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介报简介:
宋庄镇党委书记。1956年11月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出生,师学于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职称,2004年从通州区永顺镇调入宋庄,任党委书记。经过一年的认真调研,他提出“文化造镇”的发展口号,成立宋庄艺术促进会。 “文化造镇”为宋庄艺术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艺术家边缘化的身份不再尴尬.当然,“文化造
镇”对尚未成名艺术家来说,也有它的负面影响,比如,小堡的房租就因为繁荣而上涨了不少。好在宋庄镇地域广阔,穷艺术家可以向边缘村落寄居。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胡介报的开明思路,也就没有今天的宋庄文化艺术节。
胡介报访谈系列之:文化情结
记 者:去年艺术节的时候我来过,很热闹。
胡书记:2005年是起步之年,我们的首届艺术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但那仅仅是个开始。今年的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大不一样。
记 者:现在的宋庄和过去的宋庄,在定义上似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胡书记:肯定不一样了。过去有艺术家的资源,但是没有艺术家资源整合的市场。现在我们有场地,我们要给他们建造环境,创造市场。也可以说成是“造场”。从项目上来说,除了我们改造的旧厂房项目,创建项目和国际型的项目已经开始云集,有已经办好前期手续的“国际艺术空间”,现在已经进入前期实施阶段,“三辰动漫”的项目也正在做前期工作,预计到年底,“三辰动漫”产业基地将会落实。
记 者:要把宋庄建设成世界级的文化名镇?
胡书记:不仅仅如此,我们将来要把宋庄打造成国际艺术中心,坐落在中国的唯一的当代国际艺术中心。
记 者: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凭借一股热情还是别的什么?
胡书记:不是的,宋庄发展的定位在2004年的发展纲要已经考虑过,而这个发展纲要是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作为地方的领导者,对这个产业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解,也要有一个预估。我们有大量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和论据,还有一些可以佐证成功的案例。大概2002年的时候,我读到一篇关于“苏荷区”的文章,它开启了我对文化产业了解的窗口。文章是介绍美国苏荷区的形成过程,介绍它如何从一个破旧的工厂区变成一个美国当代艺术积聚区,而现在的苏荷已经成了美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实际上,一个小商品的积聚都能形成巨大的产业,而当代艺术的积聚能造就一个艺术城市,这个城市比其他城市的水准更高,包括人的素质,社会的品位等等。在2003年底,我又看到两篇关于“大文化”的文章,其中阐述了文化跟产业的结合,这个“大文化”中有三个数字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也非常震惊,一个是说日本的文化产业在GDP指数中占了67%,我们知道日本没有能源,文化产业居然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中的主干。我没去过日本,就让去日本的朋友留意一下那里的文化产业,朋友回来也感叹,比如蔡伦造纸是中国的发明,但是造纸博物馆却在日本。然后是美国的文化产业在GDP指数中的比例,占了56%之多。那么,我们中国呢?只占6%,不及人家一个零头。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程给我们一个启示,文化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金矿,只要国家稳定飞速的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成多元化,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开始的起步期。
记 者:那时候您还没有来宋庄,看来您的“文化情结”在永顺的时候就种下了,还曾给一个小区命名为苏荷小区。在那里如何实现您的文化产业化之梦呢?
胡书记:那时候我还在永顺镇。但是,大量的国外成功实例在我的脑海中有印象了。虽然永顺镇没有艺术家的资源,它却有一个通惠河大运河的端头,沿着通惠河北岸,历史上有潞阳之说,于是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叫做潞阳故道文化旅游步行街。为什么把文化加进去呢?当时通州区在提倡运河文化,如果弄成了,那通州运河文化就有了起步的一个端点。那条文化旅游步行街应该是很壮观的,在八里桥有一个纪念广场,曾是抗击八国联军大战的地方。然后往东一直到卧虎桥,把我们通州的很多毁掉的古迹休整起来。当时我们的想法是,那里将来可以经营文化产品。可惜后来没有弄成,是我的遗憾,但是,尝试的意义却是存在的。
记 者:2004年您调到宋庄镇,对于一个有“文化情结”的领导来,是不是来对了地方了?
胡书记:我发现小堡的艺术家很多,有名气的,没有名气的都很多。简直一个“苏荷”的雏形。当时我一看就觉得太棒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组织了一个专业公司进行了调查,要他们迅速给出一个文化造镇实施方案。“文化造镇”的概念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
胡介报访谈系列之:宋庄宝贝
记 者:您刚调来的时候,当时如何看待宋庄艺术群落?
