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新浪潮论坛业内人谈偶像剧制播

2014年06月12日17:40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娱乐讯 第20届上海电视节新浪潮论坛于2014年6月1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举行,主题为敢问路在何方?——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浙江卫视管理中心总编室主任兼电视剧部主任冯微微、韩国制作人金翰九、台湾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戏剧部执行副总经理赖聪笔、《爱情公寓》导演、海高格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导演兼制作总监韦正、《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侑齐聚畅谈偶像制播新思路,吴奇隆[微博]也现身论坛分享经验。以下为本次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媒体同行,嘉宾,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新浪娱乐、欢瑞世纪和上海白玉兰论坛组委会对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还有媒体的同行朋友们表示欢迎,感谢你们能够远道而来。

  我先介绍一下今天莅临会场的几位嘉宾,他们是《来自星星的你》导演张太侑先生;台湾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赖聪笔先生;上海高格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导演兼制作总监韦正先生;前韩国CJ E&M中国区代表,韩国制片人金翰九先生;浙江卫视管理中心总编室主任冯微微女士,接下来有请几位嘉宾上台落座。

  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是敢问路在何方,从偶像剧探究电视剧制播营销新思路。

  在当下的社会里面,到底什么是偶像剧?我特定从网上搜了一段文字,所谓偶像剧,多指采用外形俊美的年轻演员主演,搭配符合潮流的服饰、造型,包含细腻复杂的爱情友情以及励志因素的电视剧。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剧,在现在的电视萤幕上越来越少见了,口碑和它的热度差距会非常大,很多时候它会被观众所垢病。与此同时,我们前一段时间和朋友包括电视剧的制片方聊天的时候发现偶像剧这个定义被放得很宽泛,像前面播放的小片采访的观众,发现他们对偶像剧的定义也是很模糊的,到底什么是偶像剧?偶像剧在今天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讨论的第一个话题,论偶像剧在当下的定义和在内地生存困境的一个原因。

  我们首先请《来自星星的你》的张太侑先生来谈一谈,因为我们知道在韩国偶像剧是在周三周四的水幕剧时间专门播放,针对的人群也是年轻观众,这个时段的电视剧,也是很受广告商的喜爱。您认为偶像剧的定义是什么?含有什么样元素的电视剧可以称得上是水幕剧场?

  《星你》导演称炸鸡啤酒走红很意外 偶像剧仍需接地气 

  张太侑:偶像剧就是一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最近的趋向是爱情故事加上梦幻的故事情节。这种偶像剧也可以是时间旅行的概念,还有在历史当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再构成一下拍到偶像剧当中,这也是一个叙事剧。现在的偶像剧,加上梦幻般的效果,比如说外星人,还有鬼的故事这种不是现实性的故事情节,这也可以是一种叙事剧。

  不知道中国现在的情况怎么样,韩国从一年前开始流行这种叙事剧。我觉得之后几年应该还会流行这种叙事剧。

  主持人:张太侑导演的意思是说,超现实的题材套用在传统的偶像剧范畴里面,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这么理解吗?

  张太侑:对的,因为之前一般性的偶像剧只是一个富二代和穷女孩的爱情故事,这些人们都已经看腻呢,所以就想添加一些新的元素。

  主持人:像《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也是非常火的,甚至包括像炸鸡、啤酒因为这部剧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潮流。您在拍这部剧之前,有预想到有这样的效应吗?

  张太侑:我完全没有想到有这样的效果。用炸鸡和啤酒表现出一个市民,不是富二代,因为啤酒和炸鸡是平民都可以吃的,所以想表现出平民也可以有故事。

  主持人:就是说还是希望这个电视剧能够更接地气一点,可以这样解释吗?

  张太侑:通过炸鸡和啤酒,我们一般人也可以感受到,我也可能跟千颂伊一样,一起喝啤酒和吃炸鸡,千颂伊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做。

  主持人:还是需要贴近我的生活,让我们的带入感越强,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中国电视机收视主要人群还是以中年以上的女性居多的,不知道韩国的收视情形是否跟中国类似?如果类似的话,在韩国中年以上的女性也喜欢看这种偶像剧吗?

  张太侑:每个国家主要的收视主要是女性,韩国也一样,虽然她们也是中年以上的女性,也喜欢看这种偶像剧,帅哥、外星人这种。

  主持人:这种题材的剧在韩国不会因为收视人群的不同而造成收视率有问题的情况?

