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专题 >正文

国际电子音乐节主题论坛 以语言为主题发展音乐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19:29 新浪娱乐

  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主题论坛于10月25日下午在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第五工作室进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语言问题。张洪模、张小夫、杜晓十、韩宝强、刘健、程伊兵、李斯心、姚大军、齐刚等相关专家参加了讨论。

  张洪模教授就语言在音乐文献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他认为在翻译一些专业术语、专用名词时要坚持用符合中国人感情色彩的词翻译过来。他通过列举具体范
例,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即符合原文的含义,能够让读者理解到原文的意思,又能够让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张洪模教授还批评了当前语言中只有少数人群才能听得懂的词语现象。

  杜晓十教授阐述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准备出版的《计算机音乐教程》在组织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教材是美国专家柯蒂兹•罗兹的著作,原书一册,200万字,中文出版分为上、中、下三册。在整个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术语的问题,它能够在以后电子音乐研究中的交流上形成共识。

  会上,有的专家则认为翻译这本教材时,具体的一个名词对整个内容的准确性影响不是很大,应该脱离人名、术语的争论,重点工作是将具体内容准确的表达给读者。

  《计算机音乐教程》的出版对于

中国电子音乐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对于中国电子音乐发展来说意义也不小。关于术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两个“尊重”即可:第一是尊重广大电子音乐工作者的习惯,大家都已经认可,并且约定俗成的叫法有一定要改吗?第二是尊重中国电子音乐资深专家,见多识广、博大精深的专家怎么称呼,我们仿照就是了,还有必要争论吗?

  另外,笔者对这次论坛主题——“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是指电子音乐文献翻译中的词语、句子的问题,更应该指对电子音乐本身所使用的语言问题的研讨。只有上升到技术层面,接触到音乐本体,“语言”才显得深刻;只有当“语言”作为研究电子音乐的一个途径时,才能真正称得上电子音乐节的主题论坛。

  (徐玺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