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院子女》张晶晶:因一个村姑爱情而变(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12:18 新浪娱乐
《大院子女》张晶晶饰演李亚玲 李亚玲与不愿意回城的大院子女章卫平 李亚玲嫁给王厅长却有另一番幸与不幸 国家话剧院演员张晶晶 由华谊兄弟和国家话剧院共同投资拍摄,改编自著名军旅小说家石钟山(blog)同名小说作品,讲述几个大院子女带着身份的优越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入了社会,开始了不同人生命运的25集电视剧《大院子女》,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当中。 由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晶晶饰演的李亚玲,是该片为数不多的“非大院后代”的农村女子,但是正是这个不甘于命运,与大院子女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形成鲜明对比的农村女子,在几经世人非议的婚姻选择和事业挣扎的曲折中,成为全剧最让人争议和思考的人物之一,而张晶晶的出色表演也为该剧所要揭示的主题增添了极其精彩一笔! 李亚玲个性这样强烈,在所看到过的“大院”剧集中见所未见。 在那个无数人个性不得伸张的年月,这个小姑娘,凭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本事,从一个梳着李铁梅辫子的村姑起步,个人奋斗至高干夫人,至少用实践印证了有十万分之一的人能够完全凭着强烈的个性完成对恶劣周遭共性的颠覆。 那个年代里曾经流行过两句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及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如果你耐心看过李亚玲的故事,对这两句就会完全了然。 而作为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的张晶晶,就是“李亚玲”巨大魔力的第一个实验品。2006年下半年出演李亚玲的那短短几个月,几乎成了张晶晶个性的转折,几个月过去,只要一提起话头,张晶晶仍然能立刻回到李亚玲的状态里去,她也让人对当年那个个人奋斗主义的女孩李亚玲充满了期待。 笔者:晶晶,李亚玲是《大院子女》里性格最强烈、经历最丰富,而且戏份最多的一个吧? 张晶晶:我没有细致统计过,但大家也这么说,应该是的。 笔者:她嫁人的次数比较多,恋爱谈的次数也比较多吧? 张:那是被迫的,哈哈。其实没演之前我并不喜欢这个角色,我曾向院长(国话院长赵有亮)自荐演马非拉,但他不同意! 笔者:你为什么要演马非拉呢? 张:因为,在此之前我的性格没有这么外向,相对稳重,接李亚玲这个角色之前,谁都不告诉我是什么角色,叫什么名字,只是说“特适合你”,我本身特喜欢有深度的角色,这是演完《德龄公主》之后做下的“病”吧,我不喜欢那种时尚的,贴上一LOGO就完了的;但当他们一给我说到李亚玲时,我说我演不了,这种角色我没演过,我怕砸了,院长说‘我相信你没有问题’。赵院长是招我进国话的人,我要报恩,总得有一个机会嘛,所以我推掉了一个剧集中贺子珍的角色来演这个戏;但我又问:我真的能演吗?他说‘我真的不会看错人的’,再不答应我觉得自己有点儿不识抬举了,我说我试试吧,反正戏也不多——不,院长说,你是戏最多的! 笔者:李亚玲这个人物的个性应是最丰富的,这样有挑战的角色对演员来讲是相当难得的,虽然她不是大院的。 张:但一开始时我没有拿到剧本,直到出发拍戏的前一天才拿到剧本,去片场的一路上才刚刚看剧本,等于对这个角色的认识真是从零开始,一边演一边认识的,所以就特别累。但一到外景地黑河,10月份,那里已经非常冷了,每天20几场,回到宾馆还得先打一会蟑螂,我都快疯了……那时才知道李亚玲是何许人也。 