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正文

《亮剑》获央视全年收视冠军 成男人新偶像(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0:07 瞭望东方周刊
《亮剑》获央视全年收视冠军成男人新偶像(图)

《亮剑》剧照(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这部电视剧还引起了党内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的关注,而《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则成为了“男人新偶像”。

  12月7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公布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亮剑》以10.3%的平均收视率拿下了今年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而早在今年9月央视一套首播时,它就创下了13.7%的央视收视新高。

  “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重播。”《亮剑》的制片人赵浚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至此,《亮剑》以高收视率和高重播率大获丰收。

  与此同时,《亮剑》的热播也引发了观众对原著的兴趣。在全国各地,小说与光碟一同热销。

  据了解,这部电视剧还引起了党内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的关注。而《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则成为了“男人新偶像”。

  罕有的人性化军人

  一个新浪网友发帖子道:“我和老爸都是对电视连续剧不感冒的人,我喜欢娱乐节目,连续剧都太长太繁琐,看哪个都想睡觉;老爸只看新闻联播,他认为电视剧都是瞎编烂造,不符合历史;老妈喜欢看感情纠葛得乱七八糟的连续剧。头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同一时间看电视剧不打仗,看得目不转睛,它把我们拉到了那个时代的那个战场,简直是过足了瘾!”

  央视索福瑞向《?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据表明,《亮剑》的观众构成主要为:女观众占42.1%,25岁到34岁的观众有17%,35到44岁占19.7%,45岁到54岁的观众占22.5%。

  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54.7%,公务员、党政干部占22.9%,企业管理人员占26.8%。

  也就是说,公务员、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占了50%。

  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买来《亮剑》观看,还有官员开始练剑。

  “它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性。”北京某中央机关的一位正局级干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亮剑》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催人奋进。“李云龙的许多具体工作方法,对我也很有启示。”

  上海一位副局级干部说,“李云龙代表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一位国企公司的经理说,“当前,企业需要‘亮剑精神’。”他说,李云龙很人性,很正直,批评就是批评,不是用批评为幌子整人,整个集体非常团结。剧情中的每个投身抗日的中国人都一腔热血,共产党军队也好,国民党军队也好,各为其主,打仗时,手下毫不留情,但下来还能做朋友。

  “李云龙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但他绝不去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他能掏出心窝子对待亲人和朋友,决不背叛。这都是现今许多人做不到的。”他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黄开发老师认为,李云龙已成了一个值得解读的当代文化形象。

  满足了对真实的心理期待

  《亮剑》播出后,一位80多岁的老将军给电视剧的执行军事顾问方凯声打电话说:“靠谱,战争年代就是这样!写得很真实,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获悉,刘伯承元帅和陈赓大将的儿子也分别打来电话表示:“很符合当时的情况。”

  方凯声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肖华、邓华、李达、李天佑等老一辈开国将军的子女看了电视剧,为剧中再现了父辈的历史形象而“非常激动”,他们说,似乎看到了父辈们的身影。他们找到方凯声和作者都梁,一定要请他俩吃饭,以表谢意。

  “这部电视剧尽量摆脱概念化的东西,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本来面目。”方凯声说,“大部分故事和人物是有原型的,日军偷袭八路军总部,八路军消灭观光团的战斗,也都是有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

  电视剧播出后,就有人问李云龙是不是当年被人们称为“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丁伟是不是原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

  “刚看到小说就觉得非常振奋,虽然跟以往的小说一样壮怀激烈,但因为真实,才让人有不寻常的感动。”导演张前对《?望东方周刊》说,“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真实都有一种心理期待。这种期待虽然我不能完全概括出来,但我是能感觉到。”

  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手段

  李云龙,《亮剑》中这个经常歪戴帽子、爱喝酒、爱骂人的战斗英雄,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出尽风头,已经超过了之前被观众追捧的“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姜大牙”(《历史的天空》)。

  《亮剑》出品人刘燕铭透露,电视剧播出后,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收到了许多年轻的白领女士的来信。

  在中国金融人才协会工作的李鱼小姐专门买了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李云龙身上乐观、勇敢的人格魅力,能鼓舞人,给人长志气。”她说。

  王先生在文化部门工作,他极力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推荐这部电视剧,“剧中人物突破了以往‘高大全’式的创作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主人公李云龙来自农村,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是个土包子,性情暴躁,还有那么一点自私和狡诈,但他大智大勇,为人正直刚烈,在民族大义面前有气节,可敬又可爱。”

  在《亮剑》中,主人公率领的官兵,出身农民,武器很差,冬天甚至连棉衣也没有,但就是他们,用奇特的战略战术,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甚至打败了号称一流的日本特种作战部队。

  《亮剑》的吸引人处,在于李云龙那些意想不到的“出格”。大学生吴雨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他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常常强调个人的意志、判断,依靠个人的能力决定胜败。这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一些评论认为,正是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示了李云龙的创新才能。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他就让战士们在一分钟内同时集中使用3000多颗手榴弹,一举摧毁了日军的坚固防线;在没有高射炮的情况下,他就让一万支步枪、机枪和迫击炮同时对空射击,打掉了国民党的轰炸机;他巧设明哨和暗哨,使敌人防不胜防;他只身带着警卫员深入对手总部“谈判”,反客为主,与国民党军上校理论军事理论,最后把对方策反……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手段不拘一格,但达到了目的。”一位观众说。

