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虎口拔牙》草根抗日大玩冷幽默

2014年12月05日15:41   羊城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地理老师”姜武与“房东”柯蓝成了一家 “地理老师”姜武与“房东”柯蓝成了一家
五位小市民与日寇斗智斗勇 五位小市民与日寇斗智斗勇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浙江卫视[微博]中国蓝剧场目前正在热播的《青年医生》已临近尾声,12月6日接档的大剧并非是之前盛传的《云中歌》,而是由潘军编剧并执导,汇集了姜武[微博]、李乃文、吴越[微博]、柯蓝[微博]、钱波等实力派演员的一部“冷幽默谍战大剧”《虎口拔牙》。

  【故事像《红色》?】

  《虎口拔牙》的背景放在1933年,为了保护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大批珍贵文物,国民政府秘密制订了一项文物南迁计划,分三路将文物运往大西南。这项秘密计划历时四年,最后一批文物从南京运出,距离当时南京沦陷仅仅一周时间,可谓危急万分。

  导演潘军在此历史背景下虚构了一个“智齿计划”:一群因为时局汇聚上海的小市民,摊上了保护文物这件大事,居然成立了一个抵抗组织,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其中包括失业的地理老师潘慎之(姜武饰)、牙医王天桥(李乃文饰)和太太陈丹凤(吴越饰)、小寡妇兼房东阿金(柯蓝饰)……

  “房客”们联手抗日,这个题材是不是有些眼熟?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口碑大好的《红色》,也是讲上海小市民运用高智商抗日的故事。潘军表示纯属巧合:“《虎口拔牙》的本子我3年前已经开始筹备,可能和《红色》不约而同都想到,是时候从草根角度写一部抗日剧了。”

  【剧名像《虎口脱险》?】

  《虎口拔牙》这个片名,让不少人联想到法国经典喜剧《虎口脱险》。对此,潘军直言不讳:“没错,《虎口拔牙》就是向《虎口脱险》致敬,只不过《虎口脱险》里的表演特意夸张变形,而《虎口拔牙》是一本正经的冷幽默。”

  什么叫冷幽默?潘军的解释是:“侯宝林大师讲相声,在台上有说有笑,台下观众也是有说有笑,这叫幽默。马三立讲相声,在台上从来不笑,台下观众笑得不行,这就叫冷幽默。”所以,姜武、李乃文都是绷着一张脸,一本正经地演戏,演到对方笑场。

  潘军回忆,有场戏是姜武、李乃文和报社记者“李言”(阮巡饰)去找屠夫“王四”杀人,“王四”平时杀一头猪挣5元钱,那找他杀个人该多少钱?三个人先算上了账。“王天桥”一贯节俭,认为10元钱足够了;“潘慎之”认为15元合适,因为三个人一起去谈这档“生意”,15元好分账;“李言”是个老光棍,平时对“王天桥”言听计从,结果一见“王四”,开口就义正词严地说:“我们从来不是小气人……”

  潘军说,这段戏姜武和李乃文越是演得一本正经,大家就越是憋不住笑,就连姜武和李乃文自己也没能忍住,后来眼神一对就笑场,连拍了10条没过,没办法只好分开拍,才算过关。“类似这样的场景太多了,一件越荒谬的事情,越是一本正经地去说,观众就会觉得越可笑。凭借这一点,《虎口拔牙》清晰地和以往的谍战剧划出一条分界线。”

 

(责编: Gracetot)

文章关键词: 李乃文姜武虎口拔牙抗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