笔者:现在演完这个人物之后一切都放下,你有什么感受呢? 张:我本人的性格跟李亚玲正好相反,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强烈的在乎,但她太强烈了,目的非常明确,她的人生,她怎么经营,而且物质的、地位的、生活的、爱情的、友情的,她都特别确定自己要什么,但我有时会糊涂,而且我的性格中老是那种是我的会来的“等待型”,演完李亚玲之后,这正好弥补了我;演完之后我性格有很大的变化,演什么像什么,从性格上我觉得没有白接这个角色,她帮我改变了很多缺点。另外,部队的戏我没演够,我老觉得吃过苦的人,性格上比较健康,女孩当过兵也会弥补很多个性,在《军人机密》里我演过王学圻的女儿,但没有演过瘾,因为我喜欢演跨度大的、经历特别波折的;还有一个好处是让我从角色上想到人生的可能,李亚玲影响我对好多东西变得比较清楚了,不再那么柏拉图了。 笔者:那么这个李亚玲到底有什么特殊呢? 张:表面上看,她太普通了,可能马路上任何一个人内心都可能有个李亚玲。我发现最适合的词就是个人奋斗精神。她的起点太低了,单亲家庭,老爹生活在村里,母亲怎么走的也不知道,她的起点非常低。李亚玲让我觉得惟一不同的是她敢追,敢负责,敢拒绝也敢接受;我想人就像普通的一棵植物一样的,像一滴水,放到哪里都要适应,放在海里就是咸的,这个世界不行,就到那个世界去,所以我现在挺佩服她,要向她学习;她是特别直面地面对人生,把事情更简单化,我想要什么就直言不讳,被拒绝也不怕,就算我没有得到,毕竟对这个欲望来说,我有一个交待。因为李亚玲跟我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所以在现场我老得想,如果我要是亚玲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一个农村孩子想用爱情去改变生活,失败了,最后通过参军,考大学,一步一步终于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了,所以整个剧拍下来,有人说“你就是李亚玲了。”我说是的,我老以她的脑子当我的脑子用,我觉得特快乐的就是学会了一个方法。 笔者:具体一点呢。 张:我和段奕宏(blog)饰演的大院子弟章卫平(段奕宏饰)谈恋爱,他到我们村里(放马沟),他说来看大好河山,我说这里有什么好看的,他说我要在放马沟改天动地,我说,神经病!疯了吧你。因为李亚玲跟章卫平是最纯粹的一段爱情,我就把它设计得好玩一点儿,一个女人一共4段恋爱,总得区别开吧,不能克隆。我想李亚玲跟刘双林,是简单天真纯粹;因为这部剧不是顺拍,所以有一场戏是先跟章卫平谈恋爱,接下来一场戏就是跟刘双林(廖凡饰)谈恋爱,从角色塑造来说相当于我塑造了4个角色,我尽量把它们分开,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工作生活或者男女朋友变了,肯定是会有变化的;和章卫平,就热情浪漫一点,他们还给我设计了一棵树,有点像《我的野蛮女友》里的那种,正好草坪上有一棵树,我们在那儿疯喊,他还要抱着我抡,头撞在树枝上……这段浪漫真的是付出代价,但是后来觉得很美。我想,如果李亚玲真的和刘双林就好了,我们以后可能成为某工厂的大老板和二老板,乡镇企业家,这两个人的性格绝对是这样的。 笔者:我也相信刘双林有这样的本事。 张:但如果李亚玲跟章卫平在一起了,如果我们都留在了放马沟,我把生活也搞得很好;如果我跟着章卫平去了城里,建立一个小康家庭,章卫平也会是一个先进工作者,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悲剧出现了,遇到了张颂…… 笔者:张颂是改变她命运的一个点。 张:但这个点我觉得来得仓促了些,为了找到一个好的理由,我设计的李亚玲在剧里有一场戏是,这边是张颂来的饺子,这边是章卫平来的信,一边的爱情是纯真的,一边的爱情是温馨的,但李亚玲毕竟要来城里见世面嘛,所以最后有了她的取舍,她倾向于“饺子”。李亚玲到底有什么独特呢?