上井冈山,时间跨度七八年。从中间的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都有详细的展示,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期间的风云变幻都有详细的披露,如果电影的时间限制对史实的取舍筛选有严格的要求,我们电视剧的空间,电视剧的长度给这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充裕的开阔的空间,这个看到大事件酝酿、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看这个剧的过程正是了解党史和现代史的过程,通过影像的直观呈现的方式使得这种了解的过程变得非常的生动,而且有序。

  同时对这个事件有一个详细的描绘,生活化的细节描画,大量细节的描绘,他显得很丰满的,达到了对历史的还原,使人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产生一种现场感,这个片子的画面,这种表现给人细腻、绵密的品质,下面结合人物的刻划再谈论。

  三、性格的成功刻划,塑造了一系列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性格的全像,以往有些主旋律的作品,我们从中更多的看到一些故事的展开,人物相对显得苍白一些,他的形象、质感感觉显得不足,好像感觉这个人物就成了表达故事,完成故事的一个道具,故事发生发展的承载者,这部片子不是这样,看品子的过程就是感觉被电视剧引领进入人物的长廊,故事的发展是在人物性格的驱使下进行的。着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刻划人物的内心与情感的挣扎,这一点比较着力。特别是体现在陈独秀这个领袖人物的身上,当然对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刻划都很成功,但是毛周以往影视作品中都有形象的刻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陈独秀的刻划是他的一大亮点,是他的一个突破性,是他艺术创作上的一次突破。

  陈度性的疯狂理想主义者的气质给予了酣暢淋漓的展现。

  前后变化,陈独秀前后他的性格,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变化,一开始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这一点在第一集中就有展示。在雪地上写中国共产党,这个生动体现了他当时的那种思想理念,包括他不肯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只派了一个代表体会了他的这个态度。

  这个性格的变化,一系列的细节加以展现的,除了刚才谈到的,就陈独秀形象刻划来讲的话,第一幕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建国雪地上的一幕,包括一开始陈独秀在火车上的争执把他的性格特点给凸显出来了,刚烈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在大革命处于低谷的时候毛泽东赶回湖南秋收暴动之前和陈独秀见过一面,俩人彻夜畅谈,这个作为父亲的内心的伤痛,同时把这个人物角色的那种深刻的悲剧根刻划得非常到位的。这个电视剧对蒋介石的刻划,时间关系,再加上刚才杜高老师有非常精彩的陈述了,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王锋:我看大家都做的认真的文字准备,开辟专门的版面来刊登大家的发言,以及不能再尽兴发言的评点文章,咱们当代电视上来刊登,我现在要请三位重量级的嘉宾来发言,先请我们的李准主席,原主席发言。

  李准:两个补充:一,从整体上表现建党《开天辟地》、《中国1921》、《风华正茂》,《开天辟地》的节奏掌握是最好的,这部片子对年轻偶像演员的选择是最大的,这里面带有一定的风险。

  今天来了就补充两句,海冰演的毛泽东那种聪慧,在看似不经意之间执著的追求这个比较好。

  我还要说一点,我看到所有的邓颖超我都看过了,最有光彩,经得住品位的。

  从精神内涵上来看,作为五部片子中间唯一的一部完整的、真实的反映了第一次大革命的作品,他有一点非常突出,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北伐为什么会胜利?共产党为什么以搞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对历史的形势的把握,社会底层氛围的把握,揭示得相对来说比较好,比较到位,不能多解释。

  有一位伟人说:什么叫革命形势?什么情况下革命必然发生,非常有名的三句话: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者不能照样生活下去,一定时间内被统治者生存状况急剧恶化,某个突发事件被统治者特别是先进分子,他们觉悟和认识有了跨越式的飞跃。马克思经常说,一开始大学从北京到天津到长沙,那部分民不聊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长沙的工人,安源煤矿,这个确实是,从张敬尧等等,确实是说一句话,那个北洋军阀那个时候,不但是全国包括各省的督军,统治者不能照样统治下去,被统治者不能照样生存下去。这是基本条件。这个揭示得比较好。包括原来同样题材的,比原来揭示得更到位一些。

  在短时间内被统治者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还有一个某个突发事件,被统治者特别先进分子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突发事件最大的就是巴黎和谈,把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激发了全国老百姓的愤怒,特别是社会精英,由此不仅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朽本质看得更清楚,同时很多人抛弃了对西方列项的唤醒,西方列强拿了我们做筹码。

