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森
如今的刘若英[微博],终于像一个和怎么等也等不来结果的前任们握手言和的正常人一样,不再负气、不再自欺欺人、不再扭曲拧巴,而是,就那么波澜不惊地,松手了。
回头想想,在众多“围观时代”的新娘里,刘若英的出嫁,总叫人感慨万千。
感慨来自于她的“以身试法”。我们很难从娱乐语境中找到另一个刘若英式的样本,演绎起“寂寞”来,既享受,又纠结;既高傲,又怀抱一语成谶的遗憾。离开滚石唱片前夕,刘若英用一张《一辈子的孤单》为此前和此后的十年做出了总结和预言,她有些过于直白地宣布,“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而果不其然地,她就真的落单了。
不管栖身哪家唱片公司——滚石时代的《为爱痴狂》也好,维京时期的《听说》也罢,抑或入主相信音乐后的《我们没有在一起》,这些年,刘若英在音乐上的主要成绩,便是顺应了听众的期待,去塑造一个宁可被耽误,也不愿将就,且时刻感激命运让她如此倔强的都会女性的形象。最有趣的是,那些在现实中没有给她“名分”的男人们,居然渐渐地被她唱成了一个轮廓清晰的形象,爱、恨、怨、离,仿佛吃掉了她的全部精气,也还给了她一丝顿悟。
但刘若英还是嫁了,唱完《我们没有在一起》,她转身找了一个可以在一起的男人。这个男人,似乎站在那些曾经辜负了她的男人的对立面,给她幸福,同时剥夺了她继续孤单的权利,让她把婚后对幸福的理解都化成了一句句“其实啊……”而这些“其实”,就是新专辑《亲爱的路人》的母题。
比如说,她想告诉你年轻的时候全是因为不甘寂寞,所以才把折磨当成了磨炼;比如说,她想告诉你幸福和成全不是一回事,它代表被伤、被爱都是种选择;还比如,她像一个和怎么等也等不来结果的前任们握手言和的正常人一样,不再负气、不再自欺欺人、不再扭曲拧巴,而是,就那么波澜不惊地,松手了。
所以说,《亲爱的路人》本质上代表着刘若英彻头彻尾地与《为爱痴狂》时的自己唱起了反调,她甚至给自己写了一封信,“或许这一路走来,我好强,我独立,其实是种逃避。我曾以为有勇气就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我是否更渴望一个不用费力就能安全待着的地方?所有我曾以为的理性、我坚持的自尊,其实也可能就是任性、冷漠、逃避?”
同时,也是不可避免地,这张专辑充满了矫情的说教感。大概是因为给“情伤”代言了太多年,说了太多言不由衷的话,所以当她有条件讲真话时,有些刹不住,有些絮絮叨叨,有些语无伦次。其实,刘若英但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作品,无一不是简单、利落而有弹性的单词或短句:《后来》《很爱很爱你》《听说》《原来你也在这里》,它们的口气中,充满了“自我肯定”的爽朗气,而不是像这张专辑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那样,看起来余韵无穷,实际上言不及物。
至于刘若英的唱功,真的不用质疑。唱功是什么?是把一首歌唱好的功夫,它包括歌手斟酌口吻的能力,模拟情绪的能力,更有咬字时,靠发音传递言语中感性一面的能力,总而言之,就是“有没有感情”的能力,这些,刘若英都做到了。她把你唱得周身温暖,舒服,想流泪又想微笑,让你感同身受,除此之外,你难道还要刘若英像黄绮珊那样飙个高音吗?
把时间拉回2001年,青涩的阿信[微博]给刘若英写了一首《年华》,其中有一句是,“那孩子离开而且长大,发现旅途上并不盛开繁花,一路上追逐白色飞马,来到了陌生的霓虹生涯”——这简直是对刘若英日后各种蜕变的高度概括;而2004年,在专辑《听说》的预售版里,有一首并不太出名的《春光》,足以充分描绘现在的她:一个漫长冬天,消失一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