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湖南卫视电视剧《血色湘西》研讨会实录(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17:11 新浪娱乐
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沈卫星 主演张光北 主持人:杜高老师饱含激情,从民族尊严、民族性格、地域性、传奇性、历史性、形象对比、戏剧对比等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这个作品,非常感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刚刚老大哥讲的很好,最近我们在不同场合都讲了这个问题,刚才讲《色戒》,包括我们国家台的《范府大院》,主持人和嘉宾都讲,里面当汉奸是可以理解的,是情有可原的,为了家族的利益是曲线救国的。我这几年一直在讲,如果一个民族美丑不分,以丑为美,那么这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现实面临着这样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我非常赞同老大哥讲的。 我写的是国殇叙事史诗艺术的大气象,这是我看《血色湘西》的一些感受。在中国电视剧将近50年的发展历史过程里,最近这十多年,作为异军突起的一支湘军,湖南的朋友常常会出奇制胜。独立策划、独立制作、独立播出34集的《血色湘西》又是你们出奇制胜的一个非常好的样本。敢做这样一部大戏,我作为电视剧理论研究和评论的人,真是觉得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这部大戏里面有了国殇,作为国殇叙事史诗艺术大的气象,老大哥是湖南人,我是湖北人,从湖南、湖北大的文化地市来讲,其实就是说的老祖宗下来的国殇一样。当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写《国殇》,是唱出了一种为国捐躯将士的祭歌,留下来是我们国家感天地、泣鬼神的绝唱。今天《血色湘西》是为40年代抗日救亡战争湖南湘西一带为国捐躯的将士和民众,谱写的又一首祭歌。这是一首悼念亡灵的祭歌,又是一首悲壮、惨烈伟大英雄的颂歌。看剧中所描写的湘西雪峰山下那些民众,以女子田穗穗,包括月月的壮烈牺牲,还有青年石三怒、龙耀文、龙耀武,以及田大友、瞿先生代表的中年人,甚至还有五叔公还有十四太爷代表的老年人,他们在共产党教育、发动、组织、领导下,联合国民党爱国的军人、将士,就是锁师长所率领的新86师全体的将士,还包括没有出场在幕后的美国陈纳德将军所指挥的中美联合航空的飞虎队,以及他们手下天坑里雷达战的那些技术人员,盟军的这些盟友。一起誓死保卫我们的国土和家园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到这些,我确实脑海里重现的依然是屈原在《国殇》里面所描述的那种场面,一共是18句,非常壮烈的场面,以及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和伟大民众,在艺术上重现,我是非常震撼的。 当年的屈原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风格是悲壮的,情调是激昂的,感人至深。现在看《血色湘西》,对39到45年的湘西抗战,尤其是中国伟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枝江受降前夕最后一次大战,运用的是史诗叙事的一种,所以你们的宣传是民族史诗。这就使得湘西一带那种民众和共产党人、爱国将士为国捐躯,以及正义的国际友人为正义赴汤蹈火的英勇壮举,具有伟大的思想震撼力和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血色湘西》以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命运为选材,我们作为国殇史诗艺术的追求,必定要充分演绎这些人物,在这个事件中重大的作用,演绎他们的悲壮的结局、来极力强化悲剧的冲突。最大限度激发看电视据人悲剧的激情,使剧充满悲壮的意味。这种悲剧的冲突激化,必定表现民族危亡、生灵涂炭,我们不停制造灾难,不停把灾难降临到中国湘西这块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们的头上,这就表现真善美的被暂时的毁灭,假恶丑暂时压倒真善美。加深痛苦的同时就强化了美感,引发并且强化和升华了这种悲剧的激情。这种美感毫不夸张地讲,使得我们全剧充满了一种悲壮、惨烈、阳刚、雄浑、激昂、伟岸和崇高。张扬(blog)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张扬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同时张扬的是我们今天尤其需要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格调。由这一点,必定会呈现一种独特的影像叙事的景观,造成一种大的气象。我认定这部电视剧那种所谓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包含大千世界所有千姿百态的景观。