  为什么最后在井冈山道路上选择了毛泽东呢?当时除了陈独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成员,实际上主要三批人组成的,一批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亲自发展的,像张国焘、李达等等,他们是首座弟子,他们是党的发起人发展的。为什么一大虽然没有任何记载,明确张国焘主持,实际上他在张罗开的会。

  还有一批是共产国际回来的,拿共产国际上尚方宝剑,他的权威性。

  还有一批从欧洲回来的,周恩来,蔡和森、李富春等等这一大批,聂荣臻、邓小平。

  这三批人都出过国,大部分都上过高中和大学,井冈山道路找的,农村包围城市,找到了毛泽东的头上。这是历史的选择,这个片子非常入情入理的揭示,这个历史的重任落到了毛泽东身上,与其说毛泽东选择了枪杆子,不如说中国的当时特殊的历史人物和形势选择了毛泽东,,这是最突出的贡献。

  还有一句话信仰的选择,今天的时代跟那个时候完全不同了,但是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社会主义发展转型期间,都是在国门进一步打开的时候,都是在国内外各种思潮摆到了年轻人,特别是有为的年轻人面前,这个片子做得尤其好,光看一个北京大学,等等胡适、李大钊,毛泽东就是一个勤杂工,北大整个就是全中国思想解放的发动机,最激烈的思想和号召都是从北京大学发出来的,年轻人在这儿,这个片子揭示得非常充分的。

  你走了那么多国家,你怎么还找了好几个老婆?当时北京大学这种选择,北洋军阀没有办法走陈独秀的做法,党史斗争的复杂,青年学生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在这种状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所以上次在一个会上说过,北大从1918年到20年,光在北京大学,别说别的,都是1893年出生的就是四个人,毛泽东、张申府,张申府号称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他是周恩来入党介绍人。这四个人毛泽东最小,勤杂工地位最低,后来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这四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相当有影响的痕迹。

  我们现在面对世界的思潮,在这种条件下,每个人面临着很多选择,谁能做当时的毛泽东,谁能做梁漱溟,这是让人思考的问题。

  党中央到了西柏坡了,他发出呼吁要和谈如何如何。

  北大的那种氛围的凝造展示得非常。

  我觉得五个片子陈独秀、李大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都有相当精彩的分析,按照我的想法,没有一个真正的引导,思想大师,当时就是中国所有最激烈的思想,都从这个里面分发出来,李大钊是那样一个出身,那样一个坦荡,那么朴实,可是第一个最坚定绞了三次绞刑,那是什么意志,陈独秀,演李大钊不是光凭激情就能演到位的,以后谁要在这个基础上把陈独秀、李大钊演得更到位,首先需要文化,必须有文化修养,恐怕才能把陈独秀、李大钊还原出来。

  王丹彦:这部电视剧充满了斗争,很多关系非常复杂交织,包括人物关系信仰的斗争,道路的探索,《开天辟地》是历史和史实的结合,文化和生命的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他非常精彩的解读了那段历史。将民族发展时的思想文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开天辟地》不仅历史气质真实,而且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真实的尊重了历史,很好的把握了审美规律。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的第一句,很好的表现了精神审美的轴心,也就是从青年人到一个革命者再到一个党的缔造者的成长,这也是这部局的内在属性和主要着力点

  《开天辟地》是一部历史正剧,也是加入了时代审美元素,表现了伟人的青春历程,让年轻的观众有种生命参照感,在现在这个创作的时期,《开天辟地》被评为建党献礼片的第一句当之无愧,这部剧里面充满了创新还很好把握了大众审美,加入了很多新元素,吸引受众,也丰富了党史剧的队伍。

  李京盛:从开始介入这个作品对资料的准备,对人物的才华,对整个剧本的设想,就是几次三番在主题的定位和开掘角度上的思索,真是他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创作方式也与以往不同,先要打出草稿,非正式征求意见,推翻重来再重新写,这是邵编剧他创作历程当中最艰难的一步,这种艰难是有成果的,作为胡导演也在这个题材上有点选择,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重大的题材,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是难度非常大的题材,这两个人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在这部剧上所花费的心血,确确实实证明一条,就是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凭才气就能创作出来的,不仅仅是靠功力就可以创作出来的,他一定使命感、责任感、才气、功力、激情、机遇等等,同时具备他才能这样,所以精品真不是可以遍地开花的,但是精品是众多作品当中少数的,我们精品很少,为什么少,难度大,遍地都是精品的时候,恐怕精品就不值钱了,从这部剧创作过程的艰辛,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创作感才行,还有我们的投资制作方,英皇选择这样的主题就是使命,建党90周年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一般的作品,这样的政治责任,压力,再加上他们之间的配合,这确实是一项很艰难的事情,这个作品从他们巨大的经济投入上来讲还是亏损的作品,包括其中的过程有36集,剪到30集,每剪掉一集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数字,但是为了我们这部作品思想艺术含量,为了这部作品的成功,所有这些服从了一个主题,艺术品,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规律,大家对这部作品充分的肯定证明了我们的制作方编剧和导演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荣誉对他们来讲也是应该获得的,那么这些我觉得也是我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功的经验,也是优秀电视品诞生的经点,也值得总结。

