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辞世专题 >正文

花淑兰老人不让哭 她是个“戏比天大”的人(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02:14 北京娱乐信报
花淑兰老人不让哭她是个“戏比天大”的人(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花淑兰演谢瑶环。

花淑兰老人不让哭她是个“戏比天大”的人(图)
花淑兰演《茶瓶计》。

花淑兰老人不让哭她是个“戏比天大”的人(图)
花淑兰演《半把剪刀》。

  3月30日21时18分,评剧艺术家花淑兰因癌症晚期引起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相继衰竭,不幸在沈阳第四人民医院病逝,享年76岁。目前,已经有四十多名花淑兰的弟子从全国各地陆续赶到了沈阳,还有很多人正在赶往沈阳的途中。

  “一哭就走得不安心了”

  花淑兰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强忍着悲痛,没有哭天喊地,没有跪倒不起。花淑兰83岁的老伴王景山告诉记者:“花淑兰还清醒的时候嘱咐过他们,不要太悲伤,千万不要哭,一哭她走得就不安心了。还嘱咐说,要演好戏、做好人,评剧振兴了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花淑兰的弟子、天津评剧院的曾昭娟说:“我们都及时赶来见了老师最后一面,也算是没有留下太大的遗憾。老师一生都站在艺术高峰上,桃李满天下,她的一生没有遗憾,非常完满,非常辉煌。我们最欣慰的就是,老师在最后的日子里因为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渐渐衰竭,所以离去时没有太痛苦,遗容也非常安详。”

  一见学生就跟没病一样

  2003年年初,花淑兰被检查出患有肾癌,到8月做了手术。手术后,花淑兰的身体开始渐渐恢复,但医生再三嘱咐她必须注意休息。已经75岁高龄的花淑兰完全可以在家调养,可她偏偏坐不住,总惦记着花淑兰评剧艺术学校的孩子们。花淑兰再三强调说:“这是花淑兰评剧艺术学校,花淑兰三个字不是挂名的。再说,我一看到这些孩子就什么病也没了。”如果赶上身体不舒服,她就会给学校打电话,让孩子们到她家里来学戏。孩子到来之前,为了保持充足的体力,她会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等孩子们喊着“花奶奶”跑进屋时,花淑兰就像没病的人一样,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为孩子们上课。

  吃三片止疼片登台演唱

  去年底,老人和花淑兰艺术学校的学员们一起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闭幕式演出。她为了提携年轻一代,主动拉着自己的弟子、沈阳评剧院的冯玉萍和自己一起上场演唱了《半把剪刀》中的“寻子”一段。上场前,老人吃了三片止疼片,可一登上舞台却显得精神饱满,浑身充满活力。这段唱腔难度非常大,并且高音居多,然而身患绝症的老人演唱得却非常完美,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她也是个“戏比天大”的人

  义子李戬:头回见就觉得像亲妈妈

  花淑兰的义子李戬告诉记者,花淑兰很乐观,病重的时候难受得有时一句话都不愿意说,但是如果有戏迷打来电话,她一定会接;遇到向她请教评剧艺术的戏迷,她的兴致就更高,有时还给戏迷唱上几句。有几位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戏迷,几乎每天都会给花淑兰打来电话,这也是她一天中最为高兴的一段时间。

  回忆起他与花淑兰结识的往事,李戬说:“20年前我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学生,为了完成系里留给我的采访功课,跟干妈认识了。接触了几次之后,我觉得她老人家待我就像亲妈妈一样。我一冲动就说,我给您做干儿子吧,她就乐着答应了。到现在我回想起第一次到她家去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孩子,吃完饭再走,吃完饭再走。’我第一次去干妈家,她的这句话,当时让我觉得就像亲妈妈怕我饿着,管着我似的。那种一直暖到心底的感觉我永远也忘不了。有一次,她硬要给我钱,说从来没有见过我穿西装,老是军装。我不要,干妈就很生气,说我要不拿着自己去买,就要带我去买。后来,我用干妈给的钱买了套西装。那是我第一次穿西装,也是到现在为止我最帅的一套衣服。”

  王景山:为老伴留下最后的礼物

  花淑兰与老伴王景山携手度过了54年。从1952年相识到1953年结婚,从事行政工作的王景山与花淑兰一同经历风雨,经历坎坷。从建议花淑兰进入正规国家评剧院,到共同创作《茶瓶计》一举成名,花淑兰在评剧事业上的每一次成功都有王景山的功劳。

  王景山强忍着悲痛说:“河北的一位作者王凤翔写了一本花淑兰评传《艺术星座花淑兰》,现在还没有印出来,封面是花淑兰唱《茶瓶计》的剧照,书名是杨仁铠题的,大概有将近50万字吧。这本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花淑兰的艺术人生,她也是个‘戏比天大’的人。这本传记估计4月份就能够出版了,书稿她是看过的,这也算是我送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吧。遗憾的是她没能等到书正式出版。”