这种景观表现出来,在全剧我们看画面能够真切触摸到和感悟到不能忘坏的是一种血气和气候,一种气质和气节,一种气势、一种气运、一种气概和气魄。看这种电视剧,镜头内外分明能够感受得到、感悟得出来都是风骨和惊血,都是神气和韵味。 一部这样的电视剧虽然很长,但就是34集的篇幅能够达到这样艺术的境界,那是需要一种非凡的艺术功力。在中国当前2200多家生产电视剧的制作单位里,一年那么多,15000左右的作品里,看一看真的是太缺少这样的作品。关于这个问题,可说的话非常多,我讲三点。 第一,看到这些艺术家们用如诗如画湘西的自然美景和神秘、神奇的风土人情来描绘山民们纯朴的悍勇的民风,把浓郁的气息融汇到冷静的现实主义生活纪实的描述里边,就使得剧中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剧情的演进,极大富含了地域文化,也富含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就不说湘西山山水水的美,也不说我们从画面中看到湘西小镇麻西堡还有古老的村落雷锋镇,乃至于排帮别具风情的民居也罢,更不用说剧中女主人公穗穗呱呱坠地的时候,他的父亲和仇人石天堡那一番腥风血雨的厮杀,这个戏里展现湘西的民风,有三场大戏最让人惊心动魄,对让人震颤不已,看的时候让我们想起文学艺术的传统。上世纪20年代我们有一个流派,湘土文学的小说家,还有30年代以后,20年代末期,还有沈从文的湘西写成河六艺的小说。20年代湘土文化的小说是难忘苦郁的故乡,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各种故乡特殊的生活风貌,这种特殊的生活风貌或者农村以及小市镇有那种生活的衰败。或者是在衰败的生活里发出哀叹的同时,往往会点缀一些冷酷野蛮的习俗,在那种悲壮的背景上加上这些冷静的凄凉的美。而且所有这些描述,往往都是隐现着伤感的故乡风里面一种乡愁。人物一概都有非常特异的性格,环境又宣言着故乡的习俗,乡土的色彩是非常浓烈的,作家的陈述和概括又是十分令人动情的,类型作家里就有湖南的李景明和彭家华,他们留下了让我们值得纪念的一些作品。更不用说沈从文20年代和30年代,专门以湘西成河流域,写那里的民生之多艰,写一个有良知的青年作家面对多艰的民生,他自己的种种人生的哀叹和感慨,来倾诉、宣泄,所有的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面有一条跟我们这个戏非常切合,就是都描写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是如何点缀着进入20世纪的中国的广大农村。在诉说世道乡风里还饱含着那么多贫苦百姓的血和泪。看天坑赌命,看山沟出寨,看月月出坑,一再看出作家的悲叹声音。这部戏接着写,接着湘西一个时期作家们写,把宝贵的文化财富、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加以发扬,这里面还有一个我们所谓的艺术用来批判落后、贫困、愚昧,但特别用这些戏一下子把悍勇的民风托举得高高,勾勒得让你真是终身难忘,把一个神秘的湘西的山野文化,赤裸裸地非常形象、非常生动,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展示在广大的观众面前。说实在话,我看了小说,知道里面的东西,但是对天坑赌命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非常感谢你们描写山民悍勇之风时用了这些惊心动魄的画面,给我们的视觉非常强烈的冲击。 这是第一点,这样一来确实让我们感到石三怒、田穗穗,包括耀文、耀武、天大有性格不能不是那样,确实得是那样。因为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从《汉书·地理志》就有记载,讲了自然的,当然也讲了王侯的引导也好,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属性的地域差异对人的秉性,对民俗文化势必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这部戏把它结合得非常好,非常自然。在这个环境里,一定就会诞生出来、养育出来石三怒、田穗穗这样的人,不可能在江浙的文化里出现,也不可能在北方黑土地中诞生,就得在这个地方,这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本来我也想就这部戏不写抗战也站得住,就是写湘西文化,就写湘西文化孕育出来一代一代的山民,他们在那里生生不息,他们在那里繁衍后代,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恩怨情仇,同样是一部戏,但是那样就大为逊色。因此,一定要把它跟时代勾连起来,这种勾连就是我们这些艺术家们、同仁们,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家国灾难的时代的风云变化,来描绘湘西山民怎么样融入这个大时代潮流中间,来升华他们的人性。