  “亦正亦邪”,浪漫英雄

  22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晴是个喜欢幻想的漂亮女孩。她最大的心愿是嫁给一个像乔峰那样的“真正的男人”。乔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这几乎真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她说,“如果世上真的没有乔峰,我嫁给李云龙也可以。”

  在吴晴眼里,李云龙是久违了的江湖侠客,战场英雄。这个“亦正亦邪”的军人,重新唤醒了人们对英雄的渴望。

  《亮剑》的导演张前说,“男人都有成为英雄的理想,而女人都有喜欢英雄的情结。”《亮剑》的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贯穿着英雄主义的浪漫。

  吴晴的姐姐吴雨还记得,她们在小学时代,曾用歪歪扭扭的字迹,给老山前线的战士写过信,尽管多数去信如泥牛入海,但她居然收到过寄自猫耳洞的回信,那上面似乎有着硝烟的味道。

  吴雨很动情地说,“我当时想像着,给我回信的战士,是个战功卓著的战斗英雄。他用绷带紧绕的胳膊费力地给我回了信,然后挎上枪,手臂上的绷带,满是血迹,在空中挥舞着,像一面旗子。”

  这样的场景其实是吴雨在电视中看到的,她相信这是真的。看完《亮剑》,她更觉得当年给她回信的战士,就是李云龙这样的人。

  治一治某些中国人的“阳痿病”

  《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陈先义认为,长时期以来,关于英雄的宣传,是观众渴望已久的。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里常常是红男绿女、宾馆小楼,有太多的软性生活,缺乏英雄。老百姓盼望有解气的英雄人物出现。

  《亮剑》满足了这样的市场需要。剧中李云龙的妻子田雨说出了她对真男人的向往:“有尊严、有血性、有英雄气概,勇敢顽强的性格。”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学批评家朱向前说,《亮剑》原书作者先从军再从商的经历,决定了作品中人物的生活依据来自战场,作家的情感参照来自商场。“因为,在商场上见过太多重利轻义、背信弃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与事,就更加怀念真情和友谊。世间少了英雄,就更加渴望英雄。”

  “这也正好说明了生活与文学、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一个受到物欲影响的社会,恰恰需要理想之光的照耀。作者把李云龙理想化了,我们今天已经不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这样的人,所以电视一出来,大家都喜欢他。”朱向前对《?望东方周刊》说。

  作者都梁说:“在和平年代中,男人血气方刚的一面很少有机会得到展现,女性观众或许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男人形象。”

  导演张前表示,《亮剑》在拍摄过程中,始终贯彻至刚至猛的军人气质。这种气质不仅集中表现在李云龙身上,也表现在楚云飞、赵纲、魏和尚等人身上。

  “是想让这部电视剧治一治中国某些人的‘阳痿病’的。”张前说,“如果把这种阳刚之美看成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性格就狭隘了,它属于我们整个民族。”

  就为强调这一点,电视剧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前20集中只出了一个女性角色—李云龙的第一任妻子秀芹,而且她只在第三集中出现。一般说来,如果一部30集的电视剧里,有将近16集没有女性角色是非常冒险的。定稿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怕这样做可能会失掉一部分观众。后来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样可以突显《亮剑》的军人气势。

  “我没觉得冒险,这样做符合这个戏的整体需要。”张前很自信地说。

  时代需要新偶像

  “亮剑”现在成了一个社会流行词。电视新闻上就有“城管要亮剑东城”的说法,即城管人员要整顿北京东城的秩序。

  在十运会上,一些体育代表团将“亮剑精神”作为激励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些外企也开始将“亮剑精神”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

  廉萧宇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他向《瞭望东方周刊》谈起看《亮剑》的感受时,说是真的心潮澎湃。“这个电视剧超过了抗战的本身,适用于现代。我们就需要有亮剑精神,即使不如敌人,也不能示弱。”

  李云龙似乎树立了一个“男人新偶像”,“亮剑精神”在他的身上闪耀。这个偶像,并不是像以往的对英雄的刻画,局限在大老粗方面。《亮剑》突出地表现了李云龙对知识渴求的一面。在小说中,他被选送到军事学院学习,刚开始时,受不了煎熬,但是,刘伯承元帅的一段话,使他感到,在未来的战争中,要战胜对手,光靠经验是不行的了。

  刘伯承说:“我军的优势在于英勇顽强,有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传统。我军的劣势恐怕就多了,火力和机动能力极差,真正懂得现代化战争的将领极少,战术思想的陈旧和僵化,后勤保障能力薄弱,军官和士兵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很低。在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对付国民党军尚且吃力,要对付美军,就差得远了。”

  有评论说,在今天,这段话同样令人警醒。

  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有对“亮剑精神”的明确阐释。李云龙在他的毕业论文答辩中说:“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就算倒在对方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我们的军魂,纵然敌众我寡,纵然深陷重围,我们也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军旅作家柳建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放到大背景下来看,中国在整个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并不很高,有比我们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亮剑精神”在这个阶段是需要的。比如说,我们中国现在的企业就处于要“亮剑”的阶段。

  但他也指出,如果放到整个人类历史过程当中来观察,它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提供民族甚或个人的整个精神支撑的呢?显然不是的。“亮剑精神”无论对于一个种族,还是对于人的整个一生来讲,都只能是阶段性的。《瞭望东方周刊》特约记者柴爱新、记者贾葭/北京报道

  《亮剑》掀军旅文学浪潮 人性化军人所向披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篇。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