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需要怎样的颁奖礼:别总是些老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0:59  长江商报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组委会接受本报采访,提出理想的音乐奖应构成包含音乐人、艺人、唱片公司、媒体、赞助商等在内的良性产品链,才能改善乐坛生态。作为颁奖礼最直观的参与者,艺人和音乐人对奖项又有何种观感?怎样的奖项才更贴近音乐?昨日下午,记者采访曾获华语音乐传媒奖的音乐人:林一峰、黄舒骏、左小祖咒。

  ◇鲜花

  反映乐坛现状和趋势

  作为华语音乐传媒奖历届获奖代表,拿过2004年最佳新人、2004年最佳民谣艺人、2005年最佳民谣艺人的香港歌手林一峰,昨日在制作新专辑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音乐关注的范围广泛,是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大优点。

  林一峰:虽说我向来遇事心情都比较平静,但知道传媒奖是个公信力强的音乐奖,跟商业活动无关、与人气无关,所以能够连续两年拿到最佳民谣艺人,我超级感恩。从今年提名名单来看,他们对大华语圈的音乐都有关注,不管最终更鼓励哪个地域或类型的音乐,有广泛的关注范围是这个已举办第九届的音乐奖最大优点。而关注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如原住民音乐),让音乐奖表彰音乐性的同时,也让奖项有了文化意义。

  黄舒骏:《改变1995》2002年拿过华语音乐传媒奖年度歌曲奖,当时我觉得很意外。近几年我常在大陆工作,才了解到这首歌确实在大陆很有影响,比如,陆续有网友效仿这首歌的模式写《改变XXXX》。这让我认识到,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确实很有眼界,能反映出乐坛的现状和趋势。

  左小祖咒:华语传媒大奖建立初期我就拿过奖,应该是《左小祖咒在地安门》这张唱片。后来《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美国 THE U.S.A》也陆续获奖。他们刚创立那会儿很艰难。参加过几届后,感觉他们更鼓励粤语歌,对原创、摇滚以及一些奇怪类型的音乐也很关注。相对国内其他音乐奖而言,他们是个很客观的音乐奖。而且他们也很懂艺人的个性和幽默。我不太擅长感谢爹妈、感谢唱片公司。有次上台领奖我就说:“感谢华语音乐传媒,把奖给我这个怪物。他们玩得起!”本来以为他们以后可能就不邀请我了,可没想到今年又要我去。

  ◇建议

  给艺人发奖金

  不过对于华语音乐传媒奖,音乐人的态度绝非是一边倒的赞扬。左小祖咒就指出其奖项设置、奖励形式还需改进。他认为进一步细化,才能让奖更客观。对此黄舒骏则说:“奖项的分类方式是个动态过程,应该与时俱进甚至是随时调整。”此外,左小祖咒还建议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应该给艺人发奖金。

  左小祖咒:粤语歌的比重有点太大,这方面需要改善。可以多鼓励些年轻的、新的音乐人,别总是些老炮。奖项设定上,华语音乐传媒奖有点乱。拿我自己来说,他们总是把我归为摇滚奖项。但《美国 THE U.S.A》这张配乐专辑,在制作、编曲时并没去想它是摇滚乐。而摇滚乐也会有很多分类,所以可能在奖项设定上还需多了解制作名单和制作人的意图。可以再多一点,能细化就更细化,这样才会更客观。再就是,这些音乐颁奖礼不要老是给艺人颁奖座,弄个大力神搬回家,不如弄点饭吃、给点奖金来得实惠实在。奖金不在于多丰厚,10块、20块音乐人就可以换个琴弦。

  黄舒骏:其实任何音乐奖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两点:首先,评审选择要有代表性。不能是常年对流行音乐没有观察的人,比如音乐学院的教授或老师;也不能太偏向DJ和乐评人,他们的观念有时会和音乐从业人员有偏差。好的评审体制,应将这些进行适当平衡。此外,作品的收集要全面。台湾目前的音乐奖,很多是被动报名制。例如,金曲奖如果周杰伦忘记报名,他就完全不可能入围。音乐奖应主动收集名单,这样才能对全年的乐坛动向有全面反映。而就华语音乐传媒奖在奖项分类上存在的争议,其实有讨论才会让这个奖越来越有代表性。奖项的分类方式是个动态过程,应该与时俱进甚至是随时调整,不用去想过去有没有,而是要看当下呈现出怎样特征。如果某一年,有同种类型的音乐同时涌现,就应该设定奖项给予鼓励。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颁奖礼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