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青歌赛综合考余秋雨也很难 各方众说纷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15:40  北京晚报

  两年一度的央视青歌赛正在每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除了大赛本身,媒体和观众似乎更关心大赛出现的“小毛病”,这其中尤以综合素质考核这部分受关注度最高。于是,从题目到评委的点评,每天都有很多人端坐在电视机前在挑毛病,余秋雨的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引来“板砖”无数,面对原生态选手茫然地回答关于英语和美国摇滚乐的题目,观众也是愤愤不平。评委们更是对于综合素质是否该分类考核的问题争相建言献策。青歌赛综合考的题目是如何出炉的?它们对于选手来说是不是太难?我们请来了众评委以及综合考的出题人,给大家说说综合考的门道。

  余秋雨

  也很难

  青歌赛的第一看点到底是比赛本身还是余秋雨的点评,答案可能是残酷的。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自从余秋雨开始介入青歌赛,担任综合知识考查环节评委,他已经成为这一舞台上最大的明星,而相比之下,选手比赛在很多观众眼中,反倒成了陪衬。

  余秋雨以学术明星的姿态进入青歌赛,追捧与争议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他向观众普及了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他的口误又屡遭诟病,一些人则认为他的点评过于卖弄。

  央视能坚持起用余秋雨,看重的是他在镜头前的经验以及“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知识纵横随性发挥的能力。针对青歌赛央视更需要一位通才而不是专才,余秋雨最符合“综合”的标准。

  对于余秋雨口误,央视态度很宽容,这是央视的进步,认为央视必须严肃,必须板着脸孔的观众倒是显得落后了。毕竟青歌赛不是新闻节目,并且如今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纠错能力也很强,“口误”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像的严重。或许,等40天比赛结束后,专门为余秋雨做一个综合知识点评专场,把比赛中的问题与错误做一个集中点评,相信收视一定不低。

  关于余秋雨“卖弄”的评价,其实在很多普通观众眼中倒变成了“津津有味”,个人趣味与知识水平不同算出的答案完全不同,毕竟青歌赛的观众更多的还是普通人,而不是知识精英。

  除了知识性,很多观众看重综合知识环节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多少有些残酷,选手在这个环节中的“糟糕表现”尤其吸引人。比如,让原生态选手回答英语题,如此拧巴的问题让人乐和之余还有一丝苦涩,这种无奈余秋雨未必不明白。但这一切并不是余秋雨所能左右的,相反,作为评委而不是出题人的他,甚至还要有意识地在点评过程中,把不合理的问题,往回找补。能让那些答错题的选手不至于因为“出丑”而过分尴尬。

  青歌赛作为一档最具中国特色的歌唱比赛,歌唱与知识考核混搭在一起,并非一种很合理的形式,但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引入知识考核,甚至默认“审丑”的现实,是以一种无奈的方式承认了,严肃歌唱艺术吸引力下降的现实。本报记者 吴勇 D141

  死记硬背 与音乐无关

  央视的青歌赛中,综合素质考试是一大看点,一方面观众喜欢看到选手出丑,另一方面评审余秋雨口若悬河的点评也让观众获得不少知识。这一环节也是这项比赛收视率的重要保障,这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项比赛中最不合理的恰恰是这一环节。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