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旷日持久的大小金川平叛,导致国库空虚,粮饷捉襟见肘。乾隆皇帝紧急召见两淮盐政尹如海,试图从扬州盐商处凑足一百万两白银充实西南军费。而扬州运司衙门亏空却达千万两,尹如海在滦阳驿站自杀。被贬多年的前广东巡抚阿克占临危受命,继任两淮盐政,奉旨前往扬州先催捐输再查运司库亏空,各式人等由此粉墨登场。
这是近日央视八套热播剧《大清盐商》的开场背景。这部电视剧将历史上真实发生于乾隆三十三年的“两淮盐引案”移植到了乾隆四十一年,除再现了扬州盐商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与乾隆皇帝对贪腐的严厉打击外,这一时间的移植似乎饱含某种深意。电视剧的第一个画面说到:“1776年是人类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一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独立宣言》发表;在英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工业革命拉开大幕。”而此时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两淮盐引案”。
乾隆三十三年,新任两淮盐政尤拔世上奏称“上年普福(前任两淮盐政)奏请预提戊子(乾隆三十三年)纲引,仍令各商每引缴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 乾隆帝以历任盐政并未奏闻有此项收入,检阅户部档案,亦无造报派用文册,显系盐政私行支用。更重要的是,从乾隆十一年预提盐引之后,每年提引约20万至40万张不等,若以每张盐引交纳“以备公用”的费用3两银子计算,20多年应有千万余两银子。此即《大清盐商》第一集中乾隆皇帝估算扬州运司衙门应有库银一千万两的由来。但是这些银子如何使用,历任盐政都没有向自己汇报过,乾隆觉得“甚可骇异”,必须彻查。遂密令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详悉清查。
六月二十五日,彰宝上奏称:“查历年提引,各商共获利余银一千九十余两。”而这些银两的用度俱系剧中以主人公“汪朝宗”为代表的总商经手。彰宝传唤总商详讯,并令其开出清单。得到以下供词:“据称历年办贡及预备差务,共用过银四百六十万两,尚有各商未缴余利银六百数十万两。”“据辛巳纲(乾隆二十六年)两次交给高盐政(高恒)银八万五千九百余两。丙戌纲(乾隆三十一年)又送银四万两……”“又自乾隆十四年起,代吉盐政(吉庆)办贡物,共垫银三千余两。”“又二十一年,代普盐政(普福)办如意银三百二十两。”从总商的供词可看出,这一千余万两盐引费中,六万余两由盐商与盐官勾结,从未缴纳过;余下四百多万两的用途有二:一是贿赂官员;二是为皇帝办贡,实际就是皇帝自己用掉了。据《清通鉴》曰:“……乾隆皇帝屡举南巡,两淮盐商迎跸,治扬州等处行宫,极尽奢华,迨车驾临幸,辄留数日乃去,而商人所费不赀。又频岁上贡及帮贴历任盐政等上贡,亦踵事增华,商人难堪其累。遂以预提盐引所得余利为公使钱,以为办差、办贡只用,而事皆未报部。” 又据嘉庆年间《两淮盐法志》载,乾隆帝曾言:“扬州所建行宫,从前吉庆为盐政时,其缮葺已觉较华,而普福任内,必求争胜于吉庆。今闻高恒所办则又意在驾普福之上。”由此也坐实了两淮盐引亏空多用于皇帝的结论。
此案查清后,乾隆皇帝将高恒、普福、卢见曾等前几任两淮盐政问斩,并命两淮盐商分十年补齐预提盐引亏空,每年还要比以往多付一百多万两。这个惩罚对盐商来说是巨大的。
由“两淮盐引案”可见,大清帝国贪腐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盐商勾结官员挪用、截留税款,讨好皇帝。商人们经商致富,还可以花钱买“红顶子”,但个人命运不由自己支配,财富更不由自己支配。如此巨大的财富,却没有被运作成为发展生产的商业资本。盐商亦没有像西方商人那样成长为资本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该剧的片花透露出的结局是汪朝宗与乾隆同席而坐,谈论盐政之弊,汪朝宗提出了自我革命,盐业制度改革,两淮盐商的富贵走到了尽头。可是盐商命运的改变,是否能扭转整个国家的命运?
反观此时的西方,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大声呼喊着“人人平等”与“主权在民”,一个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并开始深深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资本家利用各项成果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走向全世界,广泛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日不落帝国”正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奠定。
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乾隆吃西餐、听交响乐的画面,看到洋人们穿着宫廷内侍服在乐队里演奏;和珅最关心乾隆对洋人们说了什么。来传教的洋博士被安排进了乐队;洋画家被教训去学中国画,乾隆对这些传教士的态度也说明了作为大国之君的他,根本看不上洋人这些雕虫小技。面对在自己面前展示的蒸汽机也好、画出来近似照片的西洋油画也罢,乾隆最后问了自己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你们的皇上是怎么管住人心的?”执政者最在意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如何得民心,利民惠民强民,这都是当时的乾隆没有想周全的。这也是中国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大清盐商》剧情推进,观众往往能眼前一亮,对编剧的心思、剧中人物的心思会然一笑,也能明朗地觉察出清王朝走向没落的端倪。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