她不受舆论的干扰,特坚持,特别敢追求,她离开张颂碰到王厅长,老少配,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老头呢?我自己认为,是王厅长真正懂她,而别人不懂她,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要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下跪也好,主动说我跟你结婚也好,是只要留在城里这么简单吗?不是——她的目的就是个人奋斗,人要往高处走。 笔者:那个时代其实很少有个性色彩如此强烈的人,那时大家都活很很压抑吧。 张:她的个性很重,她并不只是为了有多少钱和什么样的地位,我认为不是,我觉得她接受王厅长,一开始很尊重王厅长,王厅长10年对太太不离不弃,再加上王厅长给她的几次扭转她事业僵局的机会,让她有处方权,让她当了医生,所有这些都没有任何要求,女生很怕这个的,她对王厅长莫名的有了感觉。 笔者:那么她对王厅长的感觉你能理解吗? 张:我能理解,因为我从生命当中,就感觉我自己的贵人也特别多,我原来的性格是很消极的,有的时候有点忍辱负重,看得特别开,但我发现很多贵人帮我,很无私,他们就是觉得欣赏你,所以我也明白王厅长在李亚玲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在王厅长照顾太太的过程当中,有许多跟李亚玲的谈话,我突然发现这个人懂“我”。我们虽然恨杀人犯,但杀人犯的妈妈肯定不会恨他,你没法找出一个纯坏的没有任何好的地方的人,也不能找出一个纯好的没有任何坏的地方的人,我觉得没有这样的人。 笔者:你看过叶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吗? 张:我看过。 笔者:《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有个李白玲(齐欢(blog)饰),你觉得李白玲和李亚玲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吗? 张:我觉得李白玲更“虎”一点儿。其实我特别怕每个人如果都变成李亚玲以后,这世界就乱了。 笔者:最后李亚玲的爱情结局走到了老少恋,对她来说是好的结果呢还是悲剧的结果呢? 张:好的。整个一个剧本我觉得是最后一个镜头,去探监,是最成功的。我们一直认为李亚玲肯定得跟他分开,结果没分,李亚玲认为真正找到了一个懂她的男人,但你要往后想她会不会碰到比王厅长更好的男人?肯定会,以李亚玲的智慧,绝对不能相信是没有的,但通过李亚玲这种等待,这个男人对她会更好。我觉导演和编剧也特宠李亚玲,本来是什么都给政府没收了,李亚玲拎着行李又住进了宿舍,结果又安排章卫平给了她房和车,生活还没降下来。我听说石钟山老师又写了一个关于李亚玲这个人的小说,而且好多人说其实小说的结果更美。 笔者:但,在李亚玲抛弃章卫平那段,她是显得很无情的。 张:那种初恋的分手,其实她自己也疼啊,谁能够轻易放弃自己的初恋,当年李亚玲是下了狠心,因为就像很多大学生为什么谈恋爱谈到毕业分配就分手,因为它确实是让人生改变的,李亚玲也是,如果跟章卫平,我就要回到放马沟看石头,她的兴趣点不在那儿,她不能欣赏放马沟或创造放马沟。换句话说,这部剧里人人都成功了,可能有一些配对配得不好,但我觉得李亚玲还是最幸福的,虽然路途坎坷了一点儿,章卫平如果没有李亚玲的打击最后还在村里呢,他能去开办工厂吗? 笔者:在这部剧里哪一段戏你觉得自己演得用心? 张:从拍戏的整个感觉吧。开始跟刘双林的戏,拍起来是最吃力的。 笔者:为什么呢? 张:因为跟刘双林的戏,剧本里提供的都是“转变”,一个转变加一个转变,但是没有过程,“点”是最难演的,中间还要插了很多别人的戏,观众会糊涂的,我觉得比较累的。跟章卫平的戏,开始我自己也找不着路子,好多是即兴的,比如吃向日葵时咬他手,那都是现场拍时加的。和张颂的戏,导演给我提了一个致命的要求:不许笑,我说那不开心干嘛要在一起呢?这惨了,怎么演啊,而且拍到一半的时候,后边的剧本都修改了,很多人的戏变了,那一段特吃力,剧本改了。