  张太侑:这个虽然不会很细分,基本上的人群是一样的,但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主人公是中年以上的以及离婚过成功的那种故事,虽然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人不太喜欢,但他们有自己的收视率,中年以上的女性比较喜欢。还有像《花样男子》的这种爱情故事,也有自己的收视人群。

  主持人:我总结一下,张导演的几个重要的点,首先偶像剧还是需要贴近我们的生活,其次,偶像剧在韩国有稳定的收视群体,而且他们的偶像剧基本上是老少皆宜的。

  我们知道在东方卫视马上可能会播一部电视剧《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这部剧在拍摄的时候,我就去过他们的取景地希腊。我们想让金翰九先生聊一聊,他作为一个韩国的制片人,来中国比较长,对中国内地的电视剧市场比较了解,让他谈一谈自己心目中对韩国和内地偶像剧的比较和看法。

  金翰九称《星你》是叙事剧 赞中国国产剧层次深 

  金翰九:我们《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从策划开始,就没有认为是一部偶像剧,而是一部喜剧片。其实我认为偶像剧这个定义还是有点模糊,像《来自星星的你》从我们的理解,它的类型是浪漫喜剧。其实我想说偶像剧不是偶像演的剧就是偶像剧,其实这个剧的本身能够打造偶像,才是偶像剧。按照我的理解,一部剧,剧中人物的特性驱动剧的种类,人物驱动的话,策划阶段,大概是什么样的人,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策划的第一点。比如说《来自星星的你》,外星来的一个人,遇到了类似一个平民,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是这样来理解的。我想说,从传统意义的角度,偶像剧怎么理解。

  主持人:您实际上对偶像剧的定义和咱们刚才说的感觉不太一样,您认为《来自星星的你》,严格意义上是浪漫爱情喜剧。

  金翰九:是叙事剧剧(谐音),其实它的故事架构是差不多的,都是一个姑娘,一个帅哥。在当代的话题和叙事剧,或者如何创造当代的叙事剧,从这个角度研究。(讲话听不懂)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它的科学技术,能不能打造社会的叙事剧。所以这一个类型的剧叫叙事剧剧。最近韩国比较流行的是混搭,浪漫喜剧这样子的,这是一个发展的叙事剧,能推动它的叙事剧或者已经赶上了叙事剧,往往是漂亮的男孩孩子漂亮的女孩。因为电视剧肯定要做到一些梦幻的东西,其实这个人跟我差不多,但这个人比我高一点,跟我相比长得帅,但他遇到的事情和他的感情线跟我一样。

  主持人:就是说他们可以长得比我帅,但我们都会吃炸鸡和啤酒。

  金翰九:所谓的偶像,其实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个趋向。我们可以想到这个趋向。

   主持人:按照您对偶像剧的定义,内地的您看过的电视剧,什么剧可以算是偶像剧?

  金翰九:其实到现在为止我看过中国电视剧当中,最喜欢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我是1993年到中国来,《东边日出西边雨》和《北京人在纽约》,我天天看。其实中国电视剧的层次很深。

   主持人:您认为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不管是偶像剧,还有您定义的偶像剧,还是包括您说的叙事剧剧,内地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什么是有待于提高的?或者跟韩国相比,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

  金翰九:其实韩国的做法,大家都知道,边拍边播,韩国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可能说不了很多,我在韩国和中国联合制作的环境当中,技巧或者我自己的做法,首先策划阶段,我们是先想到某个人,什么人在什么时空下碰到了什么人,出现了什么事情,我们先从这个人物想象开始,(听不懂)我比较喜欢导演能够前期参与进来,因为电视剧毕竟是影像艺术,导演会说他的影像语言,差不多一二三四集主要的演员,按照人物,我们把这个人物真实的人,包括造型师可以一起参与进来(听不懂),怎么把这个人物的魅力发挥出来,主要是讨论这些东西。核心事件,在什么时空之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相对而言讲得稍微厚一点。

  主持人:金翰九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概念,他对于咱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偶像剧,在韩国来说,不能说是偶像剧。而咱们熟知的一些韩剧,像《来自星星的你》,不知道《继承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可能这种都不能算是韩国的偶像剧了。再听一听其他嘉宾的发言,我们知道台湾的偶像剧,也是这种类型剧种里面的标杆了。很多年前,可能都看过《流行花园》的电视剧,一下子捧红了四个男孩,也是开启了观众对于偶像剧的认知。如今台湾偶像剧和乡土剧成为台湾两大电视剧的流派,也和内地合作过合拍剧,请赖先生跟我们谈一谈,他对偶像剧,包括在台湾还有在内地现状的一些看法。