而这种人性的升华过程,提供给了我们一种哲理性的思辩的色彩,把这种哲理性的思辩的色彩,通过人性的升华或者是人性的异变,再异变,这样一个过程融汇到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中来,就使剧中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剧情的演进,极大地掘进了文化的深邃程度,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感。这个戏这一点非常巧妙,如果没有这一点,同样是这部戏,也好看,但是不如现在。 关于这一点,我们设计了几场大戏,一开头就是雪峰山运输线的开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又极具有时代气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跟地下党员童莲一下子联系在一起,物资来回运输,一个马帮,一个商队,之间有非常复杂曲折的斗争。再一个是常德保卫战,第三就是枝江大会战,包括天坑里雷达保卫战。我看天坑里雷达保卫战,很坦率讲,我看电视剧看的很多,也通常看的很晚。我这个人很会睡觉的,那天晚上我四点才睡着。我就琢磨雷达保卫战里面,这些壮士们成仁也罢,为国捐躯也罢,用那么多情节表现他们,这是需要挖空心思的。如果没有抗战这条线,没有雪峰山运输线的开,常德保卫战、枝江大会战,这就是鲁迅先生讲的聚集身边人的悲欢。整个家族有没有跟社会史联系起来?而家族史和社会史非常融洽的融汇,正是史诗叙事所要求的,要用家族命运的变迁来折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云变幻,同时通过民族、国家、社会的变化来折射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替,这两者融合,通过家族讲史诗必须融合的,正因为这一点把它连接上了。因为没有它,很可能谈一个是爱情,一个是文学复仇的主题,世族、家族的仇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人间的悲欢不断演绎,就是这个结果,这样家族跟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拥有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感,有了历史的厚度。 第三,在传统的湘西山林文化和抗战时代生活的宏伟的图卷里,这部戏又面临着如痴如醉的、如诉如泣的两代人的恋情,来描绘山民纯真甚至带有粗犷野性美爱的悲剧。以及他们在爱情和婚姻中心灵是怎么净化出来的。穗穗身边是四个男人,月月是两个男人,童莲三个男人,没有流于一般一个男人几个女人,一个女人几个男人那种俗套,而是讲这种情爱包括性爱的悲剧,使他们心灵净化,是做了这件事。它既是带有野性,但是人间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就使人物命运变化、剧情的演进,极大表现了人性圣洁、纯厚的美。 不说穗穗,包括龙耀武和月月最后爱情的哭诉,欲火凤凰(blog),那是非常感人的。但是有点遗憾,不应该让她死,始终就是一个烧,让他给出一声“月月”,让他一起死,这样是有点遗憾,是可以改变的。 田大有让他死的早了,他还有戏可以做,而且还有很好的戏可以做,因为田大有这个角色,我们赋予他的文化使命让他传承这个传统,我们赋予他的角色使命呢?他要在抗战中,作为中年一代的山民他要怎样杀敌。而且他要牵动着童莲命运和穗穗的命运,加深童莲命运的悲剧性。不知道你们哪位狠心让田大有死的那么早。那是非常典型的这一代中年山民,很可惜,这个角色的戏你们没有做足,如果做足了,还有很多好戏好看。你们别怕长,《闯关东》52集都不怕长,你们才34集,怕什么长呢? 简单归纳一下,我刚才讲的三点,其实我就是讲这部戏在艺术风格上是史、思、诗的统一。这种史、思和诗的统一,就是历史的真实性、思想的深邃性和诗的感染力的统一。这就使得我们这部电视剧,由于在这种风格的推动下演绎,我们就承载了相当厚重的美学意义和文化的内涵。真的可以成为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上一种很独特的审美现象。 文艺理论家、清华大学教授尹鸿(blog):刚才几位先生都看的也非常细的,想的也非常深,说的也非常充分,所以我觉得没有特别多要展开说。 从我的感觉,湖南卫视作为一个媒体,已经在中国电视行业和中国的文化创意行业,已经搅起了很多风浪,已经由一个领先者,在很多角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引导者。从湖南卫视的整个战略上来讲,不仅要变成一个媒体的领先者,而且要成为一个内容供应商、内容提供商,这样一个战略转变,在这几部电视剧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这部戏,湖南卫视自己把它叫做大片,我自己看完,它在今天中国电视剧的一个范围当中,它的确体现了自己的大片特色。这种大片特色,我自己想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价值的弘扬。在我理解所有的大制作、大片,其实所有体现是对价值一定程度的维护和弘扬,跟一般的中小制作不太一样,中小制作可能相对可以前卫一点、边缘一点,可以差异化一点,或者可以走细分市场,但是所有的大片必须走主流价值的道路,否则它完全不可能胜任大片的使命。