我一开始觉得跟张颂那段挺龌龊的,我为什么总跑人家的房子里……床就咯吱咯吱响,特讨厌,我就不喜欢那种戏,虽然很隐晦地表达了意思,但问题是把李亚玲弄得不干净了;后来他们跟我说,你是没经历那段生活,你是拿现在人的视角看,他们说当时为了进城,很多人真的什么招都用了,还有更有甚的,后来剧组里好多插过队的老师就给我讲当时的历史,后来我才觉得,噢,不过份,不过现在看着都有点不舒服。 笔者:我觉得,实际上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李亚玲,作为饰演者你还是对李亚玲有很多感情的。 张:对,其实我骨子里希望李亚玲更美一点。我当时说,张颂这段首先要把和章卫平那段感情结束了,要不这个也乱,就脚踏几只船了。后来李亚玲又认识了王厅长,一老头,但遇到王厅长很尴尬,当时剧本里写的是她跟张颂还没断,就特别难处理,你不能处理成一见王厅长很开心,显得很暧昧很谄媚,又不能不开心,因为他是李亚玲的领导,而且是她的贵人;所以我就尽量不直视他,因为她当时跟张颂还没有分开,我想李亚玲在骨子里对王厅长是排斥的,但对他的太太我就很热情,因为那是我的职业,这样处理后还好,所以我自己对自己的表演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刺猥还夸自己孩子光溜呢。 笔者:李亚玲最后找到了王厅长的段落,好像也是探讨了一个女人的回归,什么都是虚幻的,但找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张:是这样的,演完这个以后,我终于明白我要什么了,这么多年一直稀里糊涂的,好多事情都不想争取,一般女生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最重要的就是爱情,就是跟你陪伴左右的那个人,你一定要找到他,女人是感性动物,当她找到那一半以后,什么事业之类的都放到后边了,这是她的终极追求。我演完李亚玲之后,发现女人都逃不出这个圈子,女生是谈不好恋爱就工作不好,男生是工作不好就谈不好恋爱。李亚玲的个人奋斗,是在任何选择的时候都抓主要矛盾,抓自己最重要的,她敢舍弃也敢不要命地去争取。她谈了一个特别真实的恋爱,拥有了一个特别相爱的老公,有了一个不平凡的事业,这是“一个赤脚医生的成长史”。 笔者:其实李亚玲的性格从始至终是很统一的。 张:我一开始就给她设计的是特别敢表达,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不敢表达是错的,我原来是话并不多的一个人,但演了之后一下子变得特别外向。 笔者:你出身什么样的家庭? 张:我生在吉林通化,妈妈是搞水质分析的科研工作,爸爸是在政府工作。 笔者:看来和艺术家庭或军人家庭并不沾边。 张:但是我母亲和父亲很小就注意培养我的艺术才能,油画、书法、音乐,5岁进国家体操队少儿队,他们都觉得我要有一技之长要多才多艺,当年50元的工资就舍得花30岁给我学习这些,虽然没有一样成为大家,但是做演员正好什么都用上了。比如演《德龄公主》里弹琴——本来我还练了练,结果拍的时候掀开一看,就是一壳,做得和真琴太像了,里面什么弦都没有,花700元做的,我白练了。 笔者:李亚玲是剧中惟一没有大院背景的女孩,演出这个剧又没当成军人,是不是遗憾? 张:在戏里一穿上李亚玲的衣服就特自卑,有一场是我和王娟,我们在同一个河岸上,都打水漂,我不太会扔,一扔就沉了,人家一扔就是一串,本身就很自卑,结果我又梳一条大辫子,丑丑的,所有人都说,村姑出来了,廖凡也在那儿,说这是“农偶”——农村偶像。拍完那段,我就已经不是很自信了,她们的妆都是大长睫毛、粉底,一到我那儿,点两个斑!我说难道村里就没有蛤?油了吗?导演说,把所有最艳的都给她,我一看,大红大绿,她说村里当年就是这样;做了件棉袄,棉袄比衣服还长,我说来一套袖成吗?但在戏中,当刘双林穿着军装回来,往那儿一坐,我一下子感觉就找到了,我真的就觉得在他身边特别荣耀。 笔者:张晶晶同志,让你受苦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