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五台山体育馆奏响了钢琴音乐会。他的影响力果然名不虚传,偌大的体育馆,上座率达到了九成左右。昨天正好是他52岁的生日,一到南京,演出承办方就为他准备了生日会,安排一位盲琴童切生日蛋糕,并送上云锦唐装。
但是,昨晚克莱德曼的演出,却给观众带来了失望。曲子依然是迎合中国观众的老曲子,但细心的观众听出了他的技艺在倒退。开场曲目是经典的《秋日私语》,克莱德曼的“
金手指”却发生了意外,弹走了两个音。
昨晚,克莱德曼用的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就在他左手边的琴身上,赫然写着“××琴行”4个字。这个广告在舞台上显得很扎眼,达到了自己的宣传效果,但克莱德曼却因此遭到了观众的质疑。
记者身边一位同行摇着头说:“克莱德曼对钢琴太不严肃了,从来没有见过哪位钢琴家容许在琴身上做广告的,这么做,虽然讨了琴行的欢心,对他自己的伤害却是巨大的,观众会觉得没有档次。”
演出中,现场的灯光也很媚俗,红红绿绿交替闪现,给人的感觉像是来到了一家夜总会,而不是在聆听高雅的钢琴演奏。
听克莱德曼的音乐会,观众当然是想听原汁原味的钢琴声。但是,这个简单的希望却落空了。很多曲子,观众只能在开头听到克莱德曼弹出的钢琴声,很快就被嘈杂的电子音乐盖住了。
克莱德曼在弹奏中,不时地做出一些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肢体语言,这个表现引起了很多观众的不满,两位女观众皱着眉头交换看法:“他不像一位钢琴家,更像一位国外马戏团来的人。”“就是,他没有法国人的优雅,倒是有美国人的嬉皮。”
克莱德曼的音乐会虽然出现了很多硬伤,但是台下的观众还是给足了他面子,没有吝啬掌声。
专家 点评过去式了
昨晚,克莱德曼让南京沉浸在钢琴曲的旋律中,这位“钢琴王子”以他独特的魅力迷倒了众多南京听众,但在业界,克莱德曼根本称不上技术超群的大师。
昨天,江苏省音协副主席朱新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克莱德曼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以前我看过克莱德曼的演奏会,这次的演出没看,在钢琴普及方面,克莱德曼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和真正的钢琴大师的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朱新华介绍:“克莱德曼的钢琴演奏平民化,既好听又好学,就好像一首好听的歌,越琅琅上口越容易被人记住。”
当新世纪演出公司老总张小雪听说克莱德曼来宁演出时,第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过去式。”原来早在15年前,克莱德曼就在国际上蹿红,对于这个世界的飞速改变,他的音乐已经没有了新鲜感。
那么这样一位“过去式”的演奏者还会有市场,有听众吗?张小雪表示,南京是个大城市,每次演出的人数都是有限制的,在南京应该会有人去听吧。
南艺音乐系主任徐军给克莱德曼的评价是:“他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认识了钢琴并喜欢上了钢琴。”
徐军对记者介绍说,克莱德曼打破了传统,他用钢琴演奏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歌曲,这其中就包含着流行音乐。演奏的风格清新、优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是用现代的模式来诠释古典的韵味,再加上他俊朗的外表,因此很受欢迎。
虽然克莱德曼并不是开创这种演奏风格的第一人,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商业包装后,他的确是成功了。
琴童和家长 蛮好听的
《秋日私语》、《水边的阿蒂丽娜》……当中国的听众第一次听到这些区别于复杂的古典钢琴曲,旋律简单、柔美又有些现代感的音符,从金发碧眼、英俊帅气的克莱德曼细长的手指间弹敲而出,无不有种心旷神怡般的心动。由此还引发了中国人学钢琴的一阵阵热潮。
相对于专家们对克莱德曼钢琴曲及钢琴演奏的评价,一些正在学琴的琴童和家长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郑女士的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有很多年。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钢琴,郑女士做了孩子的伴读,也接触了钢琴和曲子,因此对于钢琴演奏也颇有心得。对于克莱德曼钢琴演奏,郑女士认为:“他的钢琴演奏还是蛮难的,孩子想要弹好他的曲子好像要达到钢琴五六级的水平。”
对于专家认为克莱德曼的演奏已成过去式,郑女士也有不同的看法:“学曲子不存在过去不过去式,有些很时尚的东西一眨眼就被淘汰了。我只是认为他有一些曲子蛮好听。就像一些中外名著,它们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每每读来都会有新的感触。如果说克莱德曼不流行了,或许是他个人的创作能力走下坡路了吧。他用钢琴来包装流行音乐还是蛮好听的。”南京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研究生郑君逸,业余时间担任钢琴老师。在她的学生中,有学龄前的学生,也有大学生,甚至还有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郑君逸认为,因为克莱德曼所弹奏的曲子相对简单一些,技巧性也不是很强,所以专业人士不提倡弹他的曲子。
“除非是在学生需要练习即兴伴奏,或是要上台时,会让他们弹一弹。”“也就是说,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在伴奏上还有些可取之处?”“是这样的。克莱德曼演奏的只是那种即兴的流行音乐伴奏曲。”王颖 贺沂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