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高 磊
昨日上午10:05,著名二胡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闵惠芬,因脑溢血抢救无效,于上海仁济医院去世,享年69岁。消息传来,悲伤和怀念笼罩着所有关注传统民乐的人,乐迷们以她最为经典的二胡作品《江河水》,在网络上送别这位坚强乐观、技艺高超,并一生致力于民乐普及的二胡大家。昨日下午,记者赶到闵惠芬家中,她的丈夫刘振学告诉记者,追悼会等相关事宜仍在安排中。
突发脑溢血,昏迷已有三个月
事实上,马年春节过后,闵惠芬的身体状况就不太好,昏迷已有三个月。昨日,这段时间一直陪伴在其身旁的扬琴演奏家王珑告诉记者,2月13日早上,闵惠芬起床后去洗手间,一下子倒下了,“送医院后发现是脑溢血,做完手术就一直昏迷,中间虽然也有稍许好转的迹象,但基本上还是昏迷状态。”脑溢血来得很突然,王珑说,老师患过癌症,也有痛风,出去吃饭,很多东西都要忌口,身上病痛虽不少,但没听说过血管的问题。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闵惠芬家中,由于事发突然,家中灵堂还来不及布置,儿子、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指挥刘矩正从北京赶回上海的路上,老伴刘振学则忙着接听各方打来的慰问电话。闵惠芬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一个下午,家里的电话就没停过,诸多好友、乐迷纷纷致电,有的还送来了纪念花篮。刘振学翻出了去年7月自己帮助妻子整理出版的一套《闵惠芬二胡艺术集成》,“这是闵惠芬留给中国音乐事业最为宝贵的财富”。
刘振学向记者回忆,妻子最后一次登台,是去年11月庆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校60周年音乐会上,“其实,那时候她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她听说是为学校演出,很认真地排练了,那天,她拉了2首曲目《逍遥津》、《洪湖主题随想曲》。”
一曲《江河水》,惊了小泽征尔
闵惠芬1945年出生于江苏,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受到家庭的薰陶,她自幼酷爱音乐。 8岁时便随其父闵季骞学习二胡。1963年在上海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中,闵惠芬一举摘得第一名。
多年来,她首演了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创作改编了《洪湖人民的心愿》、《阳关三叠》等。她的演奏自有其风格:热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尤其是她演绎的《江河水》,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在生前接受采访时,闵惠芬曾回忆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在听完其演奏的《江河水》后的“失态”,“当小泽征尔听完最后一个音符,即刻冲到我面前,他就哇啦哇啦讲话,我听不懂,他急了,拿拳头打我的肩膀……激动得不知道成什么样子。”经翻译后,闵惠芬才明白,激动的小泽征尔觉得她的演奏“诉尽人间悲切,使人痛彻肺腑”。
1981年,正处艺术盛年的闵惠芬被查出患了黑色素瘤癌,先后做了六次大手术和十五次化疗,但她顽强乐观,病中用颤抖的手记下音符,由指挥家瞿春泉谱成二胡与乐队曲《音诗·心曲》。 1986年的“上海之春”,她的爱徒赵剑华首演了这部作品,坐在听众席里的闵惠芬动情地表示,“我仿佛灵魂被生生唤回,开始了第二次生命的春天。”之后,闵惠芬重返舞台,更把艺术的空间延伸到了音乐普及。
热衷二胡普及,不顾曾染重疾
谈及闵惠芬对二胡艺术的普及,刘振学告诉记者,“我记得,那时候,闵惠芬癌症还没有完全好,她就背起二胡,去大学、军营、农村,推广普及传统民乐。”他至今保存着一张照片,当年,闵惠芬去甘肃矿井演出,人山人海的矿工把它团团围住,拉完四五曲,闵惠芬才得脱身,坐车又转战其他矿井,“我曾经劝过她,患了癌症,凡事要有个度,但她在音乐普及方面,愿望特别强烈。”
