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盾:对作曲者来说,乐曲就是一首歌的地图,它是会直接进入人们内心的东西。中国5000年的文化,在奥运音乐中必须要能体现出来。所以,我选择了2400年前曾侯乙编钟奏出的历史声线,“金”与2008年的玉磬之声奏出合声,构成了“金声玉振”,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
灵感:
和老婆喝茶偶得想法
广州日报:听说“金声玉振”的想法并不是那么顺利,而是有一个突发的灵感?
谭盾:能参加奥运会颁奖仪式的选手,他们在体能、心态、思维等方面有超强的平衡能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等理念,其实也是一种平衡。所以我也想在音乐中寻找一种平衡,但很伤脑筋。我老婆是上海人,平时有喝茶的习惯,那天跟她一起去上海的豫园喝茶,突然抬头看到城隍庙牌匾上书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字,让我突发灵感。后来我们在孔庙里也发现了相同的古迹。
广州日报:这次寻找2000多年前的“金”,其中融入了什么创意呢?
谭盾:“金”选用的是中国最古老的编钟,经过一再考量,考虑到音色等各个方面的元素,最后选择了湖北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曾侯乙”编钟,而“玉”则选用了安徽的灵璧和湖北的荆州采集的玉石,制作了100多件玉磬,为此,我重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支玉磬滚石乐团。'
珍贵:
编钟声取自香港回归时
广州日报:2000多年前的编钟是历史文物,如何敲钟并取声?
谭盾:从保护文物的角度,采集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的过程并不能在文物上现场进行。不过好在10多年前,大概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江泽民主席特批我们敲了一次,后来我们把宝贵的资料存在了电脑里面,于是我们从湖北声像博物馆里找到了这个珍贵的编钟之音。
广州日报:在颁奖音乐中,也采用了《茉莉花》曲调,这个想法是不是由来已久?
谭盾:创作颁奖音乐,当然要找到一个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精神传统的音乐符号。从香港回归到北京的申奥宣传片,从普契尼到张艺谋,都将《茉莉花》的旋律变成一种符号,它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的一个代表。在颁奖音乐最开始时,我们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之后立刻进入“金声玉振”状态,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意味。
反馈:“瑞典作曲家听完后如醉如痴”
记者:“金声玉振”这个概念,是不是一出来就被众人认可?
谭盾:和我一起创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的是瑞典音乐家罗伯特·威尔斯,我们达成了很多共识,尤其是颁奖音乐中玉磬声音元素的运用,我也要感谢他。还记得我们刚做好“金声玉振”颁奖音乐传给他时,正是瑞典时间凌晨4时,罗伯特听完后简直如醉如痴,他形容,那一刻的感觉是太阳月亮似乎都不存在了,只有心中的热情在燃烧,这给了我们信心。“金声玉振”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献给世界的最好礼物,通过这段音乐在奥运会期间的流传,也会让中国文化元素在全世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