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邵逸夫辞世 一代光影传奇终谢幕

2014年01月08日10:13  东方早报
邵逸夫 邵逸夫

  邵逸夫,一手创立邵氏、无线香港两大影视王国,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培育恩泽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以他的名字命名捐赠的校园建筑、医院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这样的传奇人生昨日画上句号。昨日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一代光影传奇终谢幕,留给我们缅怀的是无数记忆里的经典作品,还有身边一栋栋“逸夫楼”。

  50岁创建“东方好莱坞”

  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主要经营颜料生意,在20世纪初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邵玉轩病逝时,康有为、虞洽卿、卢永祥、谭延闿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志哀。但邵家的众多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了娱乐圈。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始于1924年,这年大哥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1925年,邵氏四兄弟创立的天一影片公司制作了电影界公认的史上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此后天一影片公司被竞争对手“六合围剿”逐出上海,辗转到香港,喘息甫定,又两度被人为纵火烧厂。邵逸夫尚在读中学时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涉足电影,从剧本、选角、化妆、摄影、导演到剪辑、发行……每一个环节都一一经历过。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并决定发展有声电影。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小块木舢板,漂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但艰苦惊险终有斩获。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

  1937年后,南洋沦陷,邵氏兄弟的影业发展进程被打乱,后来被迫关门。抗战胜利后,时年50岁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从新加坡转战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电影公司(Shaw Brothers)。1958年邵逸夫成为“邵氏兄弟”总裁。张彻、李翰祥、楚原、井上梅次、林黛等大导演大显身手,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刘永等明星应运而生,“SB”字样的金字招牌从此雄霸香港影坛二十年,“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口号成为一代影迷的美好回忆。

  邵逸夫当年以32万港元买下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清水湾地皮,修建了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采用片场制,流水线作业,由于拥有自己的发行机构和合作伙伴,邵氏兄弟公司从电影制作、发行到放映都非常流畅。每年产量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有“东方的好莱坞”之称。邵氏影城当时采用工厂式大量生产模式,全盛时期拥有15个厂棚,办公大厦、餐厅、宿舍、银行也一应俱全,不计合约导演和演员在内,员工共1700余人。

  邵氏拍片的速度也惊人,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截至1987年退出电影市场,共拍了1000多部;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采访,由时装到古装,由古装到黄梅调,由黄梅调到武侠片,邵氏电影的每一次创新都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新的可能,并成为珍贵的财富。

  在19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片子。甚至直到古稀之年,邵逸夫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2007年4月16日,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为邵逸夫颁发了“世纪影坛成就大奖”,以表彰他对香港电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个奖项对这位百岁老人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助力使香港电影进入黄金年代的,不仅主宰了一个影坛时代,也建立起一个昔日的电影王国。

  “五虎将”与“四大天王”流行文化的旗帜

  著名导演张彻曾说:“邵逸夫在香港的电影史上很重要,香港的电影史可说由他改写!在现在的电视史上也占重要篇幅。”上世纪70年代后,香港电影产业一度式微,邵氏减产,租出或卖出院线。1987年,邵氏正式停产,邵氏公司淡出香港电影制片,但并不代表邵逸夫就退出了娱乐圈,而在新兴的电视行业呼风唤雨。

  1967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又称为无线电视,缩写TVB),是香港首家商业无线电视台。当时亚视作为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已经成立了整整十年。无线以“后来者”姿态挑战“霸主”亚视,以“免费入屋”挑战收费观看模式,轻易取胜。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入主无线电视,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他以无与伦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世界中文电视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常年来,无线电视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定在八成半到九成,影响遍及华人社会。

  邵逸夫成为香港娱乐圈的“造星人”,1971年倡导开设了无线艺员训练班,成为整个香港演艺圈的“黄埔军校”,输送了大量中坚人才,至今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巨星,以及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1973年创办“香港小姐”竞选,赵雅芝、张曼玉、李嘉欣、邝美云、袁咏仪、陈法蓉、郭霭明、郭可盈、佘诗曼、郭羡妮等“港姐”都通过选秀活动脱颖而出。

  在邵逸夫的倾力打造下,TVB出品了众多令观众难以忘怀的经典作品。从《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到《大时代》、《创世纪》,从周润发到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五虎将”,1980年代的TVB,在邵逸夫带领下,群星闪烁。而上世纪90年代,TVB制作“劲歌金曲”,他更是慧眼识珠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2011年,TVB长达三十多年的“邵氏时代”正式结束。当年12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宣布,当时104岁的邵逸夫于2011年年底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

  2011年10月之后,邵逸夫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他像他的名字一样真正成为一个闲云野鹤的林下“逸夫”,79岁的“六婶”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掌管这个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黄美珍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虽然因为邵逸夫忙于事业,每天都“只休息一个小时”,与妻子相守的时间并不多,但邵逸夫是长情的人,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更替。为了追忆亡妻,那一年,邵氏公司停业一年。1997年,在妻子黄美珍逝世十年后,邵逸夫终于决定再婚,迎娶已将女人最宝贵的四十多年时间奉献给了邵氏的方逸华。

  学子缅怀,与“逸夫楼”合影

  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和无线电视造就了一大批影视明星,但他更令人敬重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慷慨捐赠,惠泽亿万普通学子。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至2012年,他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元(人民币近40亿元)。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还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重建学校。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1990年,中科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在2008年,邵逸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邵逸夫基金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近年来,邵逸夫基金重点支持了中国中西部教育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个领域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喜欢旅行的邵逸夫,生前每年都会专门抽时间到受捐机构去拜访,他捐助的地点遍布全世界,可谓走也走不完。昨日,邵逸夫去世后,全国各地许多大学生都在微博上“晒”出与“逸夫楼”的合照,以这种方式向邵逸夫致敬缅怀。“人已去,楼仍在”。地图上的逸夫楼密密麻麻,向邵逸夫107年的一生致敬。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