  花淑燕:姐姐是个最最善良的人

  花淑兰共有姐妹三人,62岁的花淑燕是花淑兰的小妹妹。得知姐姐病重,她连忙从唐山赶到沈阳。在花淑燕眼里,姐姐是个最最善良的人,她说:“我淑兰姐是老大,在旧社会没念过书。她无论是对父母、对妹妹,还是对她的徒弟们都十分关心爱护。小的时候,她总是护着我、让着我。所以我跟我姐的感情一直特好、特深。我一直特别尊重我这个大姐。去年,她已经是重病在身了,还坚持到唐山去参加了中国评剧艺术节,没想到那次却成为了她最后一次重要的演出。”

  张秀云:为评剧让我改投新派

  在戏曲界,一向都很重视门派,可花淑兰为了评剧的发展,主动让得意门徒张秀云改投了新派。中国评剧院的张秀云伤心地回忆道:“老太太一直特别喜欢我。那时候我还在辽宁鞍山评剧团,中国评剧院要重排经典剧目《金沙江畔》,可当时中国评剧院没有合适的人选演珠玛,这个角色原先是新凤霞老师创作的,新凤霞老师的弟子谷文月就试探着给花老师打了个电话,问老太太可不可以把我借去用一用。没想到花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对评剧的发展有好处,别说是演戏,改派都可以。虽然秀云是我的学生,但我可以让她改为新派,拜你为师。’在老太太的坚持下,我后来就真的改了新派,成为谷文月的学生。”

  去年,花淑兰在北京复查期间,正值张秀云参加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决赛的当晚,病中的花老觉得疼痛好像消失了,原本每天晚9时就休息的她硬是等到了12时,和张秀云通了电话,得知演出挺成功的才上床睡觉。

  费宏宇:躺在病床上跟网友聊天

  去年年底,花淑兰来京期间,宇扬评剧网站斑竹费宏宇和陈素英一直陪伴在花老师身边。这不仅因为花老师是宇扬评剧网的名誉站长,更重要的是花老师的为人,让接触过她的人都会由衷地产生亲近之感。

  费宏宇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一提起花淑兰的名字就忍不住地想哭,他说:“当时评剧网站刚成立,资金和资源上还有很多困难,花老师二话没说就免费为网站的宣传演出,还无偿地把自己保留的资料捐献给我们。花老每次来北京,都会抽出时间来宇扬评剧苑聊天室里和广大的评剧爱好者见面。去年就在花老来京治疗时,她和老伴王景山老师悄然地来到聊天室,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聊天室的朋友们当听到花老那明朗的嗓音时,都非常激动,都在聊天室里祝福大家爱戴的花老健康长寿。可是大家不知道,其实那会儿花老师是躺在床上忍着疼痛,腹部焐着热水袋和大家聊天的。”

  冯玉萍:“大师姐”要接过老师的担子

  花淑兰的弟子冯玉萍是评剧界第一位“二度梅”得主。1981年,冯玉萍拜花淑兰为师后,花老师向她传授了《谢瑶环》、《牧羊圈》、《半把剪刀》等剧目。现在,冯玉萍已经在舞台上创造了许多新的艺术形象,成为著名的评剧艺术家了。可这么多年来,她在老师面前仍和当年刚入“花门”时一样。冯玉萍说:“我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老师不仅教我们演戏,还教我们做人。我要是忘了老师、不尊重老师,那还能算花派的人吗?还怎么进花派的门呀!”

  在花淑兰住院期间,冯玉萍几乎放下了家里所有的事和工作,精心照料老师,在老师弥留之际,她寸步不离地守着。她说:“我是花老师第二批学生中的‘大师姐’。现在老师离开了,作为‘大师姐’,我感到身上的压力很大。老师未竟的事业,我们会主动承担起来的。”

  吴丹阳:从不收我们做弟子的一分钱

  花淑兰的学生遍及全国,培养新人成了她一生的使命。她的学生、沈阳评剧院青年演员吴丹阳说起恩师,充满了敬意:“老师共有50多个徒弟,在全国评剧界是徒弟最多的了,年龄最大的都已经60多岁了。跟老师学过戏的学生那就更多得数不清了。打收第一个徒弟起,老师就没收过一分钱。对有些外地来的徒弟,老师还包吃包住,很多徒弟的戏装都是老师给买的。我觉得能成为花老师的弟子,是件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近年来,我们评剧演员的演出场次比较少,出场费也低,所以生活上都很清贫。但花老师特别不喜欢学生通过唱流行歌曲和二人转挣钱,总是对我们说:‘作为一个评剧演员,应该琢磨怎样才能让评剧更受人喜欢,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时刻以发扬光大评剧为己任!’”本版撰文 信报记者 唐雪薇 本版供片中国戏剧场、宇扬评剧网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