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里看太阳-从《金源之歌》看世纪金源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9:52  中国音乐报

  人都说人如其名、言为心声,如果企业文化是一个广泛的含义,那么一首企业歌曲代表的就是这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从闽水三山崛起,为国泰民安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手挽手,务实又高效,我们心连心,开拓又进取……”从歌声里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内涵,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中所包涵的精、气、神……

  世纪金源集团创始人黄如论

  说起世纪金源集团,我们就不能不说起它的创始人黄如论先生。1951年,黄如论出生在福建连江的一个小渔村。小渔村东临辽阔的大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家乡的美丽并没有给黄如论家里带来幸福的生活。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母亲的身体总是不好,父亲是渔村里老老实实的农民,仅仅靠着几亩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黄如论小时候是个很淘气的孩子,一天到晚也没有多少消停下来闲着的时候,因为好动所以消化量就大,再加上正好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经常会觉得肚子饿。那个时候全国都不富裕,家里本来就穷,所以没有什么额外的东西可以填饱他肌肠辘辘的肚子。夏天的时候,南方的各种水果开始成熟了,黄如论就偷偷地去邻居家摘桃子吃,这样艰苦的经历让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懂得了人要生存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保证不饿肚子。虽然只读了六年的书,而且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但他的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文化大革命让很多青少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黄如论自然也未能幸免。读完小学之后,他也没有了继续读中学、读大学的机会。有句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学习的机会就随时都会出现在身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如论虽然没有从课堂上从学校里学到知识,但他从生活中从身边的很多人身上学到了更多宝贵的社会经验。那时,有很多知识分子和革命前辈都下放到农村里来,黄如论从这些人身上不仅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也学会了怎么写文章。那些热血青年身上的儒家思想、革命精神,点点滴滴都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迹,影响了他整个的人生。

  闽水之畔崛起的百强企业

  1986年之前,黄如论一直在家乡从事小本生意。在福建这个地方,福建人历来认为男人是应该出外谋生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1986年,已经35岁的黄如论踏上了出国谋生的路。刚刚来到异国他乡的菲律宾时,黄如论风餐露宿,不名一文,甚至因为没钱住旅馆而露宿公园。但是黄如论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通过精心的资金积累和运作,陆续开办了菲律宾友福投资、辉鸿实业有限公司,接着又在香港创办了远岸发展和至昌发展有限公司。随后,又以香港为中心,将投资触角伸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东南亚华人社会圈子对诚信的重视,深深地影响了黄如论,侨居海外的经历,也开拓了黄如论的视野。 

  每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在企业的创业初期都是伴随着艰辛和汗水的。1991年,黄如论回到了老家福建。虽然几年来在海外积累了一定的资产,但是投资的方向仍旧让他举棋不定。回到家乡的黄如论来不及顾恋美丽的景色,在一番市场调查后,他更清楚地看到了祖国和家乡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变化。九十年代初期,大批内地人口涌入高楼林立的南方经济特区打工,而福州作为经济开放城市,却没有一座高档的写字楼屹立在城市中。黄如论凭借敏锐的眼光看出了其中商机和端倪。在经过审慎的思索之后,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在福州发展房地产事业。1992年,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资金调动、公司注册等程序后,只有八个人的金源房地产公司开张营业了,而他所投资的第一笔生意正是耗资5000万元人民币的15层高级写字楼——福州国泰大厦。尽管公司刚刚起步,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所有的员工都是身兼数职,但是在黄如论的带领下,他们克服了创业初期的重重困难,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把金源房地产公司发展成为了福建知名的私营房地产企业,黄如论也从此在福建慢慢站稳了脚跟。1999年,胸怀大志的黄如论再三权衡之下,决定挥师北上,进军北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