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都周刊:台湾民谣30年 重要人物事件盘点(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20:01 南都周刊
郑丽丝(左一)、苏来(左四)等 郑怡、蔡琴、邰肇玫(由前至后) 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由左至右) 重要人物 叶佳修(创作《乡间小路》《兰花草》等,第一代台湾民谣歌手) 我的歌曲显得乡村味十足,那是因为我的成长背景就是乡村。我在乡下长大,直到上了大学才到了城市。到了城市之后,我觉得城市太紧张,这里面的人生活得都不松弛。我就很怀念我的家乡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就写了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很乡土的歌。 所谓民歌,我觉得用“民主时代以后的歌”来解释“民歌”会比较贴切。包括校园民谣,我觉得都应该能够传承一些文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展现时代的一个侧面,能够在将来回首的时候,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我第一次真正弹吉他写歌是19岁上大一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来自校园,又弹吉他写歌唱歌,一定是受校园民歌的影响。其实对我影响很大的是摇滚乐。民谣也好,摇滚也好,我只是想做自己真实的音乐。甚至连态度这回事,都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继续民谣,就等于继续自己的音乐。 林生祥(台湾前交工乐队主将,其音乐融合了客家山歌、八音、歌仔戏、恒春民歌、西方摇滚、非洲节奏,乃至冲绳三弦音乐;荣获今年台湾金曲奖“最佳客语歌手”、“最佳客语专辑”,但拒绝领奖!) 和民歌运动的关系,从我选择淡江大学读书就看出来了,那里是重要的民歌运动发源地。但我的音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譬如崔健(听歌),《我等就来唱山歌》里唢呐的运用其实是和崔健是有关系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人是罗大佑(听歌),《亚细亚的孤儿》、《吾乡印象》等歌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至于传统的元素,可能还是台湾的音乐是主要的。我的所有的歌不管怎样,最后都要回归到客家的山歌和八音里面去,一定是有一个东西连接到这里的。 重要事件 1、哥伦比亚咖啡店 1974年 杨弦、胡德夫、李双泽、韩正皓、吴楚楚在哥伦比亚咖啡店相识,他们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方式,不约而同向美国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看齐 2、淡江事件 1976年 一九七六年,在淡江大学的一次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的菲律宾侨生李双泽,拿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问大家:不论欧洲美国还是台湾,喝的都是可口可乐、听的都是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然后他在一片惊诧之中,拿起吉他唱起了《补破网》,此即著名的“淡江事件”。 3、首张民歌专辑 1975年 台大农学院毕业的杨弦在中山堂个人演唱会上唱了八首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作品,“现代民歌”运动有了眉目。杨弦在这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民歌》专辑,全部是余光中的诗作,被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被称作“民歌”的专辑。 4、青年民谣大赛 1977年 1977年,举办第一届金韵奖青年歌谣大赛。我们自己唱出。它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并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乐的改造,迅速扩大了民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1977年-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民歌大赛,是真正使得台湾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关键。 5、天水乐集 1981年 由李寿全(听歌)、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听歌)、李健复所组建的工作室“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开音乐工作室的先河。李寿全担任工作室作品的企划及执行制作人,苏来、许乃胜、靳铁章则负责词曲的创作;而蔡琴、李健复则用各自的声音来充分表现工作室集体创作的作品。此外,陈扬、陈志远两位编曲家也应邀为“天水乐集”的作品编曲。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李健复《柴拉可汗》;李健复、蔡琴《一千个春天》),但这两张作品却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