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他曾主宰一个时代的娱乐生活

2014年01月08日08:10  东方早报
邵逸夫和邵氏女明星们邵逸夫和邵氏女明星们  早报记者 石剑峰

  “日头猛做,到依家轻松下,食过晚饭,要休息返一阵,大家畅聚,无线有好节目,欢欢乐乐,笑笑谈谈,我底齐齐陪伴你!”香港作家陈冠中依然能哼起TVB(无线电视台)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的台歌。在他看来,邵逸夫和TVB塑造并记录了香港人过去三四十年最典型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邵先生,其实是华人影视界的老校长。”香港文化人马家辉用这句话来总结邵逸夫在华人娱乐版图上的最重要位置。

  1月7日凌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TVB(无线电视台)创始人邵逸夫去世,享年107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上海走出的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已经是香港娱乐圈最重要的电影公司之一。在国语电影方面,虽然那个时候有竞争对手电懋公司,但在1960年代电懋的老板意外出事后,邵逸夫在国语电影里没有竞争对手了。“邵逸夫和他旗下的明星还上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那个时候邵逸夫已经建立了他的电影王国。”陈冠中对早报记者说。到了1960年代,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赶上了武侠片的潮流,电影公司又辉煌了很长时间。

  陈冠中更看重的是邵逸夫在香港电视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1965年,邵逸夫和利孝和建立了香港第一家无线电视台即TVB(邵在1980年独掌TVB,2011年卸任TVB董事局主席),“改变了整个电视的游戏,奠定了他的第二个王国——电视业。他在一开始做的决定太好,从此再也没有竞争对手,一直到今天。比如无线、免费、彩色,把所有竞争对手打败,其他公司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他电视台都很难挑战他。后来他又进入音乐领域,并做海外发行,把香港的电影电视发行到所有华人社区。”

  “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公司为香港人示范了什么叫做动能强大的‘文化产业’,从电影到电视,从南洋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台湾,邵氏帝国版图覆盖远近,替一代又一代的华人观众创造了无数的星光幻梦。用当下流行语来说,邵先生是第一位把香港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文化企业家。”马家辉说。

  “但在我看来,TVB电视的影响更大,尤其是1970年代开始制作的粤语电视连续剧,影响非常大。电视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曾经有一度,家家户户看电视,普通人家为了电视,连吃饭时间都调整了。”陈冠中说,“电视对香港社会的影响有多大,邵逸夫对香港的影响就有多大。香港人的说话言行,很多都是从电视里学来的。”

  邵氏帝国在香港就是一个娱乐帝国。“邵逸夫一直标榜娱乐。”陈冠中说,“但即便只是娱乐,他对香港凝聚成一个社群还是有作用的。”邵逸夫和TVB把香港人凝聚成以家为单位的消费者,塑造了香港人最典型的生活方式,“就是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回来看电视,这个心态就是TVB建立出来的。”

  “什么是香港人?我们香港人是看《欢乐今宵》的,这就界定了香港人的生活,那就是工作和娱乐。”陈冠中说,在TVB的黄金年代,电视剧、选美、劲歌金曲等等,无论什么大活动,都是全香港的大事情,大家一起看,一起作为谈资,媒体也围绕着TVB来做。

  邵氏帝国不仅界定了普通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形态——工作加娱乐,TVB的电视剧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记录了过去几十年香港的日常生活。“TVB电视剧太多了。在反映香港现实方面,电影远远比不上电视,即便是现实电影。香港电影的主角永远是警察匪徒妓女,可是香港哪有整天开枪的?电影并没有那么现实,香港电影里的人都没有家庭生活的,恰恰是电视剧,每一天都要吃饭,说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这是非常反映香港形态的。”

  在陈冠中的记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年流行什么东西,就会进入电视剧,高级五星级酒店来了,就把酒店背景放进去;金融投资成为热点了,就有金融剧,始终跟着时代走。“香港TVB有个特点,总要让大家族在一起吃饭,这在香港很不现实,但他们的电视剧很强调这个,这恰恰是电视形塑出来的香港。与此同时,香港人从电视剧里模仿言行举止。”

  邵逸夫也开启了香港富豪的慈善事业,全国各地处处都有“逸夫楼”。“他给很多学校捐楼,这为香港富豪做了榜样。”陈冠中说,“他做得最早,也是最多的。”

  邵氏帝国在香港长期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TVB跟几十年前没有太大区别。”陈冠中说,“因为没有竞争对手,TVB模式在1980年代定位后,电视剧的模式在后来没有太大改变,几十年都是做同样的菜给大家吃,因为在这个产业根本没有人能动摇他。”让陈冠中感慨的是,邵逸夫真的存在太久,“在我们小的时候,就感觉他已经老了。”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