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收官:两个突破 一个逆向思维

2016年05月20日 18:1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昨晚,《父亲的身份》完美收官。相比《欢乐颂》的慢热,《父亲的身份》可谓四平八稳。

  新浪娱乐讯 昨晚,《父亲的身份》完美收官。相比《欢乐颂》的慢热,《父亲的身份》可谓四平八稳。

  三大创作原力

  《父亲的身份》的成功,既有台前的精彩,也有幕后厉害。台前它有陈建斌[微博]、俞飞鸿加持,幕后则不仅有金马奖导演高群书归来操刀,还有凤凰联动的原创输出,是这三股原力齐齐发力的结果。

  出品人张小波曾公开表示,《父亲的身份》是“失败”改编逼出来的原创,当初他拿着《地下党》一书找到金海曙改编时,因为故事太平且情感和戏剧缺乏冲突,一度让这位创作过《赵氏孤儿》的江湖老手无所适从,最后两人一拍即合,做出了弃书原创的决定。也就是这个决定,让《父亲的身份》有了创作原力的魅力。

  其次是导演团队的原力。《父亲的身份》既是高群书导演阔别荧屏十余年后的一次回归,也是他继电影《风声》七年之后再度涉猎谍战。高群书把多年来的电影经验进行了电视化的移植,《父亲的身份》的影像画风、运镜节奏和场景调度都是电影的考究。为此他不仅请来了陈建斌和齐溪[微博]两位金马奖演员坐镇,连灯光指导也是29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得主李德成。高群书的介入,一方面弥补了不少剧本本身的先天不足,让故事在强节奏和烧脑的道路上走得更高远,另一方面从服化道以及灯光摄影等制作方面提升着该剧的制作品质。

  再次是演员表演的原力。剧中男主角陈建斌的表现算不上如何之惊艳,但凭借其表演实力和职业良心,完成角色的使命不在话下。相比之下,两位女主角俞飞鸿和齐溪的表现十分抢眼,人物的复杂性形神兼备,犀利与智慧双管齐下。

  两个逆向思维

  《父亲的身份》创作上用了两个逆向思维,一个是“双雄会”的逆向思维,一个是“办公室政治”的逆向思维。

  《父亲的身份》原本也是“双雄会”的设计,高群书介入后毫不犹豫地改成了“雌雄大战”,于是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蛇蝎美人俞飞鸿。导演并没有像《伪装者》里的汪曼春那样把女特务设计成令人生厌的女恶棍,只用开篇一场用钢笔插人玉手逼供的戏勾勒出郑翊心狠手辣的一面,而大多数时候,她都是个撩人心魄的制服美人。

  以往的谍战剧均深陷“办公室政治”的囹圄,这一次总算走了出来。通过《地下党》小说的人物启示,编剧金海曙有了谍战背景下的父女线的构想,余北平除了要护佑亲共倾向的小女儿,还要与失散多年的大女儿在情报战中相爱相杀。《父亲的身份》以家争对照国乱,通过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对立、信仰冲突、性格碰撞、生离死别等,来体现国共两党的激烈博弈、不同人生之间的相互磨洗,最后升华为个人、家庭及至国家的终极认知。

  以往的谍战剧,不是国共之争就是抗战背景,顶破天也就是国、共、日、伪四方角力。也许是文人情怀和使命感使然,《父亲的身份》让出品人张小波、导演高群书、编剧金海曙都铆着一股劲,勇敢尝试谍战剧的突围。

  不同于以往谍战剧近亲繁殖的思维定式,《父亲的身份》在国共在内战末期情报博弈的基础上,引入了以美苏争霸、冷战萌芽为大背景国际元素。故事以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为背景,是时国军节节败溃,先后两度铤而走险自摆“比基尼计划” 乌龙,试图将美军拉入中国战火。

  《父亲的身份》以解放战争后期潜伏谍战为底色,第一次在我们传统“办公室政治”基础上植入了美苏争霸的视野,实现了一次题材瓶颈的突破。

(责编:得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