胡书记:这个群体不是我们刻意为之,而是在十几年的历史发展中延续而自然形成的,这种自然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凝聚力。到宋庄的画家成了这个村的村民,他们喜欢这里的环境,而且和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双方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关系,还有人情的。这些艺术家是他们在困难的时候选择了这里,宋庄不仅接纳了他们,而且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这种自然形成的条件是很有力量的。这些艺术家包括栗老师等一些艺术评论家的凝聚,在这里经过十几年的创作发展,现在很多都已功成名就,反过来说,这个环境也成就了他们。
记 者:您又如何看待宋庄艺术家群落的艺术特征?
胡书记:宋庄这个群体的作品属于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在我们的思想里还属于一种非主流的艺术,存有争议的。人们普遍对它的了解和感悟不够多,但是,这种状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艺术家自己也在变化。一开始,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登记在册了三百多名艺术家。有些艺术家在国际美术界已经很有影响了,成名的艺术家无论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都有“宋庄”这个符号的烙印。换一个角度,宋庄的艺术家们也给了我们一个机遇,如何把这个场子做好,这是我们政府官员应当想的事情。根据我接受和感悟到的一些有益信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记 者:这个想法就是“文化造镇”的观念?
胡书记:是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了之后,我就坚信宋庄镇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造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记 者:艺术家这个资源在这里积淀了十几年,可不可以这么说,您调来之后,发现开发了这个资源?
胡书记:不可以这么说。近几年来,从市里到区里,都在提倡文化创意产业,中央也已经下了相关文件。这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和推动而水到渠成的事情。
记 者:您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和艺术节有关吗?
胡书记:是的。目前主要工作一个是我们年初定的重大事项正进入落实时期,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今年是我们实施基础建设的一年,这一年将有几条路要同时开通。工作有点忙,但是不能等待了,要齐步向前。我们这边的基础设施比较滞后,现在主次干道正在建设中。此外,一些文化产业的项目就要启动,也有一些文化产业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入完善期,比如宋庄美术馆已经竣工,正在做投入使用的前期准备。对于中国•宋庄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来说,宋庄美术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会场。
记 者:我看了宋庄美术馆,很壮观。
胡书记:不错吧!电视上有句广告语叫“简约不简单”,宋庄美术馆就是这效果,既有美感,又非常实用,她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品了。我已经领了几十拨的客人去参观了,内行的人看完,说这建筑真好,遗憾的是环境的基础设施没跟上,可是,环境基础设施要有资金有规划,所以我也着急。加紧做规划,一个是在做资金的平台,该拆除的拆除,该规划的规划,加紧这里的文化特色。
记 者:宋庄的经济发展会不会“赶跑”那些经济比较贫穷的艺术家?
胡书记:这种顾虑我们想到了,我们所做是要留住艺术家,他们是我们的宝。一个城市建设,拆是必要的,但我们不是瞎拆,那些旧村我们就留下了,以备穷艺术家居住。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现在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抬高了。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艺术作品的交易量。当然,有一些穷困的刚刚起步的艺术家还没有经济实力,就像咱们买房一样的,年青刚刚工作买不起大的房子,但是可以买小的房子,买不起一手房子可以买二手房,买不起五环以内的可以买通州顺义的,同样的道理,即使小堡村改建了,旁边还有任庄,还有宋庄,大兴庄,以及47个行政村,都是他们的容身之地。
记 者:黄永玉的“侃亭”会拆吗?
胡书记:黄永玉老先生是国宝,也是我们宋庄的宝贝。我们新修的路正对着他的“侃亭”,亭子不能挪地方,我们的路可以偏一点,把亭子让出来,将来那也是路上的一道景观。说到黄老先生的“万荷塘”就更有故事了。我们专门拿出指标来,用600亩地建设一个万荷塘小镇,建黄永玉艺术馆,马上就开始设计。万荷塘小镇让黄老先生做一个创意,他一听特别高兴,帮我们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黄老先生人老思想不老,这点非常可贵。这样的艺术家们也在不断的在给我一种激励,每每和他们交往,聊天,见面,都是一种陶冶和激励。
胡介报访谈系列之:未来宋庄
记 者:您要把宋庄建设成一个怎样的文化名镇?
胡书记:我们要把这个艺术资源变成一个产业,做强做大,这对艺术家是有利的,对社会是有利的,对政府也是有利的,对黎民百姓也是有利的。文化产业的形成将为艺术家的作品交易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宋庄能实现国际化的交易,艺术家就不用去外面奔忙了。艺术家的作品因为环境将被更多人认识,认知,认可,收益的提高可以用他们的作品来养他们的艺术。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个环境随时随地进行艺术上的切磋和交流,这又促进了他们的艺术发展。政府把这个“场”做起来,对艺术家的未来和艺术文化产业,都是个促进。
记 者:可不可以这样说,艺术家将改变这里的艺术文化生态,政府的加入又将改变艺术家的经济生态。
胡书记:对,应该是多元的,互惠互利的。艺术家越积聚,这个地方的人品素质就会提升。人家说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着艺术家的环境,在这个地区的下一代,他们将受到艺术的熏陶。环境造就人。意大利为什么出现了那么艺术家,就是这个道理。文化对社会的贡献更在于未来,对产业来说,艺术作品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将成为艺术产业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从2004年开始做文化造镇的纲要并准备文化艺术节,这是一个为艺术家服务的平台,但是我们不是单纯把它作为一个节日的项目来做,而是当作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来做,是多元化的。今年年底之前我们还要编制一些文化项目,类似威尼斯双年展,我们要做这个。
记 者:我看到您有一个很宏大的文化造镇的计划,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宋庄是什么样子?
