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乐坛一派风云际会,涌现了杨弦、吴楚楚、胡德夫[微博]、李双泽等民歌手,继而推动了台湾民歌运动、校园民歌,甚至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而李丽芬[微博]就是在这股浪潮的影响下,成名于第二届“民谣风”歌唱比赛。后陆续推出了《梳子与刮胡刀》等专辑,直到1993年,跟小虫[微博]合作推出的《发现李丽芬》一举将其推向巅峰,《得意的笑》、《爱江山更爱美人》区别于其早期先锋冷艳,呈现一派蓬勃大气的古典情怀和快意恩仇的武侠义气。
对话人_蒋梦瑶(驻粤港记者)
中国台湾著名女歌手、知名电台节目主持人。因获得“海山唱片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民谣风”歌唱比赛的冠军,从而进入歌坛。李丽芬的嗓音独特,有近似男声那样的磁性。她曾与中国台湾知名音乐人小虫多次合作,演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作《得意的笑》、《爱江山更爱美人》以及《爱不释手》等,红透两岸三地。九十年代,李丽芬逐渐将工作重心移至广播界,成为台湾“飞碟电台”DJ,主持节目《丽丽新世界》,并连续三次当选电台十大名主持人。近年,李丽芬多次参加两岸的综艺节目,复出演唱,重回公众视线。
滚石辉煌时期
“《得意的笑》颠覆了所有的东西”
在当DJ期间,李丽芬采访过形形色色的音乐人,而在这些人当中,她遇到了小虫。正是因为小虫的邀约,李丽芬签约了滚石,制作发行了她最为成功的专辑《发现李丽芬》,彼时小虫还有满腔的古典浪漫情怀,于是有了专辑中《得意的笑》、《爱江山更爱美人》这样大气磅礴、快意恩仇的歌曲,而李丽芬质朴大气又略带潇洒的嗓音,不温柔不娇媚,甚至有些男性的意气风发。而随着台湾武侠片在两岸的热播,李丽芬的歌也随之在两岸大红大紫,街知巷闻。
南都娱乐周刊:后来到了1993年,你就签了滚石,之前推《三人展》那个时候你有机会跟滚石签约,那时候没有签,后来又重新跟他们合作的机缘是什么?
李丽芬:早期的时候,滚石有三毛,还有吴楚楚,还有太保,就是张小燕已经过世的老公。后来是三毛自己留下来跟她的哥哥继续经营。吴楚楚和太保就是做飞碟,概念上就会不太一样。后来我是因为小虫再来邀约我,说要帮我做,三毛当然愿意了,因为以前有合作过,所以就有了这个机会。
南都娱乐周刊:小虫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李丽芬:我信任他,因为我当DJ的同时,我也听过很多他帮其他歌手制作过的东西。当他邀约我的时候,我脑子里头已经有他历年的作品,觉得他会做出一个又有亲和性,但又会感动人的东西。《梳子与刮胡刀》那种前卫性的东西我都做过。《游戏规则》又有点前卫,又有点软调,我也做了。《走音集》类似这样的唱片我也做过了,那我接下来做什么呢?我非常信任小虫在音乐上的经营功力和专业,很多东西激荡出来了之后,都不太像是企划为导向,而是以音乐为导向。
南都娱乐周刊:《得意的笑》刚出来的时候,也有评论说好像风格转变了。
李丽芬:我也曾经被他们说媚俗之类的,对我来说《得意的笑》怎么俗呢?你去听编曲还有用到地方戏曲元素的乐器,我没有听到过一首歌是这种俗法的,他们的落差是在哪里?因为一方面我这样子的走西方音乐雷鬼派的女歌手,他会觉得您怎么突然给我做一个这样的,是他们的失望,但我实际上从来没有这种包袱。
南都娱乐周刊:那从西洋那块跳到东方那块你自己是蛮欣然接受的?
李丽芬:它不是一种转变,它本来就是我的血液里头,我的基因里头该有的一个部分,它存在很久了,只是那个时候去展现出来。《得意的笑》、《爱江山更爱美人》,有些成名的歌手,他们也去唱过,比方小哥费玉清,他唱《得意的笑》的时候就变成戏曲了,变成一个小调了,很软,其他人唱的时候,就会把它唱得很豪迈,这个东西就会变成一个既定模式。唱成小调也罢,唱得很豪迈也罢,都是东方乐风的歌手一直不停尝试的唱腔,但是我的就不是了,哪有一个女人这么潇洒的?就颠覆了所有的东西。他们不允许女人潇洒,他们觉得那是男人的专利,所以那个东西出来之后,他们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而且翻唱这些歌的都是男生,我没有听过一个女生去外头面对公众表演的时候翻唱,《得意的笑》可能还有一点,但是不多,《爱江山更爱美人》从来没有过女生翻唱,都是男生。
南都娱乐周刊:后来是因为《得意的笑》很火了之后,才乘胜追出来《爱江山》这首歌吗?
