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的收视率创了新高,达到了百分之四,栏目组雀跃之余,又觉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本期节目的对手太特殊了。
在节目策划阶段,策划老师们公认这是一期极难做的节目。杨澜曾经荣获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特别是加盟凤凰卫视主持<<杨澜工作室>>,创办阳光卫视主持《杨澜访谈录》,在世界范围内访问过近三百位杰出人物。对这样一位深韵人物访谈“内幕”的优秀同行,又对朱
军有“知遇之恩”,朱军是否能够“压得住”,“拿得下”?
策划老师们进行了方向性把握:杨澜作为时代转型的符号,她的魅力在于思想,而不是美丽。并建议采取“质疑方式”,提出了几十个尖锐问题备现场访谈参考:“杨澜号”列车为什么总是准时?她是如何处理“趋避之间,得失之间”的?她有成功感,但她有幸福感吗?
本期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两个以访谈技巧见长的心理行家是如何火星撞地球,针尖对麦芒的?节目的那么多的悬念是如何解决的?节目是如何高潮迭起,峰回路转的?
碰撞1:杨澜为什么带来两盒餐巾纸?
当朱军出场简短介绍完杨澜,《艺术人生》熟悉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按理说杨澜应该从喷绘照片的背景板后立即出场。但许久才见杨澜出现。她是这样解释的:我带了两盒面巾纸,一盒给你一盒给我,因为一般<<艺术人生>>都容易感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迎面一招”,朱军机智地使了个“乾坤挪移”大法:红男绿女,还特别讲究。桌上有了这两盒面巾纸以后,好看多了。
碰撞2:到底谁在采访谁?
节目开始一会,当朱军感慨初到中央电视台的艰难,感谢杨澜当时对他的帮助时,杨澜却反客为主起来,问朱军当时扔下新婚温暖的小家,妻子是什么态度?问完这个问题,杨澜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我们今天谁采访谁啊!
朱军赶紧回到正题上来:这个都不重要,太太要不支持,也不会有今天。我之所以说这一段,是因为一直想找一个正式的场合,对杨澜认认真真地说一声,谢谢。
全场掌声。导播间里,栏目组的同事不禁感慨:杨澜果然聪明,这节目难做!但肯定好看!
碰撞3:主持无需艺术?
“主持无需艺术”是杨澜曾经的语录。面对这句被许多专家批评,可能会“得罪”主持人的话,杨澜的回答得到了朱军的认同:我觉得电视是一个任何事情都放大的屏幕,所以你有一点不真诚,你有一点矫情,一点端着架子,一点不懂装懂,观众一下就可以看出来,就是你一个眼神把自己出卖了,所以我总觉得,在这个方面,认真地做功课,真诚地面对观众,是最重要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最重要的素质是“真诚”而不是“艺术”。
碰撞4:你觉得你的观众不限于写字楼吗?
在栏目组的街采中,考虑到杨澜这几年所做的访谈节目主要做一些高端的访问,针对政治经济界的人物,受众比较狭窄,专门找了几个写字楼采访了些白领。
聪明的杨澜察觉到了朱军的用意:你觉得我的观众那么狭窄,只有在写字楼里面吗?
朱军穷追不舍:我很坦率地讲是这样的。你有不同意见吗?
杨澜:过两年再看!
杨澜有这个自信,是因为和内地电视台刚开始合作<<天下女人>>,这个节目针对的是20到40岁的都市女性,随着这个节目的成熟,杨澜希望在国内普通的居民楼里,也可以看到。
碰撞5:对离开中央台有过后悔的时候吗?现在觉得当时的决定错误吗?
杨澜坦言自己后悔过几次。也许当时是年轻气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开始得到太容易了,就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后来更成熟的时候反省,才觉得是许多人托着才有当时的成功。在美国时住在老房子里,半夜电脑死机资料丢失,管道里老鼠爬来爬去,感觉凄凉,真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感。
但至今不觉得那是个错误的决定。“年轻的时候最大的财富不是青春也不是美貌,也不是充沛的精力,而是有犯错误的机会”。人生的价值是创造,而当时只是单纯的主持人,工作创造性不大,想出去多学些东西,掌握节目的策划等,这些学习和积累对现在的事业有非常大的作用。
杨澜中学时为什么没有人追?杨澜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杨澜父母“从小到大我们都告诉她要努力做到最好,但是我们没有告诉她什么是最好”是对她的教育失败吗?她的婚姻幸福吗?事业上经过什么大的挫折?她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临时从其他演播室“抓”到的意外嘉宾姜昆为什么让杨澜“悠着点”?在这些悬念的问答中,你将看到朱军和杨澜语带机锋的精彩过招。黄晓铭/文
敬请收看:《艺术人生》杨澜访谈 今晚(3月11日)21:15央视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