王珑也有同样的感受,有一次,两人去安徽一个特殊的渔民学校开展公益普及活动,“渔民常年生活在船上,每天升旗后,就把各自的孩子送上一艘船集中学习。闵老师说,我们不要拉那种难懂的曲子,就拉台湾的民谣《草螟弄鸡公》,用音乐扮小狗、小猫,让孩子们能听懂。”王珑说,那一次,孩子们笑得特别开心,发自内心完全听懂了音乐的表达,“闵老师对普及的重视,潜移默化影响了我,这也是后来我在东艺开展‘海上雅乐’民乐普及音乐会,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生前最大希望,拉曲现代二胡
昨日上午,听闻闵惠芬去世的消息,身在澳门演出的笛子演奏家唐俊乔没忍住,在排练现场就哭了,“她的快乐、敬业,以及面对病魔坚强的毅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
唐俊乔告诉记者,2012年,上海民族乐团举行60周年庆贺音乐会,吹完了一曲竹笛协奏曲《愁空山》,自己在后台遇到闵惠芬,“闵老师对我说,俊乔,你吹的那个现代作品,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曾公开批评女子十二乐坊“丢掉神韵,不是真正的民乐”的闵惠芬,对民乐的现代化有着自己的看法,“闵老师说,虽然《愁空山》是一首现代作品,但它是中国的,是好听的。”那次交谈,让唐俊乔觉得,这位年逾六旬的二胡前辈视野开阔,并不如外界所传说的那样“只喜欢传统作品”,“那天,她还感慨,‘我就是年纪大了,要不然,特别想请郭文景(《愁空山》的作曲)也帮我们二胡写个现代作品,我来拉。’” (下接B2:闵惠芬生前接受晨报记者专访)
同行眼中的闵惠芬
“只要有演出,多简陋的条件她都能克服”
□晨报记者 高磊
闵惠芬嫡传的学生不多,但只要是国内拉二胡的演奏家,多多少少都与之有交集,或是受过她的指点,或是得过她的鼓励。昨日,在采访中,部分青年演奏家向记者回忆了与闵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
“她和我们一起坐硬卧,吃盒饭”
段皑皑(上海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
上海民族乐团二胡首席段皑皑,去年从闵惠芬手中接过了“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一职。昨日,回忆这位前辈的点点滴滴,段皑皑说,记忆中,她就是那个可亲、可敬、可爱的“闵老师”,“印象中,闵老师一直很开朗,很幽默,就算开过刀,患过大病,仍然不改乐观的本性,但在艺术上,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就算是熟到不能再熟的曲目,只要是上台表演,排练、走台肯定不会少,一丝不苟完成,而不是随便敷衍。”在外人看来,闵惠芬是顶着光环的“国宝级”大艺术家,但私下的她,其实很平易近人,段皑皑说,和晚辈们一起出去演出,闵老师从来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有演出,多简陋的条件她都能克服。”闵惠芬和年轻演奏家们一起,坐大巴汽车、火车硬卧,结束后,一起吃盒饭,“后来,闵老师腿不太方便,有时是我们扶着她,走上大巴高高的台阶。”
“我永远记得,她一接电话那热情的声音”
赵磊(青年二胡演奏家)
2012年3月,因为要举办“无限动二胡独奏音乐会”,演奏闵惠芬的成名作之一《阳关三叠》,青年演奏家赵磊特意去拜访了闵老师,向她请教如何将古曲融入当代人的思考,“闵老师特别认真、细心,先从这首艺术歌曲的词面意境与我推敲,后来,还为我吟唱这首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曲的艺术歌曲片段,让我有直观的感受,每次三小时的交流,闵老师精神都是饱满又热情的,让我非常感动。”赵磊告诉记者,演出当天,闵惠芬特地去了现场聆听,事后打电话鼓励自己,临了,还问了一句:“你那场音乐会的音响处理得很好,是哪个音响师?这方面,你们年轻人有优势,我就不懂了,要向他请教啊!”
“闵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永远记得,她一接电话那热情的声音,听上去总是高八度,但特别爽朗,特别健康,而且她乐于学习,不拘一格。”赵磊回忆说。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