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45万人次刷新纪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13:27  新浪娱乐
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45万人次刷新纪录
中国钢琴之夜活动

  新浪音乐讯 2008北京奥运承载了中国人民百年期待,圆满落幕后也让国人乃至世界良久回味。在“文化奥运”的倡导下,国家大剧院推出“奥运演出季”这一艺术盛事,伴随着9月21日钢琴四神童奏响“为中国喝彩”的最强音,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正式画上句点,完美落幕。其间展示的精彩纷呈的艺术演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奥运之年的首都北京打造了一道绚丽的文化盛景,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敞开了艺术之门。

  数字:刷新纪录 再创奇观

  本次奥运演出季从2008年4月15日持续至9月21日,历时五个多月,跨度达160余天,共有从全球范围内甄选的139部经典剧目、278场精彩演出奉献于首都观众,再度刷新了大剧院在之前开幕国际演出季所创造的各项纪录。据统计,奥运演出季期间大剧院共计接待观众45万余人,相当于5个“鸟巢”所容纳的观众总量,平均上座率则高达92.4%。

  与此同时,大剧院的艺术教育普及活动也树立起独树一帜的品牌,5个月间共举办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200场,包括了四大板块——经典艺术讲堂、周末普及音乐会、大师会客厅和公开排练。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更是成就了迄今为止最具规模的交响乐普及活动。从4月28日至6月15日,交响乐之春共历时49天,全国各地28支交响乐团“集体总动员”,相继举办28场交响音乐会、32场普及讲座、90场室内乐、64场音乐艺术电影放映、31场管风琴音乐会、25场公开排练、32场艺术家面对面和32场CD推介活动,前后有超过20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大剧院,接受艺术教育和艺术熏陶。

  关键词:体量、品类、含金量

  五个多月的奥运演出季呈现出高品位、艺术性的鲜明特征,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奥运演出季的主要特点。

  体量——奥运演出季的体量规模刷新了大剧院在开幕国际演出季创下的各项纪录,5个月间,大剧院里三个剧场同时“开张”,剧场平均利用率在75%以上。据统计,演出季中有近1/5的时间,三个剧场同时有演出。奥运演出季如同一艘载满舞台艺术珍品的巨型航母,浩浩荡荡的驶来,极大的丰富了北京的演出市场,满足了首都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品类——奥运演出季囊括了高雅艺术中几乎所有的舞台表演形式,中外交融,古今荟萃,品类极为丰富。歌剧、芭蕾、现代舞、交响乐、室内乐、话剧、戏曲让艺术发烧友充分领略了歌之魅、乐之律、舞之韵、剧之境、戏之腔。有趣的是,仅《清明上河图》,就有两台不同形式的演出,分别是香港舞蹈团带来的舞剧《清明上河图》以及二胡演奏家宋飞联手国交带来的音乐会《清明上河图》。而芭蕾的演出更是汇集了俄罗斯艾夫曼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等6个国家的芭蕾精品,几乎涵盖全世界最主要的芭蕾流派,勾勒出一幅类型丰富的芭蕾图景。

  含金量——奥运演出季大师云集、名团荟萃,带来了一系列艺术“含金量”极高的演出。奥运演出季的剧目秉承了大剧院一贯坚持的精品路线,突出了经典性和艺术性,力求每一台节目都能嬴得专业认同,都能经得起艺术考量和市场检验,确保了演出的高品质与高水准。“中国钢琴之夜”一晚就汇集了十位世界顶级的钢琴名家,每一首乐曲都是大师的拿手保留曲目,曲曲都是“耳朵的奢侈品”。“梅花赋——梅花奖艺术团庆奥运专场演出”更是使全国29位梅花奖得主齐集一堂,同台演出,成就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梅花”盛事。

  经典之夜:难忘今宵 历史定格

  奥运演出季中的众多演出都在首都文艺市场的历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定格历史的“经典之夜”。

  “相聚在五环旗下”:六位当今世界极具声望的“殿堂级”歌唱家——女高音曹秀美、张立萍,次女高音奥莉嘉•鲍罗丁娜、男高音查理斯•卡斯特罗诺夫、戴玉强及男中音廖昌永齐聚“水上明珠”,一展歌喉、为奥运祝福。著名指挥家陈佐湟领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六位艺术家一道,成就了这一专门为2008北京奥运“量身打造”的艺术盛事。

  “中国钢琴之夜”:十位钢琴名家、十架九尺钢琴、一部委约大作、一首即兴作品,这一切都出现在了这场长达4小时的中国钢琴之夜音乐会上,可谓盛况空前,打造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的奇迹。舞台上,郎朗、卡萨利斯、冈萨雷斯、陈萨、昂特蒙、弗兰克、秦云轶、路易斯•洛蒂、费尔茨曼、刘诗昆十位大师珠联璧合,一百个手指无比默契,在北京交响乐团的完美协奏下,将中国钢琴之夜推向了最高潮。

  “为中国喝彩”: 这台音乐会可谓实现了百万少年琴童的钢琴梦想。秦云轶、尹存墨、黄南淞、王淳四位少年演奏家轮番登台炫技。李斯特、贝多芬、拉威尔的经典作品被演奏得令人惊叹,一曲四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喜庆中国》更是将音乐会气氛推向最高潮。它是中国无数少年琴童最精彩的侧影,更是大剧院致力挖掘培养未来艺术新秀的有益实践。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曼侬》:少女“曼侬”优美的舞姿拉开了英皇阔别近10年后首次访华的大幕,英皇首席演员利安娜•本杰明倾情而舞,那激情而缠绵的舞步中所蕴含的慑人心魄的不凡魅力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让看惯了“王子公主”童话般芭蕾故事的观众从麦克米伦大师饱含深情的经典之作中体会到了这个有着“镇团之宝”美誉的传世之作所彰显的人性关怀。

  话剧《德龄与慈禧》:剧中扮演慈禧的卢燕已经年逾八旬,曾在上世纪70年代赢得过三次台湾金马奖影后,并四次扮演“慈禧”一角。而荣禄由香港钻石级男配角曾江表演。两位老戏骨在剧中的对手戏让人大呼过瘾,再搭配上西方文明与宫中的陈规戒律发生的激烈冲撞,使整部话剧丰满厚重又不失幽默温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