其实中国过去几年的大片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影响,导致我们这些大片大多是以艺术片的价值观去做了一个大片,所以非常容易社会的负面评价,所以上座率虽然很高、满意率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价值观上,它更接近于艺术品的小众的价值观,而不适合做一个大片的价值观。而这部片子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小到表现人性、人情美,然后表现中国传统一项所重视的伦理美,不管是兄弟情或者是父子情、母女情,把家庭的伦理美渲染到极致。当然这个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就是关于爱国主义之美,因为民族情感,这可是中华文化当中,也许中国的任何主流价值都会在不同的时期受到过质疑,唯有一个东西从来没有受到过质疑,就是爱国主义、民族情感。从五四主义,一些先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几乎都持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但是唯有一个东西,是中国人从来都能共享的,就是民族情感、爱国主义。而这部片子,在这一点上,最后整个大后半故事,把它放到一个民族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之下,让这些人不分男女、部分老少、不分贫穷和富有,甚至把阶级矛盾、阶级冲突,所有东西都能放掉,甚至能够土匪、官兵、民众、中国人、美国人,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民族主义情感当中被得到了统一性,成为了一个一致性的结局。而这部电视剧在表达主流价值,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甚至是非常感动,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非常充分地传达了主流价值。 第二,当然所有的大片一定是一个采用情节剧形态的,这是一部制作完美的、制作精致或者说非常考究的主流情节剧的完成。也反过来说大片,中国的大片前几年之所以受到非常大的质疑,主要原因除了价值观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类型形态,绝大部分类型形态都是采用了拼贴式、拼盘式根据市场需要所配置的一种叙事方法,而跟中国传统的情节剧式的叙事方法有或多或少的出入和差距。因为情节剧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封闭性,能够让观众对人物和命运的封闭性所俘虏,根本没有办法考虑这个设计合不合理,这个地方对不对。《血色湘西》说实在我看前两集的时候,还觉得有跳,还觉得我没有太封闭进去,就是因为湘西太标量了,而且前面展示湘西民俗的东西有的地方有脱离戏剧性场景的那种痕迹,所以相对来讲,虽然戏剧性节奏并不慢,但是你会发现每一场戏的节奏反而飞起来,就是因为有些景观性、情节性的东西在里面加了,包括一开始三怒见到穗穗的那一场,从河里跳起来的那场戏还是有点糙,那就是属于情节剧,还是觉得有点硬推情节的感觉,但是越到后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少,情节戏的封闭性越来越好,观众基本上就被缝合在整个情节故事当中了。 《血色湘西》在情节剧形态把握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按理说这个故事结构应该说人物众多,而且涉及到的场景也很多,而且它跟一般我们过去做的长篇剧还不一样。过去长篇剧室内空间发生的故事非常多,而这个剧大多数故事经常都发生在外边,而且人物又多,场景又复杂,要咬合在一起并不很容易。过去成功的家庭剧,像《乔家大院》,包括宫廷戏,都是封闭在屋子里吵,到屋子里闹,所以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政府观众。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戏,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室外,大部分场景都带有动作,这样我们能够把戏剧情节咬合得那么好,确实是艺术家、编剧和导演所显示出的功力。当然和演员有关系,因为在那样开放式的表演其实更困难,我感觉上在室内的表演和整个调度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是在室外的感觉不容易找准。但是现在基本上这部分完成的很好。 而且在情节剧的人物设置上特别好的是,我们最近情节剧有一个趋势,就是塑造比较另类的人物,就是让一个挺各色的人物带动整个剧往前走。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到《亮剑》、《狼毒花》,其实也包括《士兵突击》(blog),这些火的被观众认可的剧就是有一个个性特别强的人,强烈推动剧情往前推。但是我们这个剧不仅是说人物性格差别很大,包括两兄弟,包括三怒,包括穗穗,但还是有个别人物相对偏弱,比如童莲,从表演到人物形象塑造,相对我个人感觉偏弱,但是别的大多数人物性格比较鲜明。