胡书记:将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区,也是国际当代艺术积聚区;融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与市场性为一体。现在做基础设施做环境,就是政府要把台搭起来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来投资。比如我们规划的艺术创作区,很多艺术家就来了,大师们也就来了。说是交易区,投资商就来了,拍卖行就来了。将来一提中国当代艺术,那就是宋庄。
记 者:我很担心宋庄在这样一个文化高峰的状态之下,很快转化为房地产概念。
胡书记:这个不用担心。房地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商业地产,工业房地产,文化地产,教育地产。艺术家创造的空间既能生活又能创作,我们对这种情况又怎么去认识呢?无论是搞纯粹的房地产还是纯粹的文化,都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建的艺术家空间,宋庄美术馆,那就是房地产,但他不是住宅。我们过去的理念里,一提到房地产就只想到住宅,当然住房是需要的。目前的土地非常珍贵,如果不集约一般的居民用地,不向空中发展,那么我们的土地资源将会有限。关键的是我们土地资源腾出来以后将去干什么,是都做住宅还是做产业,如何去兼容,这是我们宋庄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记 者:所以就涉及了规划问题。
胡书记:谈到规划,这是很关键的问题。规划上也体现出一种综合,我们有几个区域和一个中心区,有7个集中村和一个新城区。新城区当中的规划,有科技文化用地及其项目,同时有住宅用地,有商业用地,还有其他的一些,在规划上已经做了全方位的考虑了。产业与居住相结合,如果没有产业只居住也不行,要综合发展。另外,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在延伸,而且在整体的各个方面的规划中都在考虑之内,比如一些破旧的厂房,能不能让艺术家进来呢,租金可以低一点,没有钱,也可以用艺术品的交易互换来弥补,两全其美。
胡介报访谈系列之:紫气东来
记 者:您提出一个口号“用我们当代人的努力,打造百年以后的文化遗产”,您应该是一个制造梦想的人?
胡书记:既是在编织梦想,同时也是创造现实。有那么多成功范例摆在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营造一个更好的现代化艺术城市呢。我在这里说了一句大话:我们这里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一个创意工厂!只要我们树立意识付诸努力,我们就能打造出百年以后的文化遗产。
记 者:百年之前的当下,如何做起?
胡书记:意识超前,规划先行。空喊口号是不行的。我们首先有了这个意识,然后开始规划建设。新的艺术家工作区,就集中体现了很多艺术家的独特创意。我们的拆和建都要判断它的艺术价值。希望百年以后这里类似于毕加索小镇,实际上我们比欧洲的资源还多。我们说杜甫草堂,吸引了世世代代的人前往参观,用经济的眼光看就是去给那里送钱,造福了那个地方和那里世世代代的人,而且延续了文化的流传。所以说,我们当代人要有所思考:怎样才活得才有价值?我们将给子孙留下什么?我希望是文化的流传和传承,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凝聚力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把什么都打破了,然后重建,谈什么恢复国学,弥补历史的遗憾需要昂贵的代价。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觉得跟外国比什么都不行,不是的。我们有的意识他们没有。
记 者:那全区的设计是不是靠艺术家的参与?
胡书记:都是他们自己设计,这样才能显示出每个艺术家的特色,将来,这样的园区会形成建筑艺术馆,既当代艺术建筑馆。
记 者:与其他的创意园区相比,宋庄的发展前景有什么优势?
胡书记:宋庄是中国艺术家聚集最多的艺术群落,突出特点是原创性。全镇47个村落,其中有12个村落居住着艺术家,全镇的艺术家现在已经达到上千名了。这些艺术家中年居多,正是厚积薄发的创作时期,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已经有10多年生活和艺术积淀。从地理位置上讲,宋庄西距朝阳区CBD十三公里,北距首都国际机场1.5公里,交通便利,是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另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艺术促进会,在理解、交流和沟通的和谐基础上,搭起了宋庄艺术家与其他艺术团体之间的桥梁,也是一座艺术家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以及艺术家和当地群众之间的桥梁。宋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从文化概念上看,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云集了中国传统的历朝历代的历史文化。当代的硅谷在海淀云集了,当代的艺术在哪云集?——百里长街的东端的通州宋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云集的地方。我把这叫做“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