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剧]《鹿鼎记》不走心 随便看看还行

2015年01月09日00:58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电视鉴剧科VOL.30 新浪电视鉴剧科VOL.30
《鹿鼎记》 《鹿鼎记》

  新浪娱乐讯 近几年国产剧出“神”入化的发展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审剧标准,特别是在古装经典改编领域,能做到不疯不雷不乱展开,被屡吐不止的槽点撑出了宽容心胸的观众基本就可欣然接受并放心观看。《鹿鼎记》就是这样一部还算让人宽心的武侠翻拍作,大体上看过的人都能给出“还行”的评价。不脱离原著的情节推进,不违背公共认知的人物设定,不为博噱头而刻意设置过多的雷点……这年头,一部“能看”的古装剧,不说罕有,却也是少见了。

  不过,虽然整体尚在可接纳范围内,新版《鹿鼎记》却难称得上是佳作。按部就班但诚心欠奉的改编就像是囫囵重刻了一遍已知情节,不加咀嚼和裁剪,除了换了一批还算闪亮并且卖力的面孔,看不出太多时代解读出的新意。另外,《鹿鼎记》在细节方面也没有过多留心,服装道具粗疏随意,逻辑漏洞也是时有出现,太过明显的速成痕迹,让人很难信任其创作态度。

  新浪娱乐认为,由于回忆的加分功效,新版《鹿鼎记》不能赶超TVB老版,却也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改编,但因为粗糙的编排和制作,破灭了其经典化的可能,最终注定只能是一部平常之作。而从更大范围来看,《鹿鼎记》的改编仅是个例,旧有文本究竟以何种方式才能在新环境下得到还原并引起共鸣,却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流水线生产的速成品

  让你骂不起来,也没法夸

  新版《鹿鼎记》并没有像隔壁“言情派武侠”《神雕》那般鼓捣出太多惊世骇俗的花样,其整体走向很像一种旧式武侠剧的改编模式,对原著依赖大。但是,新版《鹿鼎记》却也止步于原著提供的情节路子,在影像的还原过程中放弃了风格化的尝试,故事裁剪取舍后的编排节奏也欠缺考虑。

  新时代下的经典文本改编应该有不一样的风貌,甚至能提出前作未发的思考,但新版《鹿鼎记》嘻哈半晌后却也只证明——只是换了一批脸。除了不一样的面孔(或者还有网游风的画面),这个新作并没有给出太多的东西。绕开了雷点,但也没有奉上有区别度的亮点,《鹿鼎记》能赚来的观众,除了易消耗的新鲜感,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透支原著打下的底子。

  《鹿鼎记》的“不思进取”其实也是其“心无大志”的拍摄初衷所造就。华策家买下了八部金庸古龙的小说版权,意欲打造一个武侠新世界,但在该剧中“新”却只局限于数码技术以及新演员,说到底,无非就是对原有内核进行粗暴地重新包装。以此思路为指导,各个项目依次迅速上马,理出个故事梗概,拉来批差不多的演员,基本就可以赶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故事,这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在完成一项项的任务。之前的《天龙八部》如此,《鹿鼎记》亦如此。经典难成,亦或者,主创们本来也没想造就经典。如此,“粗糙”就成了新版《鹿鼎记》给人的最直观印象。作为一份快餐,吃起来倒也能津津有味,但具体哪里好?却也难以说清楚。

  剧情:逻辑疏漏不走心 节奏疲沓难抓人

  小宝,你的“神行百步”练得太过了!

  首先在主体的剧情上,便会时不地时出现些逻辑小漏洞,譬如开头小宝和小郡主第一次见面,小宝识别了小郡主的女儿身后正意欲轻薄,但画面随即切换转入下一段情节,之前的线不明不白地断掉,后来二人宫中重逢,从小宝的回忆画面中观众才知道当时后续发展。再如苏克萨哈自愿请命为先帝守灵,可之后的情节发展却说苏克萨哈已死,而康熙还打算借助报仇者来诛杀鳌拜。诸如此类的错漏之处可能是拍摄时的疏忽,也可能是后期剪辑时未加思索太过跳跃,虽不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但一个武侠大剧不应该有这么低级的失手。

  在剧集的节奏把控上,《鹿鼎记》也有些随意,开头推进过快,部分剧情交代不清,后来又拖沓繁琐,对观众的粘连性较差。若非原著党、武侠迷、演员的粉丝以及围观看热闹者(不得不说好多国产剧也就值得围观看热闹),单就新版剧集本身来说,普通观众并不容易产生追看的欲望;就连看完原著多时的人,有的情节记不清,也会时不时摸不着头脑。

  制作:打斗够绚丽 细节太粗糙

  道具师,捅过人的刀子上好歹洒点红墨水成不?

