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远》:组队二十载的庆生

2013年12月25日16:37  新浪娱乐 微博

  邱大立/文

  到今年,沼泽乐队已20岁。

  组队20年,恐怕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乐队的历史上也凤毛麟角,而在中国南方更是绝无仅有,而沼泽恰恰正生活在中国最务实的一个城市——广州。

  远眺20年,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在唱片工业无数发表的新唱片中,我宁愿认为《远》是沼泽送给自己20岁生日的一次庆生。《远》的封面是一张日出之照,右边的最上方用苍劲的书法写着“远”(主唱海亮的父亲手笔)和“Yond”(远的英文单词),在可以翻动的两块硬纸板的夹缝间,有四个字:何谓之远。这四个字可谓整张唱片的点睛之笔,这既是沼泽再次出发的一个动机,更是对音乐未来的一轮新思考。《远》没有歌词,是纯器乐音乐作品。在脱离语言的捆绑后,沼泽可以更加自由的在音乐的疆土里飞驰了。

  “浩浩汪洋 未及旧梦茫茫”。翻开唱片那两块硬纸板的封面,那感觉仿佛在推开两扇重重的门扉。海亮用一首古诗体的文字,解释了沼泽对“远”的遥想。他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思索语言之间的关系,后来他发现,中英文对照中很多词汇的原始发音竟然是一样的,如“远”和“Yond”,又比如新专辑的开篇曲“离”和“Leave”、新专辑另一首《世界是块忧伤的石头》“石头”和“Stone”。在艺术与人文的创作中,哪怕是一丁点全新的思考,也很可能撞击出一轮极目的旷远和蔚蓝。就在这种对中英文基因的好奇辨认中,沼泽将这艘创作之帆驶向了又一片浩瀚之海。

  一种让语言搁浅的音乐,又何尝不是东西方文化一场忘我的即兴共振呢?

  就这样,《远》延伸成了一篇航海日志。从“离”到“失梦客”,从“世界是块忧伤的石头”到“憧憬之船”,从“变形记”到“灰鹱望海”。在茫茫的纯器乐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确定的,TA可以是一个人、一只鸟、一股气流甚至一段心事。这是一种意象的联想,忘记对音乐风格和主题的定义后,我们就会漂流得更远。《远》的器乐编制也是一次东西方的互动:吉他、贝司、鼓与古琴、箫和钟片琴。它们汇聚成了一个迷幻的核,揣摩着遥遥太虚里的一丝丝记忆。《远》的航程是一小时,6支曲子没有间断、一气呵成,其中《变形记》更是长达15分钟。初听《远》,可能一些乐迷会有些不适应,毕竟没有语言提示的音乐是需要有一个新的导航系统,尝试一种新的生理体验,那感觉将如何?

  《远》拉开了一段记忆与憧憬的追逐,如果你熟悉沼泽过往的故事,你可能会在这场追逐中渐渐迷失。如果你对沼泽的本性一无所知,那么恭喜你已成为一名新的乘客。天涯不过咫尺,何处不可听涛?

  “辕辙穷处 便又回到当初”。9月11日,那本来是一个历史的日子。在《远》的器乐狂想曲里,沼泽重新把它改变为又一个开学的日子。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