  王锋:我想虽然时间很紧,现在已经就基本快6点了,我还想给剧中的主要演员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们今天来了四位演员,我们请毛泽东角色的扮演者,受到大家好评的黄海冰:同志讲几句。

  黄海冰:当着这么多专家和老师的面说的,因为一部电视剧的诞生,没有一个好的导演编剧,没有好的制作方,再优秀的演员也做不出最好的成绩,所以我代表《开天辟地》的所有演员感谢上影英皇,还有优秀的导演胡玖导演,我想不光是我还是走了一个张萌,包括我们所有演员其实都是拿了一份心,这份心就是能够在建党9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拿出一个好作品,来怀念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伟人,我们特别有幸的能够出演青年毛泽东,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自豪的事情,但是当这部作品又被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定为十名新拍作品的时候,那种激动和自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回想半年前拍摄的时候,我的心都不知道该怎么讲,我只能想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导演的要求把毛泽东装到我自己的心里去,虽然做了那么久的功课,准备了青年毛泽东的资料,真正开拍的时候,迷茫和方向性不确定性一直发生,但是还好,有导演的指导和我还够聪明的不太傻,所以在我们开设一个月的时候,导演跟我们说我对你还算放心,我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在1927年7月23号召开的,我有一种激动的心情,1973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52年后,我出生在上海,我出生在中国共产党1973年7月23号,就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我,我一定把伟人在年轻时期的风采去体现出来,我没有能力创造出来,我如果尽我能力复原青年毛泽东的风采那是我最大的成就。

  吴孝明:很高兴参加这么一个研讨会,感谢组织这么一次专门研讨,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也用一个半天的时间研讨《开天辟地》这个电视剧,那么刚才也讲了,上海作为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的会址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影集团有这个担当和义务完成这个作品,也是这个城市的电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所以我想通过今天这样一个研讨,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为我们未来的电视剧重大题材的创作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上影集团坚持主流,在坚持商业和艺术的同时坚持主流,我们一定坚持社会效应,这是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担当,也是上海电影和电视的担当,我们感谢编剧和导演付出的努力,也感谢在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放映过程中给予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

  王锋:感谢吴总的发言,我们最后请我们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同志做总结讲话。

  赵化勇:是一个优质的编剧,他的许多电视剧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过,而且获得好评,红梅也是一个优质的导演,他有许多作品在中央台播出,两个人,始终会有碰面,但是这次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时候碰面了,没想到碰出一个《开天辟地》出来,今天各位专家学者对这部电视剧从史学、政治、美学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剖析和研讨,我想它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对于向兵同志和红梅同志在今后有一个启迪作用,因为这么多专家对你的电视剧,一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又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见或者建议,那么在你们的下一步合作,也可能不再合作,但是有新作品出现,如何使你们这个形象出现得更好一些会有很好的作用,第二个努力我想通过在座的媒体,今天能够把各位专家的发言,由于发言时间有限,很多话没有说出来,有稿件,如果能够刊登出去的话,对于观众如何进一步观看和理解这部电视剧,对党的历史进一步了解,会很有好处,我想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通过这部电视剧的剖析,对于其他党建作品和其他编导、导演,如何创作重大题材电视剧同样会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我代表中国视协对大家对这个剧进行研讨表示感谢。有人全看了,有人部分看了,很辛苦,再次表示感谢,谢谢各位。

  王锋:感谢化勇主席的总结讲话,刚才赵主席说了,《开天辟地》这部大戏摄制生产,创作生产是成功的,在央视首播是成功的,我们今天的研讨也是成功的,从两点十分到六点十分整整六个小时没有停歇,从拍戏拍得很辛苦,我们评论的专家学者看作品,评作品也很辛苦,今天是有宏观解析,有微观的解说,从主题表达,思想内涵,历史价值,到人物形象塑造,叙事风格,故事情节的编排,甚至谈到了光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编: 捷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