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郑晓龙:观众笑点高很难有绝招

2013年04月25日14:35  京华时报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黄海波(左二)、吕丽萍(右二)《新编辑部故事》剧照。楠楠供图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楠楠供图

  作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喜剧作品,《新编辑部故事》昨天一开播就引发讨论,质疑声、叫好声混杂一片。从刚刚播出的几集来看,观众议论比较多的是编辑部大换血、台词不够犀利、表情动作夸张、广告频繁植入等问题。对此,导演郑晓龙[微博]接受采访时直言,现在的观众笑点高了,以前以冷幽默为主的样式已经不够满足观众需要了,想让观众笑,这事不容易。

  观众葛优没出现特别失望

  导演用新人加入时尚气息

  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观众会把新老两个版本做一番比较。首先是在演员的阵容上,按观众的审美预期,希望看到葛优、吕丽萍[微博]、侯耀华、张瞳、童正维[微博]等演员,因为他们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从《新编辑部故事》的演员阵容来看,除了戈玲吕丽萍荣升主编外,其他人都不见踪影,编辑部的成员换成了黄海波[微博]、陈好[微博]、王千源[微博]、井柏然[微博]、焦俊艳[微博]等。葛优的缺席让很多观众失望。

  郑晓龙透露,他原本想请葛优来客串,但由于合同问题最终没能谈拢。郑晓龙强调,新老两版没有可比性,“如果把老版里的人都找回来,那就成老年人编辑部了。我们要呈现的是紧跟时代潮流的时尚编辑部。杂志从《人间指南》改名为《WWW》就是要加入更多的时尚年轻气息。”

  观众台词不“冷”不够犀利

  导演增加夸张无厘头元素

  老版《编辑部的故事》的口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嬉笑怒骂中恰到好处的针砭时弊,主要以王朔的语言风格为基调。有观众认为“当年的冷面幽默没有了,新编辑部成员的语言都变俗了,再没有老编辑部的犀利深刻”。

  郑晓龙认为,现在的观众笑点高了,以前以冷幽默为主的样式已经不够。新版在幽默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各样的喜剧元素,比如说黑色幽默、相声段子还有载歌载舞等等,甚至运用了很多夸张的、无厘头的元素。郑晓龙说:“现在的编剧很难达到王朔的水平,模仿也困难。后来我干脆解放思想,保留语言幽默感,再把各种喜剧样式都放进去。我相信创新性、喜剧性、带有话题性的东西,年轻人都会喜欢。一部剧,总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即便是《甄嬛传》也是这样。而老版‘编辑部’刚播的时候也有人拍砖,认为不够真实,编辑部哪能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光耍嘴皮子的。”

  观众肢体语言夸张不适应

  导演恳请大家观看放轻松

  熟悉了老版《编辑部的故事》冷幽默的观众会发现,新版的喜剧风格完全不同了,既有无厘头、黑色幽默,又有荒诞剧、音乐剧的影子,肢体语言十分夸张,这样的改变让很多观众大呼不适应。

  郑晓龙恳请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要放松心情,“看这部剧需要观众的幽默感来配合。我这次没有一本正经地讲故事,也请观众不要一本正经地去看。”郑晓龙强调,动作夸张并不是雷,“故事情节都是合理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夸张。喜剧样式必须改变,观众不同了,你没有更有意思的招,很难把观众逗乐。以我的观影经验,《武林外传》刚出来那会儿我也不接受,但慢慢看下去我还追着看,觉得特好看。现在刚播了几集,很多精彩的台词都在后面,我有信心,这个剧播出后会产生很多流行语。”

  观众广告植入太多又生硬

  导演自认做得巧妙不雷人

  《新编辑部故事》的广告植入从第一集开始就轮番亮相荧屏,比如第一集的某品牌牛奶,一位在超市抢购的阿姨拎着一箱牛奶大喊“只要牛奶不要书”,在第二集中,《人间指南》改版为《WWW》,编辑部搬进了新办公室,黄海波一进办公室就打开了电视机,屏幕上赫然出现某品牌,随后是黄海波的一声惊叹:“哟,是云电视呀!”虽然剧中也安排了杂志社众人直接对黄海波吐槽“你搞得好像广告植入似的”,以化解电视机前观众的质疑,但观众仍然大喊“受不了”。

  郑晓龙称,生活剧的植入广告很好做,都是身边需要用到的东西,只要拍的时候弄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观众就不会被雷到,他说:“《金婚2》的植入做得不够好,遭到很多人诟病,这次我们也吸取了经验,把广告植入做得更有意思更巧妙。在观众不反感的前提下,赚取广告费,还能对植入广告这个当下最普遍的现象进行巧妙的调侃。”

  京华时报[微博]记者赵楠楠

  □新老《编辑部的故事》台词

  1.黄海波:没办法,能力太强,到哪都引发哄抢。众星环绕、中流砥柱,这就是我的位置啊。

  2.陈好:我们这种人就是,风动,云动,我不动,淡定。

  1.广告:“冬宝,想什么呢?”“想戈玲呢。”

  2.牛大姐:我们女人一生总要疯几次,不像男人,永远清醒。

  3.余德利:钱这东西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观点

  

  >>倒派

  ☆台词没有老版犀利。老版无法超越的是冯小刚[微博]和王朔的编剧水平,加上葛优、侯耀华喜感十足的表演,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生活性和喜剧性,根本无法超越。

  ☆动作太夸张,不适应。当年的冷面幽默没有了。表情动作夸张、做作。这个风格我不太喜欢,故事有点枯燥。

  ☆演得太夸张,问下现实里会这么说话不?新编辑部成员的语言都变俗了,再没有老编辑部的犀利深刻。

  >>挺派

  ☆老的东西就是老了,尤其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东西,《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虽然听大人们说,怎么怎么好看,但是我们年轻人再回头去看,却怎么也看不下去。没办法,这是时代的代沟。新老版本可以去比较,但《编辑部的故事》是反映时事的系列剧,以前谈的有意思的话题,到了今天实在没有兴趣去理解,所以老版《编辑部的故事》,实在看不下去。

  ☆《新编辑部故事》是属于新时代的东西,无论从构想,还是演员,都很吸引人的眼球,就是一部重口味的喜剧。从语言,表情,都很夸张,富有特色,开头有些平淡,期待后面养肥的剧情慢慢出现,一定每集必看。

  ■微观

  @赵格羽:《新编辑部故事》的演员表演的确有些夸张,这本来是一部无厘头喜剧,何须用传统的正剧去要求?《娘要嫁人》《甄嬛传》展现的是人物命运,而《新编辑部故事》则是在嬉笑怒骂中演绎人生。看看《新编辑部故事》,跟着剧中人物笑一笑,笑完洗洗睡。这年头,能让人乐一乐,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

  @微笑掩盖忧伤:《新编辑部故事》推荐理由:一部电视剧,就算故事演员什么都不知道,就冲着导演是郑晓龙,也一定要看。他的名字就代表了“靠谱”二字。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多年后郑晓龙选择拍续集,恐怕也来自于观众的怀旧情结。

  @杨波:今天一大早起来,发现楼下好吵,接着有人敲门,说是《新编辑部故事》剧组来我们小区拍摄,我们家位置最好,上我们家架设机器进行拍摄,主演是陈好、黄海波。节目组还送来了水果,实在太客气了。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