  赖聪笔称国产偶像剧缺乏造星力 受众应设定年龄段

  赖聪笔:我先补充一下前面两位前辈所讲的,在韩国,因为我本身从1999年开始八大引进很多的韩剧,所以我对韩剧有相当相当的研究。其实韩国没有所谓的偶像剧,因为他们专门为青少年做的戏非常非常少,像《来自星星的你》这种戏,设定的年龄段比较轻而已,没有说很多长辈和小孩子一起参与,把故事拉长的,这是我对韩剧的理解。

  我觉得偶像剧也有一个比较不一样的,最近我跟业内的人士在聊,偶像剧最终是所谓的造星,这是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的。我们台湾从《流行花园》开始,产生了F4,到我们八大做的《飞轮海》、《恶作剧之吻》等等,成为当时在亚洲蛮有影响力的明星。

  我们在偶像剧的发展上,目前来讲,我们强调了它的题材,因为偶像剧是15岁到24岁的观众为主的,我们台湾拍的偶像剧里面,比较没有所谓的上一辈的演员,也没有小孩子,完全以高中、大学为主的。很多剧都是来自于日本的漫画,因为本身它必须要有一个空间,比较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一般我们的偶像剧,在这个戏在台湾受到一定重视的话,这个演员就会马上很火,所以偶像剧是一个造星的摇篮。这跟我们国内不一样,因为这几年国内比较注重家庭爱情戏,可能这个演员在当下热度很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没有办法维持。

  在前年在国内播的一部戏,我们自己的界定主要族群是15岁到35岁为主,从它一开始的背景,故事发生在学校,我们也不把它定位为偶像剧。这个戏只要受到关注,马上就会在市场上受到重视,我们会一次把一个团体造出来。这是我对台湾偶像剧的定义。

  主持人:比如说像现在台湾的偶像剧的现状,我们印象里,从《我可能不会爱你》之后,可能没有亮点的偶像剧在内地走红过,包括内地本身的市场也很少能见到象样的偶像剧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赖聪笔:这个原因很简单,整个被内地的磁吸效应,把台湾好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拉过来,毕竟在这边的市场,他可以拿到的酬劳比在台湾多5倍。所以第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第二个,因为毕竟台湾的市场小,制作费一直在增加,这几年非常在乎内地市场的引进,所以在制作上,高中生谈恋爱啊,或者有一点点同性恋倾向的也不行,像《花样少年少女》这样的题材也不行。里面的对白,在内地引进的话,还要做修正。所以在台湾,一直在反思,在台湾的收视率都不会好,内地电视台怎么会引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八大在前年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不管了,我只要在台湾做,通过网络,也可以在内地这边,很多观众可以看到。我们要走的方向,你不要在乎在内地的市场,你就照台湾自己的尺度去拍,如果说再来做适度的修剪,反而不好。

  主持人:单从题材上来讲,像偶像剧,实际上最早是日本的一种剧集类型,然后台湾把这种剧集拿过来,经过了加工,把这种剧集定义为偶像剧。而日本的这种偶像剧原型是比较写实的,但经过台湾改编之后,变成了更唯美,范围可能会比原型窄一点的情况。现在来说,如果让偶像剧回归于多元化的感觉,让它的范围更宽更广一点,会不会对偶像剧的发展有帮助?

  赖聪笔: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偶像剧,既然你是偶像剧,15岁到35岁就可以了,不能把它放大,你什么都要,最好变成你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的观点是,你设定这个年龄段的,就做这个年龄段的,不能想要把它放宽。

  主持人:您的意思觉得偶像剧还是应该有一个专属的定义,而不能扩大它的范围,只是为迎合受众群体。

  今天还有一位特邀嘉宾,也是一位明星制作人,有请吴奇隆先生上台。

  咱们接着刚才的问题说,现在偶像剧在内地市场有一种陷入饥荒的感觉,很多人说这个跟电视台的购片策略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不敢拍偶像剧,拍了偶像剧之后,电视台不买,挣不到钱,电视台也有它的想法,我肯定要买收视率更好的剧。所以我们想请浙江卫视的冯微微女士谈一谈,从电视台角度内地偶像剧为什么这么不吃香?还是说真的像他们说的这样,电视台在买偶像剧的时候,真的是非常谨慎甚至不考虑购买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