  “粗疏”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鹿鼎记》的服化道等细节上。虽说此次没有出现之前《天龙八部》蕾丝内裤、七彩葫芦娃式的先锋派造型,但不知是不是受前作打击,《鹿鼎记》在服化上并未作出过多设计,人物服装很像是批量化生产,回归了正统,不过也趋于保守,在新的审美环境下甚至显得有点寒酸。在道具及其他细节上,《鹿鼎记》更是将不严谨贯彻始终,并直接将整部剧拉低了格调。譬如抄家时的珠宝又出现在地摊上;从水缸里爬出来,衣服以及怀里的经书都能“遇水不濡”。

  武侠剧里少不了打斗戏,《鹿鼎记》的打斗场面其实颇为绚丽,比如韦小宝和皇上著名的“玄桂”大战,抱搂戳捏挺过瘾,作为观众也身临其境,恨不得替他喊疼。但是细节上的粗糙又让人时不时出戏,借位借得“没点到即止”都能让观众发现也就算了,毕竟演员要真打到身上也怪疼的,但杀人时配合着后期声效喷出的血能不能就不要用后期的数码技术添加了?如果所谓的武侠“新”世界就是能用数码制作的全用数码,何不干脆做一款动画江湖?更何况即使是后期特效添加,《鹿鼎记》也没能尽心尽力,水平山寨先不说,反正与国产剧整体水准相比不会有太大出入,但其在态度上的无所谓却很难让人通融,比如韦小宝那柄神奇的宝刀,多次杀人不沾血,白刀子进白刀子出,也确是一项武林绝学。

  《鹿鼎记》演员表演意外成了剧集所剩不多的有力支撑。《鹿鼎记》的演员阵容虽然与同期在播的另一部武侠剧相比逊色不少,话题点也差一大截,但所幸演员们对自己角色的完成度还未让人失望,即便这可能也要归功于演员的个人自觉。韩栋[微博]苦熬配角多年,上次虚竹的戏份还被卫视删光殆尽,这次《鹿鼎记》终得扶正自然不会浪费机会,虽说其个人形象更接近王爷公子少些草根痞气,可在表演上的张力已能让人看出其对角色的认真。娘子军团本是《鹿鼎记》的一大看点,新版的小老婆姿色虽有,但名头显然不够响亮,先期的抓睛度有限,后期出彩处也不算太多。

  经典小说翻拍前路在何方?

  《鹿鼎》《神雕》殊途改编各有诟病

  《鹿鼎记》与同期热播的《神雕侠侣》代表了现如今武侠剧的两种翻拍模式,且各有代表性。《鹿鼎记》未做过多自我表达,粗率地扒了一遍原作情节,略作调整;而《神雕侠侣》却是做了太多自我表达,所有的情节都要用爱来供养,肤浅幼稚,且在人物与语言上埋了不少不定时雷点。

  前者总体无功无过,却也波澜不惊激不起太多反响,后者话题过硬,但槽点却也让人招架不住。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两种改编方式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及早期翻拍的成功经验中,武侠经典又该以何种方式获得重生,或者说,它是否真的有重生的必要?

  任何百出的花样都抵不过童年的回忆是人们常说的言论,正因如此,大多改编剧都标称自己对准的是年轻的90后、00后观众,一切翻新重做匪夷所思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欣赏趣味,但是当剧方意气风发地自以为向着时代前进时,可曾想过年轻观众是否真的还需要这些已快被讲烂的故事?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作品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彼时以其无可替代的开创锐意掀起了一个时代的阅读欲望,并在随后被影视不间断地改编。但时至今天,通俗文学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网络文学的兴起促成了时代新的写作神话,年轻一代的心理渴望也随之发生了偏转,后起之辈的蓬勃,让金庸、古龙等人的不可取代性降格,而那些创作于几十年前的文字,其魅力真的还能盛如往昔?金庸古龙曾被时代选择,当时代前进,他们是否还是必选项?

  【结语】

  很多人在开播前并不看好《鹿鼎记》,但没想到真正看下来,却觉得它还可以,是否对得起原著地位另当别论,但作为一部消遣时间的伴食品,新版《鹿鼎记》已是够格。中规中矩的改编让人看不到太多新意,可要说创新并且不触雷,也不是等闲能做到。通俗文学是时代阅读快感的体现,关于金庸等人的时代性问题,小浪此次也只是提出一个观点,时代的问题,也许最终还是应该由时代来解答。(聆君/文 洪思思/策划)

(责编: sisi)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鹿鼎记鉴剧科韩栋版鹿鼎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