但是如果性格鲜明只是情节性推动戏剧性故事向前推动的一个前提。这个戏还有一个特点是人物的符号性特别强,性格性非常鲜明,但是每个人既代表一种角色功能,又代表一种文化功能,都带有角色的文化倾向和文化符号,你去解读会知道这是一种人、一种类型、一种文化、一种阶层的符号,这一点上这是这个剧把戏剧性的需要和文化需要结合在一起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整个戏在戏剧性上是花大功夫的,剧作和导演的把握能力非常好。 包括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最后雪峰山最后保卫雷达的战役,过去我们写战争场面也很多,但是大多数是打仗之前大家稀里糊涂讨论、争论,一打起来几乎没有差异,都是一通狂轰滥炸,死的死,伤的伤。但是这部戏,人物性格带进了整个战争层次当中,这一点做的非常非常好。虽然也很煽情,比如转身一看满山遍野都是山民来了,做了情节剧所有的煽情手法我们都全用上了。但是我们把它节奏的控制、情感的控制做的比较好。这是第二点。 第三,所有大片一定是精良的制作,这部片子的制作水平在目前中国电视剧当中的制作水平是一流的,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它一直是一流的。我一直说我的一个观点,中国电视剧由于电视剧市场的发展,产业链的不贯通,导致现在电视剧的成本基本都花在人的成本上,而在制作方面的成本越来越低,而导致电视剧制作的整体质量跟90年代相比整体质量没有根本改变,甚至我认为相当一部分电视剧有倒退,包括那些获得很好市场反映的电视剧,依然在质量上有差距,这也是中国电视剧走不出国门甚至走不出内地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卖的价格越来越低,卖也卖不出去,跟你制作的粗糙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今天我们这个剧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剧,从镜头,到音乐、美术、摄影,几乎都经得起你去考究的,不能说每个镜头都没有问题,但是你看下来,光调、色调,所有技术上的东西都达到一定相当的水平,这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中国观众不太在乎这个东西,因为我见到很多做电视剧的人说如果这样做到会花多20%的钱,但是一定不会多提高20%的收视率。但是我认为精良制作是保证中国电视剧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我们再这么粗制滥造下去,中国的电视剧迟早将走向陷入低谷,将会万劫不复。为什么?因为现在那种电视剧收视率虽然高,但是收视主群体全都是45岁以上的人,而且全都是中老年人,全都是上一代的一批,甚至不是教育程度很高的那一批人。有的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都不高,即便他是中老年人也不看。所以,中国电视剧要想适应未来一代代人接下来的需求,必须制作精良,这体现了中国电视剧人的一种责任和方向。 最后,它提供了一种差异性。其实所有的大片,你要做一个大片,一方面你有熟悉性,你是情节剧,你是跟主流价值和主流情节剧的形态一致,但是一定要有差异性才有竞争力。这部剧的差异性不在于两个家族跟一个抗日战争的故事。说实在话,我们所有故事都是采用了这样一个模式,家族斗争,最后在反对日本侵略的前提之下,所有的家族恩怨全部放下,变成一致对外。其实这个故事不新鲜,甚至湘西的风情严格来说也不新鲜。因为我们在电影、电视剧当中看到太多的湘西风情。但是这个电影、电视剧新鲜的在于它把湘西风情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传达到人物身上去了。这个片子我看下来,台词写得非常,人物性格的差异性、鲜明性是跟那片山水有关联的,你会觉得它不是完全为了戏剧性做的差异,而性格的差异性是和山水连在一起。而反过来那些台词,大多数的对白写的都很有地域特色,而且语言的假定性非常好,如果语言的假定性控制得不是非常完整,就觉得假,有些过于诗化或者是过于抒情性。但是整个剧作下来,语言的假定性、对话的假定性控制得比较好。所以,你会觉得那种差异性就不仅体现在外部方面,而且体现在这些人的精神、细节、各个方面。这方面是一大贡献,而且反过来讲,这也是湖南电视台不仅做一个大片,而且要用我的本地资源,要用我的本地文化来创造一个可以被传播的差异性,这是它做出了一个很大贡献。 过去我们做少数民族,做湘西风情,更多的带有奇观展示,更多是把它当成一个完全的外部奇观进行展示。而这部片子里,更多把湘西的风情变成了一个故事当中的内容,更好地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和传播。所以,我一直说民族的东西不见得就能成为世界的,反过来民族的东西只能把它变成可以向世界传播的有价值的东西,它才能够成为世界的。反过来,这个作品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做得比较好,把这些民族差异性跟情节剧,跟主流价值融合到了一起,不是一个单纯的奇观展示,这是它取得的重要成就。这是我主要的观后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