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投资正迎来拐点 电视节目集体缺氧

2013年06月13日17:26  新民晚报

  昨天,上海电视节推出两场白玉兰论坛,“金融创新——中国影视行业发展新力量”和“节目模式引进与原创高层对话”,听后一喜一忧。

  影视产业现拐点

  行家们指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金融和影视的联手具有广阔的前景。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去年国内票房达17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观众人次今年也有望突破5亿,中国影视业现在已到了一个拐点,显现出其投资价值。而过去,从产业化来讲中国影视总体还不成气候,投资影视还不可靠,就像“赌博”一样,赢家少,输家多。但产业不能像赌博,今后中国影视就会快速成长,有目的的资本能更好地介入这个产业。

  尚世影业总经理苏晓说,中国影视业规模目前体量还小、电影加电视剧也就两百多亿,这个行业由于热钱太多,导致整个行业成本上升,心态浮躁。电影电视剧表面看好像不缺钱,但影视作品有好有差令人不敢投资,投错了就是烧钱。整个行业充满了“赌博”心态。现在,中国影视业需要更为专业规范的投融资渠道和风险控制手段来为它保驾护航。

  华谊兄弟[微博]董事长王中军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影视业确实已到了拐点,去年电影票房几乎就等于过去5年的总和。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陈杭说,影视业要考虑跨界发展,前景广阔,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舞台、授权包括音乐、彩铃等衍生产品,这会带来上千万的收入。

  急功近利缺原创

  今年,节目引进模式突然成了各地卫视争抢的香饽饽,这被称为模式引进的“井喷年”,约有30档真人秀均从外引进,几乎没有原创节目的一席之地。大家都盼找到一个现成模式,第二天就火,第三天就数钱。

  对此,唯众传媒总裁杨晖批评说,外国电视花了70年所探索的节目模式,我们竞相引进来,二三年就用完了,这不仅是一种竭泽而渔,难以为继的现象,而且也是电视人自我挑战的缺失,她形容中国电视现在是集体“缺氧”。《年代秀》总制片人易骅说,中国电视节目缺乏原创,是由于电视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经受不了失败,急于寻找成功模式进行复制,每天看着收视率,甚至容忍不了让节目有一个成长的空间。

  《中国好声音》总策划杜昉说,为何会出现引进节目模式“井喷”现象,其实也是中国电视在“补课”。就像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所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许多家用电器都引进了欧美、日本的生产线。不可否认,这种从外引进生产线的方式带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今天中国的电视也是一样的,但这种“补课”非常重要。

  《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认为,这种竞相引进模式今年出现“井喷”,明年也许就会“降温”。一是国外也没有那么多模式可供引进了,即便引进还面临本土化的课题;二是引进30多个,其实真正能火的也最多二三个。他认为,复制海外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但这一阶段很快就会过去,最终有利于原创节目涌现。

  首席记者 俞亮鑫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