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
虞啸卿说,所有的军人都该死。龙文章说,我不敢说我是军人,我没脸说我是军人,但我们只想挣扎着活出一个人形!都是无辜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乐事,不是爹妈教给我的分内事。
龙文章带着十几个人跑回了东岸。在回答他为什么不肯成仁的问题时,先说“因为我拉出来的人还没死完”,却又立刻改口,“不是,是因为不想为死而死”。因为他知道,在一个看谁都该死的师长眼里,对同袍生命的尊重是该死中的该死。
一直在底层的龙文章懂得那些“兵渣滓”的无奈,他是从死人那儿学的打仗。他比虞啸卿更知道“一将无能”给底层士兵带来的惨痛后果,他更知道群龙无首时,随大流的选择可以抹杀多少勇气、血性。龙文章的眼里,许多事情本来可以不是这样,可是它成了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无辜,但也绝不是所有人都该死。没有人应该为他人的过失埋单。
孟烦了在给龙文章出庭作证时,淡淡地叙述他的从军经历。他冲上去了,屁股后头莫名其妙地生凉气,就他一个人在前面,其他人在战壕里乐。他也不冲了,傻瓜才第一个冲,他去煽惑新兵冲。这话虞啸卿听不懂,只会让他勃然大怒——惹了他的豪情。
在虞啸卿看来,战场上追问个体生命的价值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这个问题也让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孟烦了矛盾而不安,他不得不一次次追问父亲,是否为他感到骄傲。那些被永远歌颂的价值坐标一直以死人为标榜,比如虞啸卿的偶像岳飞和屈原。
孟烦了在经历了一次次绝望后不想再被当炮灰使,凭什么成千上万的大军里,我们永远是倒霉的那一个?“孝悌忠信”的信念崩溃了,写在墙上毫无生气。孟烦了不怕死,但他的痛苦是,就算我们是劈柴,也要发点光亮啊。当他喊着,冲啊,冲上去,杨六郎……然后就被龙文章踹倒,命令撤退。只有龙文章知道,每条命都是由几条命垫出来的。
美国人老麦的愤然离去代表了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他看到那些营养不良、态度不端、形如乞丐的中国士兵,就如看到一堆战争燃料,他说:“你和你的弟兄喜欢做别人桌上的筹码?刚死就被别人忘掉,好像没活过。”
龙文章不得不跪倒在两个美国人面前乞求他们回去,他知道两个美国人可以教会他的士兵怎样打仗,或者说怎样活命。“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不妨碍我们做得好一点……我们打这仗或不打这仗也是一样的,要个答案。答案不该是死,所以我求你们,回去,教他们怎么活,没什么答案值得付出人命。”
龙文章异常孤独,甚至比虞啸卿还要孤独,毕竟虞师座还有一排亲信哄抬他的价值观。但是龙文章必须自己去完成对个体生命的救赎。“我也想把生命交给你,那样多省心哪,只要你不把它当成路边的马粪。”
不应该被视为“马粪”的一样包括日本人。
被炮灰团追得走投无路的日本兵,坐在月光下的江岸上唱歌,波光粼粼、夜色温柔。如梦如幻的月夜,闻不到战火硝烟的味道,绝望地唱着那首《故乡》。龙文章没有命令进攻,他等待着这个渴望回家的日本兵自尽而死,流干鲜血。一群人陪伴着日本兵,静静地送走他最后的时光,并把他埋葬。
孟烦了只是认识到了炮灰与精英的平等——死后都是战壕里的烂肉。而龙文章的悲悯则超越了战争: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所有死者的灵魂都需要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