李丽芬:应该也是,只是一个是轻快的,另外一个是比较内敛而磅礴,它算磅礴,但是不外放,还是内敛的。因为内敛磅礴产生了一个霸气,而不是嘶吼的那种。
南都娱乐周刊:《爱江山》这首歌算是你最火的一首歌吗?
李丽芬:在这边《爱江山》最红,在台湾是《得意的笑》。我在台湾接到电话,朋友到大陆去,说我告诉你我现在在上海,我们在这边KTV里头唱歌,我跟他们讲,说我认识李丽芬,他们都不相信。然后就叫我,你给我证明,叫我在手机那边唱《爱江山》。我想这样无聊,但是他的兴致又那么高,我也被感染了。我记得那时候在餐厅跟朋友吃饭,发神经了,拿着手机就开始在那边唱。他那一票大陆的朋友一听我声音全部尖叫、拍手。我只唱了一小段,他们就high翻了。
南都娱乐周刊:那时候在大陆这块,这首歌有在版权上面获得收益吗?
李丽芬:当然没有,因为都是盗版。小虫也没有收到版税。我就算收到版税的话,全部海外的加起来两百块台币(约合人民币41余元)。
民歌比赛入行
“校园民歌对我来说就是好听、好唱、清新,但它不太具有很大的启发”
李丽芬接触音乐的时间很早,十六岁就开始学吉他,大概天生就是要吃音乐这口饭, 从学吉他,到民歌餐厅驻唱,再到参加“海山唱片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民谣风”歌唱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地拿了第一名,同期参加比赛还有蔡琴、郑怡、苏来等日后影响台湾歌坛深远的人物。李丽芬的音乐之路的初期相当顺风顺水,但年少成功带给她最大的感受却是迷茫,困惑于人群,困惑于成名。
南都娱乐周刊:你是通过民谣歌唱比赛入行的。当时是怎么想到去参加这个比赛?
李丽芬:那个是朋友帮我报名,是我的粉丝。
南都娱乐周刊:你那时16岁就已经有粉丝了?
李丽芬:对,我16岁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弹吉他,老师觉得我唱得好,就介绍我在一些地方唱,后来有机会到台北最棒的牛排餐厅去唱歌。那个时候牛排很贵,台下粉丝都很有经济能力,其中一位比较年长的女性,她就坚持说,你要去比赛,她就拿了报名表,陪我去比赛。到第三关我就碰到蔡琴、郑怡、苏来……很多那个时期的歌手,后来我就拿了第一名。拿了第一名有奖金,还有机会去录一张合辑。
南都娱乐周刊:但后来为什么没有去录这张合辑?
李丽芬:其实前十名都有机会录,蔡琴也是其中之一。事先我也听了(demo),我觉得里面最好听的就是《恰似你的温柔》。但是我在录音室外头看到那么多人挤在那里,我是很害怕挤到人群里头的人,突然就觉得很茫然,我要录哪一首歌?我喜欢《恰似你的温柔》,别人万一也喜欢怎么办?要怎么分配?诸如此类的,就觉得有点茫然。我想算了吧,机会让给别人好了,我就背吉他离开了。反正也没签约,我觉得我还是自由的,所以在那个状态之下我就离开了。
南都娱乐周刊:后来合辑里面《恰似你的温柔》被蔡琴唱完很火,有没有一点后悔?
李丽芬:没有,因为我对于市场出版品这些东西,其实是不太有一种企图心。我也一样在一些民歌餐厅去做我该做的。
南都娱乐周刊:后来你跟吴楚楚、潘越云[微博]做了《三人展》那张唱片,这张唱片算是滚石的开山之作,你们三个怎么会有契机做这张专辑?
李丽芬:那个当然是唱片公司的企划,因为帮一个人做一张专辑很冒险,干脆三个人在一起,各唱三四首歌。有了那个概念之后,找适当的时机,去试探那个市场。专辑做完了之后,本来也是有一纸合约,接下来可以发专辑。但是那个时候我又会觉得我唱的部分应该可以更好,又觉得是否继续拿把吉他做民歌,有点未知。那个时候我又是很木讷的,不太懂跟媒体应对,我又讲一些真话。我就开始发现,那个时候对我来说还不能去适应这些,我的个性也是,又回到喜欢做自由的事情,因为不太有压力,不太有局限。所以最后虽然有合约,但是我没有去签。
南都娱乐周刊:那个时代好像很流行做合辑?
李丽芬:因为大家都在摸索市场。各个有希望,人人没把握。
南都娱乐周刊:《三人展》大家都说这是一张在探索商业化民歌的尝试之作,你个人感觉呢?
李丽芬:民歌到那个时候,如果真正定义到校园民歌的话,它已经是非常末期了,要展开一个新的路子。校园民歌清新简单,可是你就不能再一直是那些东西了,这是一个转折。
南都娱乐周刊:七十年代的民歌浪潮对你有没有比较大的影响?
李丽芬:最早期吴楚楚、胡德夫、杨弦,他们曾经出过一系列的合辑,那个时期对我影响比较多。校园民歌对我来说就是好听、好唱、清新,但它不具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